我是這樣度過我的焦慮症的

我是這樣度過我的焦慮症的

文 / 竹中醬

前段時間我經過一次焦慮症發作,頗為嚴重的那種。

深夜,我還在因為白天的各種事情在輾轉反側時,開始聽到貓在我床邊睡得正香打起呼嚕的聲音,我便漸漸地有了睡意。突然,在快要睡著之際,我突然難以呼吸、手腳發麻、手臂感覺被無數的螞蟻咬、又感覺像是被針扎的,突然之間心臟跳動地像要從喉嚨裡跳出來一樣。

在這一刻,還沒意識到是什麼導致了這些感覺時,我用盡力氣讓自己保持清醒,很害怕如果暈過去了就不會醒過來。下意識之下,我隨手一把抓住了枕頭並抱緊枕頭,協助自己呼吸。過了一段時間,當我身體狀況平穩下來之後,我才意識到剛剛的這些狀況是焦慮症發作的症狀。

焦慮症(Anxiety Disorder)是一種感受到明顯焦慮、恐懼、無法集中的精神疾病,嚴重時甚至伴隨身體症狀。

我是這樣度過我的焦慮症的

而這些身體症狀恰恰就是我所經歷的。沒親身經歷過,我都不知道原來焦慮症會帶來這樣的感覺極度不適。

一直以來我對自己要求都很嚴格。在美國上學一直保持著全A的成績,同時兼顧兩個實驗室研究助理的工作。

當我先生和教授們都覺得我目前的狀況挺不錯了,繼續保持就好;我關注到的只會是這門課的第一名是不是我?在做相同方向的research情況下,我和其他人相比還能做什麼去掌握更多的知識?這個學期有沒有學到新的編程語言、看足夠多的paper、有沒有去同一方向不同分支的實驗室裡和別人交流?……

或許是因為當初高考失利沒上到好的學校,心有不甘;或許是因為身邊厲害的人實在是太多了,想和別人拉近差距;或許是理想太遠大,如今的我只能遙遙眺望;但其實說白點自己就是過分逞強了,讓自己喘不過氣來。一直以來,我只關注到的是如何用更少的時間把所有事情做到完美,卻忽視了自己的心理健康。

直到那晚焦慮症發作後,我開始意識到其實不完美也是可以的,但要學會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態。

我是這樣度過我的焦慮症的

正常的焦慮情緒其實是能夠促進一些較為簡單且熟練的技能。例如只剩下十分鐘的數學考試,當你開始焦慮不夠時間的情況下,你會發現在計算較為簡單的加減乘除算式時速度會加快。此時,正常的焦慮會讓你更加集中在算數中,令計算速度增快。

除此之外,不少人都會感受過考試前腸胃不適,期末考後馬上感冒發燒,上臺發言前全身冒冷汗等,其實這些都是由於正常的焦慮情緒所產生的一些生理症狀。

當產生較為嚴重並短時間內不可自控的生理症狀時,便可歸類為焦慮症。但當焦慮症過度嚴重的情況下有機會引發解離症(Dissociative Disorder)

解離症會伴隨著認知、記憶、身份的混亂,患者會突然忘記了以往的認知。

最為人熟知的解離症之一是多重人格障礙(同樣被稱作解離性身份疾患;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會變現出在兩個以上的人格中自由轉換。

而解離性失憶症(Dissociative Amnesia)和解離性漫遊症(Dissociative Fugue)同樣為解離症,亦能由焦慮症引發出來。

解離性失憶症的患者會突然忘記自己的身份,忘記自己是誰、自己的名字,甚至自己有沒有家人都不會記得。

我是這樣度過我的焦慮症的

解離性漫遊症的患者則會突然之間在兩個身份中轉換並且忘掉另一個身份。

在我家附近有一所精神病院,裡面有一個20歲的女孩叫Silvia。根據社工的記錄,Silvia被父親單獨撫養,從小被父親虐待和性侵。後來在Silvia十幾歲的時候幸虧被鄰居發現並報警,可是已經太晚了,Silvia被診斷出焦慮症、PTSD、解離性漫遊症等精神性疾病。很多時候Silvia都會把自己叫做Coco,而她所描述的Coco只有五歲,喜歡玩洋娃娃,喜歡穿粉紅色的小短裙;無論是穿著打扮和說話方式、舉止動作,Silvia都像她口中所說的Coco。當她進入了Coco的身份時候,別人問起相關Silvia的事情時,Coco表示自己並不認識Silvia。

不難理解,在這場悲劇中,Silvia在面對禽獸不如的父親時,過度恐懼和焦慮,轉換身份為Coco是她無意識下應對這種極端心理狀態的手段。

適當的焦慮每個人都會經歷,時刻關心著自己的心理狀態非常重要,必要時候向別人傾訴、心理諮詢、調整自己的心態和目標都能有效夠緩解過度焦慮。

在我焦慮症發作的第二天,考試成績出來了,我考了第二名。教授走進了我的辦公室跟我說:“Voltaire said perfect is the enemy of good.”我們都笑了。讓我能情緒穩定、不再焦慮的第二名感覺真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