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看病選擇美國還是日本?

醫療水平的差距,造就了海外就醫市場的中長期剛需,然而,高昂的醫療費用可能會把大多數新興的中產階級擋在門外,醫療服務機構開始積極尋找或培養新的醫療需求。

出國看病選擇美國還是日本?

資料圖

2017年6月3日,家住江蘇無錫的張鴻被查出左肺下葉有近5釐米的腫瘤在生長。人生的時鐘彷彿一下被撥快了,他來不及恐懼,迅速發動資源尋找出路。

“美國太遠了”,擔心路途勞頓和時差影響病情,張鴻決定去日本,這一決定也得到表哥的認同,日本醫療水平也挺好。

官方記錄只是冰山一角,一般來說,像癌症這樣的重症患者才會辦理手續較多的醫療簽證,從而獲得最多可達三年的有效期,而且每次的停留時間最長可達半年,親屬或其他陪同者也可以獲得該類簽證。更多到日本就醫的中國人持旅遊簽證,最多可達90天的允許停留時間足夠覆蓋就醫過程。

有業內人士判斷,日本可能會成為國人海外就醫的最大目的地國。

誰在推動赴日就醫?

通過厚朴方舟介紹,張鴻預約到順天堂大學肺癌專家鈴木健司接診。從入住,經過一些檢查,到接受左肺切除手術,也就四天。讓張鴻妻子印象最深刻的是,整個手術過程,出血量不到50毫升,不用輸血。手術很順利,六天後,張鴻出院了。

2018年1月30日,醫學雜誌《柳葉刀》分析2000年-2014年間,全球71個國家和地區、18種主要癌症患者的五年生存率變化趨勢,結果顯示,日本在食道、胃、肝臟、肺、乳房、子宮頸癌症方面的生存率居全球前列;從整體癌症看,日本和美國的五年生存率分別為57.4%和64.0%,日本的數據略低於美國,卻比中國的36.0%高出一大截。

出國看病選擇美國還是日本?

張鴻所罹患的肺癌,日本的數據確有優勢。日本的五年生存率是32.9%;美國和中國分別是21.2%、19.8%。

我國腫瘤患者生存期短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腫瘤患者中相當一部分人發現時已處於中晚期,許多患者已經出現了腫瘤的轉移。

不過,除了癌症生存率數據,還有其他可供對比的醫療數據。2017年5月,《柳葉刀》對195個國家和地區進行醫療服務可及性和質量進行排名,結果顯示,日本的醫療質量排名第11位。

那些排在日本之前的國家,人口數量從幾萬到幾十萬、幾百萬不等,人口最多的西班牙也不到5000萬人。日本擁有1.27億人口。通常來說,一個國家人口越多,面向全民提供可及的、高質量的醫療保健服務也就更困難,在此排行榜中,同為人口大國的美國居第35位;中國居第60位

日本自身的新藥研發能力,雖次於美國和歐洲,但其對藥品採取了開放包容的態度,吸引大批國際藥企將創新藥和仿製藥引入日本市場。如此一來,

日本新藥上市時間與歐美差距不大,滯後期在數月之間;也不乏同步上市甚至優先上市的新藥,如全球首個PD-1藥物Opdivo,就在2014年7月於日本率先獲得批准,五個月後,才在美國獲批上市。

出國看病選擇美國還是日本?

出國看病服務機構厚朴方舟的創始人王剛注意到,前往日本的中國患者的病種漸趨多樣化,雖然癌症仍佔第一位,但佔比不到一半,心臟病、丙肝、腦神經外科患者數量都在快速上升,艾滋病、癲癇、疑難病症患者也在增多。

為吸引以中國為主的亞洲富裕階層,2011年,日本推出醫療簽證服務,增加國外患者赴日本的次數,延長在日本的停留時間。日本將醫療旅遊業納入“新經濟增長戰略”。

日本駐華使館提供的數據顯示,2016年,醫療簽證簽發數量1307件,其中1149件簽發給中國人,佔到87.9%。業內人士認為,這一數字只部分反映出重症患者赴日就醫的情況,去日本看病的中國人中,百分之六七十都可能走旅遊簽證。

日本醫療費用為何低?

出國看病選擇美國還是日本?

美日之間醫療服務費用差距大,是因為日本和美國醫療保險體系不同。日本是在公共醫療保險下提供統一的醫療服務,政府對醫療價格的影響力強;而公共醫療保險在美國,只是保一部分,另外有非常靈活的商業保險來保障醫療服務,由於醫療服務主要由民間提供,價格也就由民間自主設定,想要享用高質量的服務,價格自然就高。

羽野嘉朗分析,如果針對海外患者完全重新制定價格,工作量會非常大,也很困難。所以,目前的做法是參考公共醫療保險下的醫療服務價格,以此為基礎進行一定的加成。

對於重症患者而言,如有意向到海外看病,比較高效的做法是,當發現罹患癌症時,儘快進行一次多學科會診,讓國內專家和國外專家通過遠程會診方式,議定出一個客觀的方案,再根據預算,選擇適合就醫的國家。

挑選病人

當下國內整體醫療水平與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差距,造就了海外就醫市場的中長期剛需。只要經濟實力允許,患者會想抓住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比照這個用戶畫像,一家業內頭部企業曾在寧波和溫州成立分公司,因為那裡有錢的老闆多。然而,實際業績一般,兩個分公司不得不關張。“還是地方太小了,眼界太侷限了,人們有病後,首先想到去上海看,根本想不到去國外看病。”上述業內人士評價。

既然此路狹窄,部分海外醫療服務機構在幾年前就逐漸開發日本、德國,以及臺灣地區的醫療資源。不過,還有一些現實難題橫亙。

出國看病選擇美國還是日本?

對此,羽野嘉朗表示,如果海外的患者需要到日本接受診療,為了讓他們在日本有一個安心就診的過程,日本政府認為有必要進行整體服務上的完善。

海外醫療服務機構還在發現或者培養新的醫療需求。業內人士表示:未來到日本做擇期手術,會是一個很大的突破點。比如關節置換、痔瘡等手術,日本做的非常精細,可以做到隨治隨走。這種小手術價格不貴,一臺幾萬元,且恢復週期短,做完手術還能順帶遊覽日本。

隨著海外就醫市場的下沉,一些有醫療特色的國家也逐漸成為國人新的醫療目的地。如有“世界子宮”之稱的泰國,很多歐洲人都去那裡接受生殖醫療服務,帶火了泰國的醫療旅遊。現在,去泰國做試管嬰兒的中國人也越來越多。

3月18日,張鴻夫妻在完成第二次複查後,從日本回國。複查結果讓張鴻高興,所有指標都很正常。

更多海外醫療資訊,請關注厚朴方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