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命令抓捕康有为、梁启超余党,李鸿章为何公然抗旨?

时无双

为了维护维新派李鸿章为何公然抗旨?

清朝末年,李鸿章是一位洞观世界的清朝大臣,他身为洋务派的代表眼界非常宽广,李鸿章曾出访俄、德、法、美等大国,身为洋务运动推动者的李鸿章极大的推动了中国工业、军事的发展。李鸿章面当时世界的局势分析的非常透彻,中国要崛起就必须变革。


洋务运动的失败

洋务运动的失败让李鸿章懂得了变法不能停,他深知中国不变法变强就会一直被各国列强压迫。李鸿章在大清官场当官多年,他深知大清的走势,朝廷的的腐败让他逐渐的失去了信心,洋务运动让中国稍微有了起色,但是制度的腐败是由内而外的,他清楚维新派的作用。


暗中促进变法

大清王朝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坚决不允许变法,大清的权柄依然在他们的手中,这让一些变法人士遇到了极大的阻碍。在现实与理想面前李鸿章选择了站在顽固派这边,但是深知中国国情的李鸿章暗地里确实极力坚持变法。


暗中保护变法

李鸿章用掩盖的方法遮蔽顽固派的眼睛,让变法人士能有更大的空间去发挥。李鸿章在朝堂之上经常在慈禧和议事大臣面前贬低戊戌变法人士,李鸿章说过“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士,皆书院经生,市井讼师之流,不足畏也”,实质这是李鸿章在变法的保护变法派人士。

抗旨保护维新人士

纵然有李鸿章的暗中保护,但是变法人士侵犯了顽固派的利益,终有一天慈禧下令抓捕维新派。李鸿章深知现在的中国必须变法,在朝廷混迹多年的李鸿章还是有实力的,他面对顽固派的愚昧,和慈禧抗旨实属被逼无奈。李鸿章他懂的大清不能再继续腐败了,他也不能再表面软弱了。


翻云史说

对待维新党人,李鸿章确实采取了与慈禧太后完全不同的态度,当然不至于说是公然抗旨,然保护部分维新党人,也是事实。

这种态度,某些人认为是他“会做人”、两边讨好,无非是为了自己的地位和权益。 现在看来,这种说法无疑是不假思索、以己之心度人的产物。在清末诸大臣中,李鸿章是眼界较为宽广的一个,他曾出洋访问俄、德、法、美等世界大国,对当时的全球形势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他也曾亲眼目睹西方国家的发达。也正是因为眼界宽广的缘故,他其实赞同大清应该变法一说,在强学会成立之初,他就曾拿出两千两纹银,捐给强学会,虽然被拒绝,但仍然没有与维新派完全断交,而是暗中给予支持。

当然,李鸿章也是一个在大清官场混迹多年的老枪手,完全明白决定大清走势的力量在哪里?随着维新派与顽固派斗争的深入,矛盾激化,双方力量对比也逐步明朗化。当大清国上层风向改变之际,李鸿章显然是敏感地窥测到了,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绝不允许变法继续下去,而大清国的权柄,事实上仍然掌握在他们之手。

在现实与理想面前,熟谙中国世情的李鸿章,选择了闭口不再谈变法,公开站在顽固派一边。譬如说,某次慈禧太后与御前大臣议事,在谈到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时,李鸿章如是说: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士“皆书院经生,市井讼师之流,不足畏也”。这种在慈禧太后面前故意贬低变法派的态度,很明显是在保护变法派,降低慈禧对此事的关注度。

而当慈禧太后对外国保护康有为和梁启超表示愤怒时,李鸿章又说:“外人不达华情,误以其国士拟之,故容其驻足,然终当悉厥行藏,屏之且恐不及。”与上文相似,他其实也是明里贬低变法派,实则有忽略之嫌疑。

而就慈禧太后论,慈禧发现李鸿章确实不是维新派的同党,而以大清的局势,又非得将其视为左膀右臂不可,于是便做出决定,那就是任命他担任两广总督,到康有为的家乡镇压维新派势力。

事实上,李鸿章到广东,第一件事居然是保全康有为的祖坟(貌似逆反之主党,挖坟也是常见待遇之一);当然他还是贯彻了慈禧的旨意,譬如说他逮捕了部分保皇会员的家人,还与港督交涉,要香港协助其逮捕康有为梁启超,当然英国人没理会,他也没真的千里大追捕。

李鸿章有个亲戚叫孙宝谊,其实也是维新派成员。在赴广州就任之前,他曾对孙说:“我是奉慈禧的旨意去捉拿康有为和梁启超及其余党的,若将此二人捉拿归案,功劳之大超过镇压太平天国和剿灭捻军,凭如此大功,我可以加官进爵。”

这话听上去很主流很正确,但孙宝谊随后说:“你要捉拿维新余党,首先将我抓去好了”之际,李鸿章居然立马改口,说了这么一句:“我怎么能抓你,我也是康党。”

当然有人怀疑这话是否属实,那么就用另一段对话,发生在李鸿章和伊藤博文之间,当时李鸿章提出:“康有为一人恐逃往贵国,倘果有其事,贵侯必能执获送回敝国惩办。”伊滕回答则很简单:“按照万国公法不能如此办理。”

而李鸿章又怎么说呢?他的态度其实是赞许伊藤的,还说了一句:“康有为日后可大有作为。”(当然,实际上后来的康有为辜负了老李的厚望)

就李鸿章的地位而言,这也是他在权力范围之内所能做到的最大极限。要知道,以他的能力与见识,是无法发动一场革命来推翻清王朝,搞什么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但也正是这样的能力与见识,他完全明白大清国继续守旧拒变的结果,他在某种程度上保护维新党,其实也是在保护自己的想法。

至少,李鸿章比慈禧太后强太多,比那些固执守旧的顽固派官僚强太多,只是时不与人、莫可奈何而已。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手机用户57085878114

其实也没有公然抗旨那么严重,毕竟当时李鸿章只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清朝在广东低下的效率,恐怕康有为、梁启超余党也抓不完。1899年12月9日,清廷任命李鸿章署理两广总督,是有让他抓捕康有为、梁启超余党的意思在,但是后来的事情我们也知道了,八国联军入侵,李鸿章敢发动东南互保说明这些东南沿海的督抚们虽不敢起来推翻满清王朝,但是公然选择抗旨不尊而且朝廷也拿他们没办法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换句话说,清朝在地方上已经没有多少权威了,而十多年后清朝的灭亡也类似于瓦解,即地方呼啦啦都不听中央的,即使后来的袁世凯也不能统合全国。这是实力上对李鸿章作为的分析。

从精神和性格上,李鸿章算是统治阶级里较为开明的部分,和顽固保守派还是有所区别。中国近代史上的改革和革命,都是一步步变激进的,前者对后来这有多少仇视也并不见得。甲午战争后,李鸿章也意识到洋务运动成果不保,救国还需后来人,他自己也年事已高,名声也败坏的差不多了,不如多奖掖后进,能做一点是一点,起码在广东保留一点可能。私底下,李鸿章和梁启超还有通信,梁启超说李鸿章,“教以研精西学,历练才干,以待他日效力国事,不必因现时境遇,遽灰初心”,可见李鸿章还是把梁启超的所作所为看作是中国未来的希望的。


猫图怪谈

因为李鸿章从心里也是支持维新变法的,他所做的一些卖国事件,和签订的一条条不平等的条约也只不过是奉上级领导慈禧的命令而为。



从他效仿西方文化倡导洋务运动,在他的带领下创办了江南制造局,天津机械局,轮船招商局,组建了北洋舰队等,并派遣了第一批中国学生留洋学习西方文化,我们不难看出来,李鸿章并非是卖国求荣,而是被历史扭曲的历史人物。


图文世界观

没有为何呀?只是每个人在职的理念不同,有人喜欢拍马屁,有人中立,有人反对,当然命运如何?只能说看运气了,我是这样理解的,哈哈


街坊趣聊

李中堂公然抗旨是没影的事,但敷衍塘塞不尽力办差实有之。李是慈禧的大红人,借他十个胆也不敢抗旨,更不用说公然,否则摘了乌沙帽是轻的,重的砍了老袋他可不是申公豹。同情康梁之心力会有,因都有变法图强之意,因之李会放康梁党一马,不把事情做绝亦是自保一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