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老师塞红包后,你的孩子受到“优待”了吗?

给老师塞红包后,你的孩子受到“优待”了吗?

红包

每逢节假日学生家长送礼、请客的“潜规则”又引起了众人的关注。此前,教育部曾为此数次下“禁令”,但这股送礼之风屡禁不止。今年7月,教育部公开发布《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金等行为的规定》,针对少数教师利用职务之便违规收受礼品礼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财物等行为设立6条“红线”,严禁教师收礼的规定更加细化。

家长:主动或被动进入“潜规则”中

虽然明令禁止,但爱子心切的家长们并没有放弃这一可能让孩子有更好待遇的机会。

除此之外,也有不少家长,因担心自己不送礼,孩子会遭到冷落而被动卷入这一“潜规则”中。“其他家长送了礼,我们如果不送,担心孩子在校得不到老师的关照。”家长林女士说。

而据了解,家长送礼除了传统的烟、酒伴手礼外,如今还有购物卡、现金券等等多种形式,礼金、礼品的价值也在不断上涨。

给老师塞红包后,你的孩子受到“优待”了吗?

送礼

教师:家长无需“过分热情”

煞费苦心的请客送礼,真的能令老师对孩子另眼相看吗?对此,不少老师认为没必要。

小学老师吴老师对此也持同样的态度。“老师会尽量给予每位学生应有的关心,加上学校也明令禁止教师收礼,因此我认为家长们无需在这一问题上花心思。”

此外,不少家长未事先与老师约定好便提着礼品上门拜访,或往老师手机里充话费,这样的“热情”也让不少老师们感到无奈。

给老师塞红包后,你的孩子受到“优待”了吗?

要不要送

专家:不良“社会心态”应改善

就此问题,专家表示,校园存在收礼送礼这一现象是社会不良风气传入校园所导致,家长送礼主要是出于从众心理,而教师收礼则违背了师德与教风。“其实,无论有没有礼品,教师都负有把学生教好的责任。“因此,送礼这一“社会心态”应改变。

而许多家长由于跟老师联系多了,便成为了朋友。如何界定朋友关系和人情关系呢?两种关系只有一墙之隔,但教师不应将朋友关系利益化。如果因为跟某个家长关系好就对其子女特别优待,那这样的朋友关系就变质了,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不应该牵涉到学生的利益。

2014年,教育部下发了《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其中提到,严禁以任何方式索要或接受学生及家长赠送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财物。

随着国家政策规章制度逐步完善,您还继续送红包吗?欢迎在掌通校园互动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