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高储蓄率不是好事?

高储蓄率其实是有两面性,在特定的时期,高储蓄率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是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有的时候高储蓄率也不是一件好事,至于是好是坏,关键要寻找一个平衡点。

为什么说高储蓄率不是好事?

高储蓄率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

储蓄率和信贷规模有很大的关系,目前银行是市场融资的最重要渠道,国民经济命脉有重大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储蓄率高的时候,银行系统资金比较充裕,资金成本比较低,这样可以刺激企业及相关部门通过借钱去投资,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而储蓄率过低的时候,一般会造成银行资金紧张,贷款利率上浮,增加了企业融资的成本,从而降低企业借钱投资的积极性,反过来也会影响经济的发展。

而决定高储蓄率是好事还是坏事跟市场的需求有很大的关系。

高储蓄是好事的表现

有时候居民储蓄率很高,而这时候市场刚好有比较旺盛的需求,企业的投入能转化为有效的生产,所以企业也愿意借钱投资,这种投资是可持续性的,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高储蓄率的积极作用一般主要见于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这时候社会发展需求很大的资金,如果没有较高的储蓄率,是很难支撑社会发展所需的资金。

比如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来,高投资一直是促进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高投资就需要有高储蓄提供资金来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储蓄率一直比较高,高储蓄是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没有高储蓄率,就难以支撑银行信贷和全社会投资的持续较快增长。

但是高储蓄率同时伴随旺盛的市场需求一般主要是在经济初始发展阶段,这个阶段一般社会物质比较匮乏,市场有很大的需求,所以尽管储蓄率很高,但是大部分储蓄转化成投资之后,仍然能带来很高的转化,绝大部分投资都转化为需求,所以企业借钱投资的积极性很高。因此这时候高储蓄率是好事。

高储蓄率是坏事的表现

当市场发展逐渐成熟之后,社会物质比较充裕,很多产品都趋于饱和,这时候大部分人的基本生活都得到了满足,手中的余钱可选择的空间就比较大,当大部分么居民都选择把钱存到银行,而不是用于消费的时候,那市场需求就会萎缩。这时候企业借钱投资可能会造滞销,生产出来的产品销售不出去,所以企业也会做出选择,这时候尽管借钱的利率比较低,但是企业借钱的意愿却不是很高。

居民不愿意消费,企业不愿意投资,这种情况下,高储蓄率就会阻碍经济的发展,造成GDP增速缓慢,就业岗位减少,居民收入增幅缓慢,这是高储蓄率带来的负面效应。

所以这时候央行一般会通过下调基准利率来释放更多的资金,让大家把钱拿去消费,让企业以更低的成本借钱去投资,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高储蓄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极端表现呢?

这个原因上面也说了,但是理论上的东西比较难以理解,所以我们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A国目前经济正处于发展阶段,居民收入不高,社会物质也不丰富,有钱人也不一定能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很多人都把把钱存到了银行。假如这个国家居民的资金总量是100亿,其中100亿都存在了银行,另外的50亿留在居民手中,而且这50亿随时都会转化成市场购买力(购买生活必需品)

这50亿存进银行之后,银行把钱借给企业,企业拿生产,因为社会物质匮乏,所以这50亿生产出来的产品都销售出去,居民利用使用手中的剩余的50亿给购买了,所以高储蓄率最终转化成了社会生产力。

但是国经过20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国民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居民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居民的资金量增长到了300亿,这时候如果A国仍然保持50%的储蓄率,那就有可能出现负面的影响。

因为这时候社会已经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居民刚性消费需求可能只有100亿左右的规模,那剩余的200亿居民就可以有多个选择,可以继续用于消费,也可以用于储蓄存钱拿利息,如果这时候存款利率比较高,大部分居民都把手中的钱存进银行,规模大概是200亿左右。

因为大家都把钱存进了银行, 市场需求萎缩,就算企业借钱去投资也销不出去,这时候企业就会根据需求自动调节生产,最终的生产规模就可能在100亿左右的规模。

也就是说在高储蓄情况下,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率很低,资金没有发挥最大的作用,社会资源没有得到最大发挥,这样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增加就业岗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