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要有益於世道人心

汪曾祺:要有益於世道人心

汪曾祺:要有益於世道人心

要有一個清楚、明確的世界觀。

我一九四九年前的小說是苦悶和寂寞的產物。我是迷惘的,我的世界觀是混亂的,寫到後來就幾乎寫不下去了。近二年我寫了一些小說,其中一部分是寫舊社會的,這些小說所寫的人和事,大都是我十六七歲以前得到的印象。為什麼我長時期沒有寫,到了我過了六十歲了,才寫出來了呢?大概是因為我比較成熟了,我的世界觀比較穩定了。有一篇小說(《異秉》)我在一九四八年就寫過一次,一九八○年又重寫了一次。前一篇是對生活的一聲苦笑,揶揄的成分多,甚至有點玩世不恭。我自己找不到出路,也替我寫的那些人找不到出路。後來的一篇則對下層的市民有了更深厚的同情。我想把生活中美好的東西、真實的東西,人的美、人的詩意告訴別人,使人們的心得到滋潤,從而提高對生活的信念。如果我的世界觀是混亂的,我自己對生活缺乏信心,我怎麼能使別人提高信心呢?我不從生活中感到歡樂,就不能在我的作品中注入內在的歡樂。寫舊生活,也得有新思想。可以寫混亂的生活,但作者的思想不能混亂。

要對讀者負責。

一九四九年前我很少想到讀者。一篇小說發表了,得到二三師友稱讚,即為已足。近兩年寫小說,我仍以為我的讀者面是很窄的。最近聽說,我的讀者不像我想的那樣少,有一些知識青年、青年工人和公社幹部也在讀我的小說。這使我很惶恐,產生一種沉重的責任感,覺得這不是鬧著玩的事。社會主義國家的作家寫作,還是得考慮社會效果,真不該是作者就是那樣寫寫,讀者就是那樣讀讀。“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得失,首先是社會的得失。我有一個樸素的、古典的想法:總得有益於世道人心。

(原載一九八二年第五期《人民文學》)

摘自《汪曾祺自述》,汪曾祺著,大象出版社2017年版。

汪曾祺:要有益於世道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