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星素結合”更難得的是星素共鳴,《如果愛》匠心探索新玩法

近年來,井噴式襲來的戶外純明星真人秀讓人眼花繚亂,觀眾審美疲勞嚴重,以至於廣電總局下發“限星令”治理亂象。一時間,“星素結合”成為了製作方探索的新方向。

此前,綜藝節目對星素結合的嘗試,大多還停留在“星為主,素為輔”階段。情感觀察真人秀《如果愛》則另闢蹊徑,讓明星向素人學習技能,深度探討生活,消除“星”與“素”的身份差異,在固定的空間和公益性質的事件裡為他們建立起親近關係。這一次,素人不再只是旁觀者和陪襯,而是和明星平等對話的人。

比“星素結合”更難得的是星素共鳴,《如果愛》匠心探索新玩法

《如果愛》已經走過四季,第四季在展現兩對明星日常“發糖”的甜蜜相處時,更關注人間大愛。用明星和素人之間相處、相知的故事,來釋放大情懷和正能量。《如果愛》是如何恰當、有效地將明星和素人攬入同一節目框架內?用了怎樣的細節讓明星和素人最終達到情感共鳴的呢?

零距離“星素互動”,明星真正走向田間地頭

自上世紀20年代起,明星制從美國發軔,並且一直成為影視圈的重要圭臬。明星本身在自我的包裝和媒體的渲染下,兼具世俗與神聖、神性與真實、審美與魔力。部分綜藝節目中,明星雖然與素人一起對談或者生活,但環節的設置,依然是讓明星作為一個“符號”存在。

比“星素結合”更難得的是星素共鳴,《如果愛》匠心探索新玩法

在《如果愛》中,明星們走下“神壇”,真正走向田間地頭。“帽子夫婦”在找尋“田埂足球隊”時,來到四川綿陽市較為偏遠的迎新鄉,由於該地被田園圍繞,“帽子夫婦”不懼困難,穿越了高低不一的山間小路。

找到足球隊後,也沒什麼偶像包袱,與孩子們一起酣暢淋漓地踢球。“帽子夫婦”還去到隊員尚國林的家中,幫他打掃衛生,更有愛地給尚國林年幼的弟弟洗澡。費勁心思幫這群留守兒童聯繫上許久未見面的父母。

比“星素結合”更難得的是星素共鳴,《如果愛》匠心探索新玩法

陳都靈和劉憲華,則在烈日炎炎中尋找西安最帥交警楊鵬的過程中展現出了明星極為接地氣兒的一面。雖然天氣炎熱,但是他們並沒有嬌貴地“武裝”自己或消極怠工,反而特意設計考驗楊鵬,甚至不顧天氣,跟著學習交通禮儀,參與感十足。

而這種互動,也延伸到了楊鵬的生活中。為了幫楊鵬的女兒過生日,陳都靈和劉憲華特意去了幼兒園,更在過生日時向小朋友們傳授了交通知識,傳遞正能量。

比“星素結合”更難得的是星素共鳴,《如果愛》匠心探索新玩法

此外,明星們更在節目中相繼體驗了消防警員的訓練、動物園飼養員的生活、日常急救的方法、經營民宿、製作沙茶麵和廣式茶點等等,在親力親為中感受生活百態。

都說明星是由生活與夢想兩種材質混合製成的,《如果愛》就是在嘗試用多種富有生活氣息的方法,既讓明星持續保有粉絲們喜歡的特點,又儘可能展示其生活和鏡頭外的本真一面。

《如果愛》中的明星不是生人勿進、高不可攀的存在,反而就像鄰家哥哥姐姐、老師眼中的學生,抑或是相處多年的老友一樣具有煙火氣。他們在節目中與素人實現了有效互動,也能影響更多人投身公益事業中,從小事做起,關愛他人。

多維度“星素交流”,素人成為代表性主角

對於節目創作者來說,明星向來是製造話題、博取收視的不二法門。除了明星自帶粉絲流量外,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素人嘉賓對於鏡頭具有陌生感,無法達到觀眾期望的效果。

因此對於一檔“星素結合”的節目來說,選擇合適的素人嘉賓就成了關鍵。《如果愛》的另一層高遠立意是,探訪文化匠人、堅定文化自信,體驗中華傳統藝術的魅力。因此,對素人的選擇不僅要適合節目更要極具代表性。

首先,從素人的特色來看,他們或是植物染技、舞獅、旗袍等技藝的傳承人,或是警察、飼養員、醫護等堅守在自己崗位上的普通人,當鏡頭對準他們時,他們不僅是和明星交流這些技藝的素人,更是濃縮了我國博大精深文化的象徵符號。當部分綜藝節目,希望讓素人凸顯明星時,《如果愛》中的素人本身反而自帶收視熱點,聚焦話題。

比“星素結合”更難得的是星素共鳴,《如果愛》匠心探索新玩法

在明星和素人協同完成任務時,這種焦點效應更加充滿感染力。當明星向素人請教傳統技藝時,作為“師傅”的他們盡心教學,不流於表面只為達到綜藝效果,反而是虛心傳授,技藝的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在陳都靈和劉憲華學習做糕點時,師傅連如何捏出小紋路都會親自示範,讓觀眾代入感十足,跟著節目一起學到了不少生活竅門。

比“星素結合”更難得的是星素共鳴,《如果愛》匠心探索新玩法

從鏡頭語言中,也可以看到素人在節目中的重要性。他們不僅與明星同框,位置還經常處於構圖的正中間。這種無聲的尊重,體現了素人在《如果愛》中的分量,更彰顯了節目的人文關懷。在學習木偶戲過程中,素人師傅在指導明星著戲裝、練身段和學唱腔時,一直位於二者的中間,被充分給予了“師者”該享受的敬仰。

比“星素結合”更難得的是星素共鳴,《如果愛》匠心探索新玩法

素人出境時常、融入度比重的增加,讓觀眾親近感倍增,而他們身上特有的傳承傳統文化或堅守崗位的魅力,又能讓觀眾在差異化中激發好奇心,保持對節目的粘性。

選擇代表性的素人,並讓他們在鏡頭中成為主角,素人和明星之間建立在平等關係或者師徒關係上的交流更有意義,也讓“星素結合”的理念落到實處。

深層次“星素共鳴”,真情流露才能為愛同行

從接受美學的角度來看,作為影視藝術流行樣態的綜藝節目,需要在節目內容上激起觀眾情感共鳴。《如果愛》在星素互動和交流的基礎上,讓明星和素人自然而產產生了友情、師徒情、親情,實現真正的情感共鳴。

第一期中的“走心夫婦”,賴敏不幸身患“企鵝病”,但丁一舟不離不棄。他們堅實的感情,也曾遭遇諸多現實的阻攔,一路走來,他們積累了點滴幸福,但也不免艱辛。

陳都靈、劉憲華與這對“走心夫婦”聊天時,就在室外一處空地的大樹旁,桌子和餐食都十分普通。當劉憲華拿出樂器和賴敏一起彈撥時,整期節目的情緒達到高潮。節目全程夫妻倆沒有抱怨過命運的無情,也沒人高談闊論人生哲理,更不存在故意煽情,但夫妻二人所傳達出的相濡以沫和對未來生活的堅定希望,都在質樸音樂的渲染下,變得格外動人。

比“星素結合”更難得的是星素共鳴,《如果愛》匠心探索新玩法

人世間的真摯情感總會勾連出許多思緒,這種思緒一經傳達,便能對被傳播者產生影響。如果說賴敏夫婦與陳都靈、劉憲華的共鳴在音樂中沉澱,那麼民俗老闆向李茂、弦子分享對婚姻的感悟則更像長者的啟迪。

作為一對年輕夫妻,李茂和絃子生活中充溢著愛情的甜蜜,但是相愛容易相處難,節目中兩人也偶有吵鬧,他們對此很困惑。在民俗老闆的人生經驗中,吵鬧讓愛情更有溫度。這種對於婚姻、愛情、育兒的智慧碰撞,既能解答明星和素人的困惑,同時也在節目之外與觀眾構建了一個值得討論的空間。

比“星素結合”更難得的是星素共鳴,《如果愛》匠心探索新玩法

明星和素人的魅力不僅來自於節目的環節,更來自於自身的人格和品行,從這種星素的深層互動中,能夠看到的往往是他們內心深處真實的情感與人性。

陳都靈、劉憲華帶領彝族小女孩和小夥伴們一起感謝無私的“媽媽”,讓觀眾看到了愛情之外,人世間更為珍貴的大愛。明星們有感於貧困地區孩子們的艱苦,主動支教,帶領孩子們看雜技,幫他們策劃節目;孩子們非常感恩哥哥姐姐的幫助,全程十分配合,更是竭盡全力排練好歌唱表演。

比“星素結合”更難得的是星素共鳴,《如果愛》匠心探索新玩法

在全明星真人秀日益疲軟的當下,《如果愛》深耕星素結合內核,真正打通明星和素人之間的“綜藝壁”, 用更有共鳴的熱點拉近與觀眾的距離,不管是節目立意還是內容選擇皆獨具匠心,呈現出更真實的綜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