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特·达蒙也拯救不了这部科幻电影

马特·达蒙也拯救不了这部科幻电影

不难看出,出生于南非的导演尼尔·布洛姆坎普喜欢科幻片,但他又不想拍摄那种好莱坞流水线上的科幻电影,他总想在科幻电影的模式中注入点新鲜的东西。从2009年的《第九区》就可以看出了他的野心,他的构思是未来和科幻的,但是灵感却是活生生的现实。《第九区》把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带入了电影进行批判,而新上映的《极乐空间》又把目光放在了全球愈发严重的贫富差距的问题之上。

《极乐空间》相对于《第九区》已经有了大大的不同了,无论是从投资规模,还是演员和明星的加盟,乃至故事更为宏大的背景上,都彰显出了这位79年出生的新生代导演,已经不满足于捉襟见肘的山寨版的科幻电影了。但是无论你如何变化,不变的还是故事。如何讲述一个好的科幻故事,还是一部科幻电影的核心。在之前的访谈中,布洛姆坎普提到了他敬仰的一些前辈,不管是弗里茨·朗还是雷德利·斯科特或是詹姆斯·卡梅隆,他们所开拓的科幻领域已经无人能够超越,除非能够另起炉灶:“我从来没想过要拿自己的作品和这些前辈一较高下,我觉得要达到他们的成就很难。我只是喜欢他们的作品,这些影片对我有很大影响,我只是想做我自己的东西。”

马特·达蒙也拯救不了这部科幻电影

某种意义上,《第九区》的成功代表了一片新的科幻领域,这是只属于布洛姆坎普的科幻电影,不需要大的投资,没有明星,偶尔点缀的丑陋的外星人,这些看着很山寨的东西却能完全服务于那样一个惊心动魄的人类被异化的故事,而且发人深省。但是,没有一个导演甘心重复自己,《极乐空间》代表了一种开拓进取的精神——就好像故事的背景从地球摆到了空中的极乐空间一样,布洛姆坎普想要更为宏大的视野,更为精致的画面,更为深沉的背景,更为精心讲述的故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看着是导演做了很多加法的努力,反而得到了减法的效果。这个讲述未来人类两极分化,贫富冲突的故事,被一种操之过急,自作聪明的节奏给打乱了。换句话说,这个故事并没有震撼的我们,他所展现的东西都是旧的,他极力想展现出新的东西来,但是这些新的东西却是很多其他科幻电影大师已经重复过的东西。总而言之,他不断重复了自己,也重复了别人。

马特·达蒙也拯救不了这部科幻电影

坦白说,我不喜欢这个故事的讲述方式,极乐空间代表了人类最高的梦想存在,一片美好的乌托邦。而乌托邦的存在却是最为不合理的,我们不知道他带给人类什么样的希望,我只知道有多少人为了实现自己的乌托邦之梦,用透支希望和未来的方式,在人间进行无尽的杀戮。这个故事背后隐喻的更多是一种肤浅的价值观,相对于《第九区》中对种族隔离制度的深深体味,布洛姆坎普只是赋予了这个科幻故事短暂的对立,结尾处圆满的结局,预示了这种冲突的浅薄与苍白。也许我们不能用一种政治的观点来解析这部电影,过度阐释的故事反而让电影失去了他的娱乐本性。娱乐是电影讲述的方式,但是伟大的科幻电影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娱乐,成为了一种电影哲学。回想一下《2001太空漫游》中那种科幻故事所带给我们的理解层次,就能知道两者之间的差距。

《极乐空间》是一部想表达深度,却又坠入肤浅的科幻电影。导演极力想摆脱科幻电影的窠臼,反而陷入了窠臼的泥淖。肤浅的价值观不会讲出好的故事,这个道理对任何电影类型都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