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向度的缺失:流浪地球的隐喻

宗教向度的缺失:流浪地球的隐喻

“国产科幻片”,这一听起来有点怪异的影片类型,在《流浪地球》的热映之中,被惊艳地广为接受。刘慈欣提供了硬科幻的内核,导演则拍摄制作了可以与好莱坞平等对话的视听效果,吴京的投资眼光也成为津津乐道的影片花絮。

在影片广受好评的同时,来自知识界的,则是关于影片情节反映的价值观的争议:

宏观视角下,流浪地球计划以牺牲地球上一半人口为计划实施的前提;

中观视角下,太阳出问题要在100年之后,没抽中签的人本来都可以颐养天年,却将在黑暗与恐惧中度过余生;

微观视角下,健康的父亲比身患重病时日不多的女儿更有获得拯救的正当性?结束夫妻关系时只需说一句,我要去和别人生活了?还出现了计划生育的升级版——抽签取得生育权。

刘慈欣的作品中,一以贯之的,是将整个人类抛掷于极端态之下,然后使劲地考验人类平日中温情脉脉的道德观念,这种考验,近乎于蹂躏。

宗教向度的缺失:流浪地球的隐喻

人类的精英阶层用冷静的理性来应对这种考验,结果就是一种看上去非常合乎逻辑的道理:

一小部分人,声称是为了所有人的整体利益,决定了另外一部分人的生活方式、命运乃至生命,牺牲实实在在的个体以保全构建意义上的集体。

这可谓是极权体制与计划经济的极致版,这背后的底层逻辑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了,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鬼魂在其间若隐若现。

宗教向度的缺失:流浪地球的隐喻

在《英雄》里,刺客为了“天下一统”,放下了屠刀,在《三体》里,刘慈欣让圣母程心毁掉了人类,在《流浪地球》里,只有理性的算计和理所当然的被牺牲,看不到一丝悲天悯人的终极关怀,看不到对于个体生命的终极意义的探寻,剩下的,只有动物精神。

爱因斯坦曾这样说道:一个人对于宇宙和人生,一定要存在敬畏的心,因为其中充满了许多奥秘,而这些奥秘永远不能被解释清楚。

流浪着的地球,则在深邃的宇宙中,划出一条通往奴役之路。

宗教向度的缺失:流浪地球的隐喻

40年高速经济发展带来的繁荣背后,底色则是致命的自负,自信一切尽在掌握的无所敬畏,这便是几代人的宗教教育缺失,带来的累累硕果。

宗教向度的缺失:流浪地球的隐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