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慘遭以色列空襲,普京為何默不作聲?

豆燜飯

俄羅斯沒有和以色列直接軍事衝突的底氣,也沒有和以色列衝突的必要。

俄羅斯雖然是軍事大國,但是在敘利亞,俄羅斯是遠離本土,在以色列家門口作戰,處於地利上的絕對劣勢。俄羅斯現在已經難以遂行遠離本土的高強度作戰,它在敘利亞能夠使用的作戰平臺非常有限,兵力不足,後勤補給非常脆弱。在武器裝備上,以色列已經裝備了F35,俄羅斯雖然有蘇57,但對以色列的F35還是非常忌憚。另外以色列是站在巨人——美國肩膀上的國家。

所以,如果在以色列家門口與其發生軍事衝突,俄羅斯難以佔到便宜。故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中,俄羅斯是非常小心謹慎。

以色列對俄羅斯也有忌憚,故轟炸前對俄羅斯進行通報。這和美軍轟炸前向俄軍通報的道理是一致的,雙方都不想把關係搞僵,都在小心翼翼地避免發生直接衝突。

再說說,俄羅斯是否有義務替伊朗出頭。

在敘利亞的各方勢力,各有各的目的,俄羅斯和伊朗雖然都在幫助敘利亞政府軍,但俄伊之間並非軍事同盟關係。俄羅斯和伊朗介入敘利亞內戰,他們都不希望敘利亞政府垮掉,但又有各自的目的。俄羅斯是為了自己的戰略空間,在維護俄羅斯在地中海最後的軍事基地,避免重演歐洲方向受北約東擴產生的壓力。伊朗是在試圖擴大在中東的影響力,維護什葉派國家聯盟的利益,以抗衡遜尼派。伊朗在敘利亞的軍事存在,可極大地對以色列起到牽制作用。

所以俄羅斯沒有義務替伊朗出頭,最多是口頭上的聲援。

值得關注的是:伊朗向以色列發射20餘枚火箭彈的消息是以色列軍方披露的,20餘枚火箭彈沒有造成任何人員傷亡。這消息的可靠性還有待證實。從伊朗介入敘利亞內戰至今,已經多年了,一直比較低調,試圖避免和以色列發生直接衝突。波斯人行動上是小心謹慎的,和他們誇張的口號相反。伊朗並未在敘利亞站穩腳跟,這時向以色列發射火箭彈,是有違軍事常識的。


仁觀天下

伊朗慘遭以色列空襲,普京為什麼默不作聲?這個問題有意思,確實從旁觀者看,俄羅斯面對以色列對伊朗的打擊,俄羅斯怎麼沒有同情反應,看上去很冷血。伊朗在敘利亞與俄羅斯一起,為了共同的目標幫助阿薩德政府浴血奮戰,在敘利亞戰場上俄伊應該是盟友關係。但是面對以色列戰機經常偷襲敘利亞,打擊伊朗的軍事人員和設施的行為。普京這個鐵腕政治強人沒有一點血性,非常的不符合邏輯,不妨來分析一下。

一、俄羅斯在敘利亞的能力,已經達到了極限。不是俄羅斯軍事力量不行,而實在是經濟不行了,俄羅斯不能夠繼續在敘利亞打下去。俄羅斯出兵敘利亞是一個意外,2015年9月普京的主要目的,是想轉移烏克蘭事件的視線。誰知道進來了,就陷入了。雖然表面上俄羅斯在敘利亞取得了成功,出了一些風頭,挽救了阿薩德政權,改變了敘利亞的政治格局。把依靠美歐勢力的反政府武裝,趕到了敘利亞的邊境地區。普京國內經濟不行希望急於見好就收,2017年12月普京就緊急宣佈從敘利亞撤兵。

二、伊朗在敘利亞雖然與俄羅斯一起,幫助打擊反政府武裝。但是伊朗是阿薩德政權真正的兄弟盟友,在俄羅斯沒有出兵之前,阿薩德政權就是依靠伊朗的支持,才得以遲遲沒有垮臺。俄羅斯出兵,是扭轉了敘利亞戰局。伊朗的目標要比俄羅斯大,伊朗的中東戰略意圖是,在中東地區建立什葉派勢力範圍。維持住阿薩德政權,就能夠在中東地區開創什葉派武裝勢力範圍新局面。雖然伊朗遭到美國的打壓制裁,但是伊朗在中東營造的什葉派勢力範圍,卻是二戰以來沒有過的大好局面。現在伊拉克基本上是什葉派執政,敘利亞也是,也門和黎巴嫩也基本上都是什葉派強勢。

三、因為伊朗1979年宗教革命,伊朗與美國和以色列一起反目為仇。以色列十分警惕伊朗在敘利亞的軍事存在,伊朗不僅進入敘利亞,而且有近10萬人的伊朗志願者軍人,在幫助阿薩德政權作戰。同時伊朗也在敘利亞各地建立軍事基地 ,以期在敘利亞軍事存在的長期化。伊朗的這個戰略意圖,是以色列不能容忍的,所以經常發生,以色列偷襲敘利亞的伊朗軍事人員和設施的事件。雖然受到襲擊,顯然伊朗軍事力量不會撤出敘利亞。

四、俄羅斯與以色列的雙邊關係,從歷史上看沒有恩怨情仇。納粹德國迫害猶太人時,當時在蘇聯大量的猶太人好好的,以色列建國以後,有一半左右的猶太人人來自蘇聯。二戰結束後,因為蘇聯支持阿拉伯人,美國西方支持以色列,形成了對立關係,實際上也是間接關係。現在的俄羅斯就是蘇聯的繼承人,普京本人對以色列關係還不錯,俄羅斯不想得罪以色列,而且普京想與以色列做交易,以色列同意不襲擊阿薩德政府。但是以色列卻決心,要把伊朗的軍事力量驅逐出敘利亞,在這一點上以色列沒有妥協的餘地,俄羅斯對此也無能為力。

五、由於俄羅斯急於脫身,在敘利亞政府還沒有完全收復失地,土耳其還佔領著敘利亞領土的形勢下,俄羅斯就希望維持現狀,在敘利亞搞全國政治派別和解,推行政治解決敘利亞問題。

六、伊朗在敘利亞的軍事力量長期化,對俄羅斯現在的敘利亞戰場有一定的矛盾。俄羅斯甚至不一定要維持阿薩德政權,繼任人只要是俄羅斯朋友就行。俄羅斯認為,伊朗沒有必要在敘利亞擴大軍事存在。以色列與伊朗的軍事衝突,俄羅斯沒有能力解決,唯一能夠做到的是,以色列空襲前俄羅斯提前二十分鐘告知伊朗和敘利亞。

總之,俄羅斯目前在敘利亞,面臨以色列軍事襲擊伊朗的狀況,普京也是十分的尷尬,但是確實沒有辦法。再說,俄羅斯與伊朗的關係也是臨時抱團取暖的性質。歷史上伊朗與土耳其一樣,都是俄羅斯的世仇,只不過1979年伊朗政權從親美變為反美之後,蘇聯看伊朗的眼光才有了變化。當時伊朗的口號是,既不要西方“美國”,也不要東方“蘇聯”。俄伊的雙方的合作,是美國人把他們趕到一起的。


亦新湖

伊朗駐敘利亞軍事基地慘遭以色列空襲,普京為何默不作聲?這與5月7日以色列總統內塔尼亞胡訪問俄羅斯有關,內塔尼亞胡與普京達成了某些戰略共識。





但話又說回來,俄羅斯與以色列的關係,就國際框架而言,是兩條陣線的人,但就俄以兩國關係來說,私交還不錯。若按兩國的軍事實力在世界的前10排名,俄羅斯歷次名列榜二,而以色列榜上無名。但是身處敘利亞境,俄羅斯相隔數千裡,並且敘利亞是俄羅斯在中東的唯一軍事基地,而以色列跟敘利亞是鄰居,以色列的軍事裝備也略勝俄羅斯,所以俄羅斯要在敘利亞與以色列動手就毫無勝算或處於劣勢。既然以總統內氏到訪求溝通,普京也不如就坡下驢送個人情,苦只苦了伊朗,打落門牙往肚裡吞,也可說是交友不慎吧!



若把伊朗跟以色列的軍事實力比較,以色列強於先進的軍事裝備與單兵作戰素質而弱於人口少國土小沒有戰略縱深沒有戰爭潛力。宜於速戰速決。伊朗強於人多地廣,有戰略縱深且有自主的軍工體系,但武器裝備比以色列遜色不少。若發生衝突,宜穩住陣腳、拖之持久。最後令其陷入汙泥而不拔。



在全球各地的軍事角逐中,其實各國的政治家們,都在謀取本國利益的最大化,在沒有壓倒式勝算的情況下,是不會也不敢貿然開戰的。政治矛盾能用經濟解決的經濟解決,能用外交解決的外交解決,戰爭是最後選項。

圖片源於網絡,在此深表謝意。


歐陽建高1956

駐敘利亞的伊朗軍隊遭到以色列空襲普京卻不作聲可以說是符合俄羅斯一貫作風,俄羅斯歷來就喜歡坑隊友和見利忘義兩面撈取好處。

君不見俄羅斯為了眼前的利益竟然可以背叛對其幫助巨大的大國,不僅大賣越南武器還要和其聯合勘探開採別國石油,對對世界大國尚且如此對伊朗這個隊友這樣就更不足為奇了。
精明的普京


我們知道俄羅斯和伊朗可以說是敘利亞阿薩德政權能夠轉危為安存在至今並且逐漸佔據全國優勢的兩大最重要因素,因此至少從敘利亞問題上來看伊朗無疑是俄羅斯的隊友之一。

試想如果沒有伊朗每年提供的數十億美元以及派出數萬大軍和動員所有什葉派勢力支持阿薩德政權,單靠經濟困難的俄羅斯空中支持以及少量的地面部隊阿薩德政權早就垮臺了,而俄羅斯也無法在敘利亞立足將失去這個其在中東和地中海唯一的戰略支點。
敘利亞局勢


可是現在敘利亞局勢穩定後俄羅斯卻公然宣稱伊朗等外國勢力應該要撤出敘利亞,目的無非就是想要一腳把伊朗等國家踢開自己好獨享敘利亞戰爭勝利的果實。

這樣俄羅斯在敘利亞問題上和以色列達成默契縱容其空襲伊朗等勢力知情不報見死不救也就不奇怪了,因為迫使伊朗等什葉派減少在敘利亞的勢力存在俄羅斯也是樂見其成的
以色列空襲

再有就是俄羅斯的目標是保衛敘利亞阿薩德政權以維護自己的利益而不是要保隊友,因此只要以色列保證自己的利益俄羅斯自然也就無意於和強大的以色列在敘利亞起衝突了。

但是俄羅斯目前還不希望伊朗等親阿薩德政權勢力完全撤出敘利亞,因為俄羅斯還想利用它們幫助鞏固阿薩德政權以更好的維護俄羅斯的利益。

因此俄羅斯必然會在伊朗和以色列之間左右搖擺撈取好處,可是一旦伊朗失去利用價值俄羅斯覺得會想辦法迫使伊朗離開。


執斧傳播開天名

以色列已經動用了F-35戰鬥機空襲伊朗軍事目標

普京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

2.普京一定程度上樂於見到以色列削弱伊朗在敘利亞的軍事力量。國與國之間只有永恆的利益,何況俄羅斯與伊朗也並不是鐵桿盟友。伊朗與敘利亞巴沙爾政權同屬什葉派,宗教、文化、地緣上更接近,而敘利亞又事關俄羅斯在中東的核心利益。伊朗在敘利亞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勢必影響到俄羅斯在敘利亞的利益。以色列屢屢出手,多次空襲伊朗在敘利亞境內的軍事目標,卻對俄羅斯的赫邁米姆空軍基地和塔爾圖斯海軍基地絲毫不犯。恐怕在普京的內心裡,很樂於見到以色列削弱伊朗在敘利亞的軍事實力。

以色列對俄羅斯軍事目標秋毫不犯

3.普京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國內。在普京的前兩屆總統任期,也就是2000年-2008年期間,得益於國際油價的上漲、打擊七大金融寡頭、進行部分改革等因素,俄羅斯經濟出現較快增長,GDP總量為1999年的1957億美元增長到了2008年的16594億美元,增長了近8倍,年均經濟增長率超過10%。但2008年以後,因為全球性金融危機、國際油價下降、美國製裁,俄羅斯經濟舉步維艱。在09年、15年、16年都出現了負增長。到了2017年,俄羅斯經濟總量僅為1.46萬億美元,排行世界第12位,與俄羅斯的國際地位嚴重不符。因此,普京將自己第四個主動任期的主要目標定為“2024年俄羅斯成為世界前五大經濟體”。所以,以色列與伊朗兵戎相見,只要不傷害俄羅斯利益,普京沒有多少精力去關注。

梅普組合接下來的6年來主要是發展俄羅斯經濟

歡迎大家討論,未來敘利亞重建中,俄羅斯與伊朗誰將是主導力量?


美國觀察室

普京之所以對以色列空襲敘利亞境內的伊朗軍事設備默不作聲,實際上是在向伊朗傳達一個信號:抓緊撤軍。


伊朗軍隊在敘利亞內戰的7年間,為巴薩爾政權做了很多事,可以說,如果沒有來自伊朗的資金和軍事支持,巴沙爾政權挺不到俄羅斯軍隊進入敘利亞。在一段時間內,俄敘聯軍和伊朗武裝人員密切合作,逐步反攻,收復了敘利亞90%的領土。

然而,美國和西方勢力支持的反對派武裝盤踞在敘利亞剩餘的領土上,因為有美國勢力的存在,因此短期內,徹底消滅反對派基本不可能。

儘管如此,俄羅斯在敘利亞畢竟佔據上風,因此俄羅斯希望敘利亞局勢往簡單化的方向發展,不希望節外生枝。如果現在包括俄羅斯在內的所有外國勢力,都撤出敘利亞,這是俄羅斯夢寐以求的。

俄羅斯自己國家的經濟也不好,因此希望儘快處理好敘利亞問題,特別不希望在敘利亞問題收尾階段,以色列再插上一腳。以色列的安危關乎美國的核心利益,如果說敘利亞問題美國可以淡然處之,那麼對於以色列問題美國必然將身家壓上。

俄羅斯即使不懼美國,也不想在敘利亞局勢明顯有利於自己時,再給美國和西方國家以口實——而且,俄羅斯也確實不想再中東繼續耗下去了。

(俄羅斯撤軍)

這樣,對俄羅斯現在的目標來說,伊朗軍事力量繼續存在敘利亞,就比較尷尬了。伊朗軍事人員據說在敘利亞有10萬人之眾,伊朗的領導人哈梅內伊還經常發表“要把以色列從地球上抹去”這樣的戰鬥號召,非要置以色列於死地不可。以前巴沙爾政權岌岌可危,伊朗軍事力量存在只求自保,無暇他顧。如今巴沙爾爭取已無傾覆之虞,那麼伊朗繼續部署在敘利亞10萬軍事人員,意欲何為?不要怪以色列小題大做,這是一個經歷了六次中東戰爭,在戰火中浴血重生的國家,他們的安全意識是他們存在的根本。

可是如果俄羅斯直接勸伊朗說:“為了不刺激以色列,把中東地區再搞亂,咱們都撤軍把。”伊朗多年來苦苦支撐,所為何來?伊朗在敘利亞有巨大的戰略利益,即“什葉派之弧”——即使在美國和西方國家制裁期間,伊朗所獲得的地緣政治利益也是近年來最好的時期。如果俄羅斯讓伊朗主動放棄敘利亞的軍事、政治利益,對伊朗來說,這意味宗教影響力和地緣戰略利益的雙重損失,伊朗斷然不會同意。

(哈梅內伊)

既然伊朗從敘利亞撤軍,是符合俄羅斯現階段利益的,那麼讓以色列出面小懲大誡,俄羅斯保持表面中立,使得伊朗知難而退,無疑是最明智的選擇。

以色列也是號準了俄羅斯的脈,所以才在發動針對伊朗的襲擊前,先向俄羅斯報備——其目的無外乎也是敲山震虎,讓俄羅斯轉告伊朗,並通過這種轉告的態度,向伊朗表明俄羅斯在以色列與伊朗之間的發生衝突時的態度,使伊朗知道俄羅斯的底線,從而不產生戰略誤判,將敘利亞問題再次拖向危險的境地。

(以色列空襲)

俄羅斯在需要盟友時,對伊朗百般支持;如今局勢發展了,對伊朗又是棄之如敝履。對伊朗來說,其苦苦支撐7年,如今毫無所得,內心必然不甘。可是,以伊朗現有的國力去與以色列打一場傾國之戰,伊朗未必有勝算。因此,等待伊朗的也就只有撤軍一途了。


而知而行

最近在中東局勢上,以色列和伊朗也是頻頻針鋒相對,可是俄羅斯在這個問題上並沒有力挺伊朗。包括在伊朗慘遭以色列空襲時,普京也仍舊是默不作聲。這是為什麼呢?



雖然伊朗如今是俄羅斯的一個重要盟友,並且俄羅斯在中東的很多事務上也離不開伊朗的合作。不過世界上並沒有一成不變的盟友,大國間的政策都是以實際利益出發。



所以我覺得此次普京的默不作聲主要是由於以下兩點。首先,普京並不想伊朗此時和以色列發生大規模的衝突,此次的默不作聲也是讓局勢降溫的一種手段。更重要的是,

俄羅斯和以色列在現實中也有很多實際的利益,所以俄羅斯也並不想為了伊朗就徹底得罪以色列。



如無意外接下來的中東局勢上,伊朗、沙特以及以色列都將會成為當之無愧的主角。


我只說兩點

伊朗和以色列差不多,在中東,乃至世界朋友都不多,伊朗和俄羅斯與其說是盟友,還不如說是各懷心腹事的難兄難弟,但以色列則有一個當世界老大的親兒子,再加上自身硬朗,所以在中東沒人敢惹。


就在特朗普宣佈退出伊核協議後,
以色列幸災樂禍,而伊朗則一肚子怨氣沒處撒,於是伊朗向戈蘭高地的以軍發射了20枚火箭彈,以示報復,沒成想卻招來以色列的猛烈還擊,使伊朗在敘利亞的軍事基地幾乎被盡數清除。而就在

幾天前,以色列又轟炸了伊朗一個軍火庫,致使伊朗包括導彈在內的1000多噸彈藥毀於一旦,伊以大戰似乎一觸即發。
對小弟被辱,普京則顯示出驚人的冷靜,始終沒有表態,這是因為,伊朗在敘利亞同俄羅斯並肩作戰,雖然立下了汗馬功勞,但俄羅斯並未領情,雖然俄羅斯在敘利亞佔得了暫時優勢,但伊朗也靠著俄羅斯在敘利亞混的風聲水起,得到了自己很難達到的好處。
還有就是普京對俄羅斯在敘利亞還有深度考量,那就是俄羅斯與以色列的默契,以色列不干預俄羅斯在敘利亞的行動,而作為回報,俄羅斯也不會干涉以色列對伊朗的打擊,畢竟以色列是俄羅斯中東地區最具實力的潛在對手,假如與以色列翻臉,俄羅斯在中東將腹背受敵,用盡力氣所取得的成果將毀之一旦,這在普京看來,絕對是得不償失的。

所以,普京選擇沉默是必然的,但俄羅斯也絕不會讓事情鬧大,假如局勢失控,美國再趁機而入的話,俄羅斯的麻煩可就大了,好在當前伊以還都沒下決心死磕,普京也會靜觀其變的……這,就是戰鬥民族的處事哲學……


海之波濤3

普京默不作聲,但俄羅斯卻表態了。當伊朗做為還擊以色列,向戈蘭高地發射20枚火箭彈遭至以色列報復性轟炸後,默克爾和特蕾莎.梅譴責了伊朗,並呼籲各方保持冷靜。然而一向支持伊朗的俄羅斯也同樣呼籲雙方保持克制,通過外交手段解決分歧。這一表態標誌著俄羅斯把伊朗和以色列是同等對待的。


實際上俄羅斯與伊朗的結盟,是關於敘利亞問題上的聯盟,是階段性的。這種結盟隨著敘利亞戰爭的明朗,己經漸漸淡化。就在蓬佩奧提出伊核“新協議”12條後,俄羅斯也要求包括伊朗在內的外國軍事力量撤出敘利亞。

這並不奇怪,俄羅斯出兵敘利亞,表面是保護巴沙爾政權,實質上是保護俄羅斯在敘利亞的塔爾圖斯海軍基地和在中東的利益,更重要的一點是普京想複製伊拉克戰爭,把石油價格打上來。2015年出兵敘利亞,當時的石油價格30美元,如果再持續下滑俄羅斯就有崩潰解體的危險。俄羅斯之所以帶上所有先進武器,就是準備在敘利亞拼死一戰。經過幾年的戰爭,石油價格升至60美元,尤其特朗普退出伊核協議後,石油升至80美元。俄羅斯的目的已經達到,普京要恢復發展國內經濟了。


在敘利亞戰爭中,俄土伊幾次商討敘利亞問題都沒有包括巴沙爾,說明俄羅斯並沒有把敘利亞政府當回事,換言之,沒有把敘利亞利益放在心裡,表現最為露骨的是默許土耳其進軍敘利亞。

俄羅斯在伊朗沒有直接利益,並且是石油出口競爭對手,之所以支持伊朗,是俄羅斯把伊朗做為與美國在中東博弈的棋子。
特朗普退出伊朗核協議,最為擔心伊朗和以色列爆發戰爭的是歐洲,而不是俄羅斯。現在美歐之間有逐漸破裂的可能,普京想趁機把這個矛盾轉移給歐洲,伊朗和以色列都不得罪,從9日內塔尼亞胡訪俄而普京表示感謝進一步說明了問題。


適情雅趣

伊朗又不是俄羅斯的盟國,普京沒義務為伊朗出頭。

在美英法發起對敘利亞的巡航導彈打擊、尤其是美國總統特朗普退出伊核協議後,以色列開始對伊朗在敘軍事力量發起更大強度的打擊,以色列甚至將新銳的F35投入了實戰。根據以色列官方的消息,伊朗在敘90%的軍事目標都遭到了以色列的打擊。

以色列F35在大白天攜帶著龍勃透鏡大搖大擺的飛過黎巴嫩首都貝魯特,這是對俄羅斯、伊朗、敘利亞、黎巴嫩真主黨武裝赤裸裸的炫耀與威懾。

以色列對伊朗在敘軍事目標發起的打擊,俄羅斯方面並沒有給出直接的回應,原因有以下幾點:

1、以色列打擊伊朗在敘軍事目標沒有明顯損害俄羅斯的利益,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為何要得罪中東小霸以色列呢?有很多軍迷在分析國與國之間的博弈關係時老是陷入街頭小混混鬥毆的思維模式裡,把複雜的國際國際簡化成兩幫黑社會聚眾鬥毆,其中每一方都有一個老大,那邊是美國,小弟包括以色列、部分北約國家還有庫爾德民主聯軍等;另一邊的老大是俄羅斯,小弟們包括伊朗、阿薩德政權等。這邊的小弟伊朗遭到那邊小弟以色列的欺負,老大當然得為自己的小弟出頭。這種頭腦簡單的套路當然不符合國際關係的現實。雖然在敘利亞問題上有利益相互衝突的幾方,但是在俄羅斯不是伊朗的老大,也不是盟友,他倆之間只是在保住阿薩德政權上有著基本一致的利益而已,他倆之間的矛盾也很多。例如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後,伊朗外長首先去找中國和歐盟求救,而不是先去俄羅斯。因為俄羅斯沒準還樂於看到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呢,因為油價又可以漲了!說回敘利亞問題,在敘利亞大局基本明朗、阿薩德政權重新掌控了局勢後,對於未來的敘利亞的控制和主導權,俄伊之間是有實質衝突的,畢竟兩者都是以勝利者自居,勝利後是需要兌現戰果的。現在伊朗在敘利亞部署了接近10萬的軍事人員,是敘利亞戰後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甚至會影響到俄羅斯的利益劃分。現在以色列出手打擊伊朗勢力,俄羅斯高興還來不及呢。

敘利亞總統阿薩德17號在索契會見普京,與其商討內戰結束後敘利亞重建問題。在這次會見中普京提出外國軍事力量要撤出敘利亞,很明顯就是說給伊朗和土耳其等國聽的。

2、俄羅斯與以色列在敘利亞問題上有很好的默契,在一些基本問題上利益一致,例如雙方都同意保住阿薩德政權。很多人都不明白以色列在敘利亞問題上的立場,意味以色列想推翻阿薩德政權。實際上相反,對於以色列來說,它更希望一個混亂的敘利亞,最好是敘利亞的內賬永遠打下去。相比較更加激進的反對派,世俗的阿薩德政權對於以色列來說稍好一些。而這正是以色列和俄羅斯在敘利亞問題上能進行協調的基礎。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參加俄羅斯今年的勝利日活動,他唯一一個出息該活動的西方國家首腦。實際上,內總是與普京會面次數最多的西方政府首腦。正是在俄羅斯訪問期間,以色列發起了對伊朗的大規模空襲,這肯定是與俄羅斯進行了溝通協調。而且,內總訪問俄羅斯後,俄羅斯凍結了其向敘利亞交付S300防空導彈的計劃。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以色列從來沒有打擊過俄羅斯在敘利亞的軍事目標。

3、俄羅斯雖然在整體實力上要高於以色列,但是在敘利亞的方寸之間,俄羅斯還真的不一定能佔便宜。以色列軍事實力在中東是傳奇一般的存在,尤其是赫赫有名的空軍,裝備精良、素質一流、實戰經驗豐富,在局部區域上對俄羅斯是有技術優勢的,尤其是第五代戰機F35已經形成戰鬥力投入了實戰的情況下。如果俄羅斯冒然為伊朗和阿薩德政權出頭得罪以色列,難說心狠手辣的以色列不捎帶著把俄羅斯的軍事目標給端了。本來在美英法空襲敘利亞後,俄羅斯想向敘利亞交付S300作為反制措施,但是經過以色列用F35的“勸說”後,俄羅斯打消了這一念頭。

總之,俄羅斯目前沒必要、也犯不上跟以色列叫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