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打下四川后,诸葛亮如何面对愤青们?

汉末三国时期,还是很倡导个性张扬的。大约因为刘备的脾气相对曹操孙权比较好,又一贯主张“仁义”,他手下的“愤青”特别多。这帮人胆大妄为,口不择言,经常议论国事,讥讽主公和同僚。“批评与自我批评”虽说是团队建设的法宝,但那会儿毕竟是封建社会,愤青们经常性地让主公下不了台,甚至散布一些消极言论,怎么看也不太对劲。

刘备要决策军国大事,很多时候,这些家伙就必须交给作为总助理的诸葛亮来对付。

让诸葛亮头疼的一个愤青,来头不小。这位是他的好友,已故庞统推荐的人才——彭羕。

刘备打下四川后,诸葛亮如何面对愤青们?

彭羕是益州本地广汉人,高八尺,相貌堂堂,才能出众,但是为人心高气傲,看这个那个不顺眼,具有愤青的普遍属性。他以前在刘璋手下就得罪了一帮人,估计骂刘璋“守户之犬”之类的话也没少说,被刘璋剃了光头当劳改犯。

这样一个愤青,又怎么会得到庞统的推荐呢?

原来刘备打进益州来的时候,彭羕径直去见庞统。到庞统的营帐里,大模大样先爬上庞统的床。躺下来吆五喝六,要酒要肉。等吃饱喝足了,他才一边打嗝剔牙,一边和庞统攀谈。庞统看他这么有个性,能力也确实不错,就推荐给刘备了。刘备也很赏识彭羕之才,留他在军中做了个谋士。

说起来,彭羕这人才华是有的,但品性确实不咋地。也就是运气好,遇到了庞统。按照民间传说,因为庞统自己也是个愤青,所以对彭羕这愤青惺惺相惜;按历史来说,则是因为庞统为人豁达,胸襟开阔。事实上,刘备“三驾马车”中,诸葛亮为人谨慎,操心的事儿太多;法正品性不正,睚眦必报;三人之中要数庞统最为潇洒大度。所以也只有庞统才能赏识彭羕,驾驭彭羕。

不幸,庞统在雒县战死了。刘备考虑到彭羕确实立下不少功劳,又看在庞统面上,打下益州后,让彭羕当了大官。彭羕过去在四川受尽了白眼,现在可抖起来了。他把过去在刘璋时代的臭脾气发扬光大,趾高气扬,不可一世,并且继续得罪更多的官员。

诸葛亮作为益州的内政总负责,可不能眼看着彭羕这么嚣张。他多次私下劝告刘备,说彭羕野心太大,是个不安定因素。刘备对诸葛亮素来言听计从,加上自己仔细观察,发现这小子确实不怎么地道。于是乎,就免去了彭羕在成都的官职,让他外放到江阳郡去当太守。

本来太守也不小了,但彭羕可不乐意,觉得自个从中央干部贬为地方官,非常不爽。一次私下会见马超时,彭羕竟然骂骂咧咧的说:“这个老丘八(指刘备)如此荒唐,还有什么可说的!”甚至怂恿马超:“你在外面,我在里面一起搞搞,说不定能夺取天下呢!”结果,这番很危险的言论被马超直接向刘备揭发,彭羕也就给抓了起来。

在狱中,彭羕又后悔了。他写信给诸葛亮,信中连连赔罪,检讨自己辜负刘备的厚恩,罪该万死,又辩解说自己对马超那番话,意思是想和马超一起为国家出力,还把死去的庞统也拉出来,感慨自己曾经与庞统一起发誓要辅佐刘备兴复汉室。末了,彭羕还称赞诸葛亮是“当世伊、吕”,希望他认真辅佐刘备,也希望他明白自己的本心。但这会儿求饶已经晚了。最后彭羕被处死,年仅37岁。

彭羕处死之事,史书未说明时间。《演义》上写发生在关羽走麦城之后。但从现有史料看,更大可能是在刘备取益州之后,夺取汉中之前。

诸葛亮对愤青的容忍阀值比他的好友庞统低,那是因为他身系益州政务重担。彭羕获罪,主要不在于说话不知好歹,而是他煽动谋反。当时川中不知好歹的非止彭羕一人,另一位愤青李邈的遭遇就有些不同。

刘备打下四川后,诸葛亮如何面对愤青们?

李邈本是刘璋手下的县令,刘备入川后让他当从事,大年初一宴会上敬酒时,李邈上前对刘备就是一通骂:“刘璋把你当成宗亲肺腑,让你帮忙讨贼,结果贼没讨平,自己先被你平了。我觉得你夺取我们益州,做得很不地道。”

大年初一,你这脸也打得太狠了。刘备脾气也上来了,他就反唇相讥道:“你觉得我这事儿不地道,那当时干嘛不帮刘璋打败我呢?”

李邈说:“不是不敢,主要是打不过你。”

为这事儿,负责法律的官员准备把李邈判处死刑,但诸葛亮觉得李邈虽然说话难听,好歹表达的也是真实想法,而且这想法在益州官员中有一定代表性,不应该一味暴力镇压。诸葛亮就向刘备求情,最后愤青李邈给保了下来。当然,这厮并不接受教训,一如既往的信口开河。二十年后诸葛亮病逝,他上书污蔑诸葛亮,结果被刘阿斗给杀了。

还有位愤青叫张裕,号称精通相术。当初刘备和刘璋在涪城相会时,张裕曾编排谐音笑话,嘲笑没胡子的刘备是太监。后来刘备夺取益州,张裕在私下散布言论,说根据占卜结果,刘备虽然得了益州,但九年之后就会失去。这已经近乎诅咒亡国了(结果,九年后刘备死了,但蜀汉没有亡)。刘备要打汉中,张裕又说这日子没选对啊,不吉利,必然失败!刘备最终忍不下这个扫把星,把他杀了。诸葛亮还曾试探着问,杀张裕的罪名是啥?刘备愤愤的说:“就算是芳草,生到屋子里面来了,也只有铲除!”

刘备打下四川后,诸葛亮如何面对愤青们?

川中这些愤青的存在,多少给诸葛亮的治政带来了麻烦。好在诸葛亮有他的准则,在官职任用上严格依照对国家行政的利弊,在人身处置上则尽可能依照相关律法,维护着益州局势的平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