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不精,補貼未明,生物質發電到底該走哪條路?

计量不精,补贴未明,生物质发电到底该走哪条路?

“生物質能源屬於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但目前我國生物質能源發展在戰略上的規劃佈局遠遠不夠。”在日前召開的首屆燃煤鍋爐耦合生物質燃燒技術應用研討會上,中國投資協會能源投資專業委員會副會長莊會永表示,生物質能的發展涉及能源問題、“三農”問題,“再怎麼支持也不為過。”

文丨盧彬

補貼影響技術選擇

“目前的簡單計量方法、補貼政策,引導了一個不理智的技術方向。”西安交通大學熱能工程系教授譚厚章認為,目前享受電價政策的生物質氣化耦合發電技術路線,並非我國生物質燃料情況的最優選擇,能源利用效率也不如直接摻燒的效率高。

“生物質氣化耦合發電需要在原燃煤機組佈置中增加一個氣化爐,並需要對燃煤鍋爐進行改造,整體投資大、系統複雜。儘管氣化耦合技術有以上缺陷,但採用這種路線後,生物質氣化的氣量、成分、熱值等可以實現在線測量,計量容易,所以可以獲得0.75元/千瓦時的電價政策。”譚厚章指出,為獲取電價政策,許多原本可以採用更高效直接摻燒技術路線的項目,也轉而進行氣化改造。

據瞭解,國電荊門電廠自2012年11月起開始在60萬千瓦機組運行生物質氣化耦合發電項目;大唐長山熱電也於日前簽約生物質氣化發電技改項目,成為國內首個燃煤耦合生物質發電技改示範項目。

同時,國內已有很多電廠正在開展生物質氣化耦合項目的規劃工作。而國內目前唯一在運的煤粉爐內摻燒生物質的電廠——華電十里泉電廠,則暴露出燃料價格高、混燃率不高等問題。

譚厚章表示,即便採用直接摻燒的路線,也可以通過在線視頻監控或引入第三方進行運維等手段,獲得可信的生物質耗量數據。相關部門應完善計量手段,讓各類生物質耦合項目獲得其應有的政策支持。

毛健雄也提出,芬蘭國家技術研究院已開發出一種基於碳-14同位素的監測方法,可以通過對生物質和煤混燒鍋爐尾部煙氣取樣,直接測出燃燒的生物質份額,從而為生物質混燃補貼提供依據。

通往低碳的必由之路

多位從事燃煤發電領域研究工作的與會專家表示,耦合生物質發電是現階段燃煤電廠降低碳排放最為經濟、可行、有效的方式。“燃煤發電降低碳排放最直接的措施,就是提高效率。但按照現有煤電技術,大幅度提高效率、降低煤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非常困難。”中國工程院院士倪維斗指出。

“目前超超臨界機組供電效率約45%,二氧化碳排放在800克/千瓦時。如果採用燃煤耦合生物質發電,當生物質混燒比例達到20%,二氧化碳的排放強度將降至600克/千瓦時。”毛建雄認為,燃煤電廠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需要在最大限度提高煤電效率的同時,儘可能採用燃煤耦合生物質發電,並有望在此前提下,通過碳捕集等技術應用,最終使二氧化碳接近零排放。

統計顯示,截至2017年,我國生物質發電累計裝機1488萬千瓦,主要為農林生物質發電和垃圾焚燒發電,並有少量沼氣發電。但現階段,我國農林生物質發電裝機大多為純燒生物質,裝機容量小、效率低。

電力規劃設計總院高級工程師李文凱指出,從效率、環保、投資、佔地面積等方面,與燃煤耦合發電的方式均優於純燃生物質。“純燒生物質發電項目能否穩定運行,完全取決於生物質供給,而燃煤耦合生物質發電機組則無此約束,後者在生物質收集市場議價能力也更強。”

根據電力規劃設計總院統計數據,目前各地區、各發電企業申報的燃煤耦合生物質發電技改試點項目中,共有125個參評項目,農林生物質耦合項目佔比63%,達到79個。

其中,氣化耦合項目69個,直燃耦合與蒸汽耦合分別為8個和2個。“總體而言,根據分析和測算結果,各種耦合技術均是可行的。”李文凱指出,“除了產業政策外,需要進一步制定相關標準,包括生物質耦合發電的發電技術、電量計量、汙染物排放等。”

知情人士透露,國家主管部門目前正在起草《關於推進燃煤耦合生物質發電的指導意見》,或將對產業扶持政策制定具體規則,促進生物質能源產業的健康發展。

“全國‘兩會’對推進綠色發展、著力解決環境問題提出了明確任務和更高要求。”中國電力科技網主任魏毓璞表示,“2017年下半年至今,國家發佈的一系列政策文件,也預示著燃煤耦合生物質發電將迎來發展黃金期。”

End

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國能源報(ID:cnenerg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