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他能坚持六十年只做一件事?只为打王重阳的脸!

天下无敌,短短四个字,一个人要努力多久才能到达?

为何他能坚持六十年只做一件事?只为打王重阳的脸!

有两年就走完的幸运儿,他叫石破天。

也有像周伯通这样,走了足足六十年一甲子才到目的地。

金庸爱写石破天、虚竹、张无忌这样的幸运儿,但他笔下更多的还是郭靖、狄云、张三丰这样以岁月为窑的苦命人。

比起郭靖,周伯通更像一个屌丝逆袭的典型。

一个人年纪轻轻,就被天下第一的武学大佬下了判词:就算毕生勤修苦练,终究达不到绝顶之境。

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马云和马化腾拍着你的肩膀说,你不适合搞互联网。

又何况,说这个话的人,不仅是武学第一人,更是周伯通最敬仰的师兄。

射雕三部曲中,纵使王重阳已经仙逝多年,但只要周伯通提及这位师兄,就永远是一副小迷弟的样子。

但唯独这件事,王重阳看走了眼。周伯通不仅没有放弃,而且在新五绝评选的时候,成为了新的天下第一。

为何他能坚持六十年只做一件事?只为打王重阳的脸!

是王重阳故意打压师弟,抑或用激将法鼓励周伯通?

其实都不是,王重阳说的是真心话,只不过他低估了周伯通对武学的热爱。

那个时代,练武的人特别多,有不少还练得不错,练出了名堂。

像射雕里的彭连虎沙通天,到神雕里的尼摩星达尔巴,倚天里的玄冥二老。

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人都是“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的忠实粉丝。

他们练武功,只是为了得到一份工作,获取一个职位,不论是在金国当幕僚,还是在蒙古王旗帐下当高手,都一样。

而这类人一旦满足了,兴趣就转到其他方面。

所以你也别怪鹿杖客一下班就往年轻姑娘床上爬,这才是人家真正兴趣所在。

因为对他们来说,武功只是获取工作换取报酬的方式,他们有更喜欢的东西。

这一点,是不是特别像我们现代人?

为何他能坚持六十年只做一件事?只为打王重阳的脸!

苦读学习几十年,终于找了份还不错的工作。

刚开始到岗位上,或许还有不少压力,怕自己不能胜任,毕竟老板同事都在看着。

过了一段时间,大部分活动、任务和项目你都能应付、都会做了之后,算得上公司里的“小高手”之后,人就开始慢慢分化成彭连虎沙通天。

而从高手到绝顶,是一条异常崎岖坎坷的路,也拦下了大部分的人。

周伯通能走过去,全凭兴趣两个字。

神雕侠侣中,眼见金轮要死,周伯通心疼龙象般若功就此失传,便向金轮提议把功夫传给自己。

又有几人能做到如此?

神雕结尾时,周伯通已近百岁,杨过看到他却是 神采奕奕,须发竟由白转黑,好似返老还童。

这样一个人,时光仿佛在他身上也失去了刻度。

当然,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已属不易,坚持到取得成就更是难上加难。

但即便只是多一个周伯通,少一个彭连虎,也是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