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哲学和宗教(终结篇)

李申,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无神论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学术委员。

六、宗教和科学与哲学

不论是什么宗教,其共同点是对神的信仰,并且要求神祇解决自己所无力解决的问题。然而神祇是不存在的,所以宗教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可能是现实的。比如要消除旱灾,或者设法降雨,或者引水灌溉,这是现实的方式。但宗教的方式是向神祇祈求。又比如要制止战争,现实的方式或是以战争制止战争,或是发动民众进行反战活动。但是宗教只能是祈祷。所以,我们把宗教定义为:借助非现实的力量,或者用非现实的方式,解决现实问题的社会现象。所谓“非现实的力量”,就是神。神的力量,超自然力,是不存在的,所以说是非现实的力量。“非现实的方式”,就是祈雨、祈祷这样的方式,解决不了问题。但是宗教却要用它们来解决人类遇到的各种问题。

科学、哲学和宗教(终结篇)

“宗教”,是中国的概念,不是外来的,首先是佛教自称为宗教,在隋唐时期。后来道教也称自己是宗教,在元代。清代,宗教的内含逐渐扩大为泛指基督教、伊斯兰教等等各种宗教的一般概念。区别在于,儒者们认为儒教是圣教、正教,其别的宗教是小教或者邪教。

宗教这个概念,正确反映了这类现象的本质。有宗,就是信神,不信神的不是宗教。有些人说马列主义也是宗教,球迷也是宗教,是把宗教泛化。这样的讲法只能模糊宗教和非宗教的界限,不能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宗教问题。教,就是把自己的教义进行宣传和教育,让人们相信。所以,宗和教结合在一起,正确地反映了这一类社会现象的本质。

科学、哲学和宗教(终结篇)

宗教要人信神,信神的意志,所以它的教义就不能经常变化。这一点,和科学刚好相反。科学的知识必须不断更新。五千年前能够知道二加二等于四,可能是伟大的数学家。现在只能是学前儿童的知识。所以科学知识必须更新,不更新,就不是科学。今天不仅无人把懂得二加二等于四的人称为科学家,也无人把懂得微积分的人称为科学家。这些今天已经是常识,只有在懂得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有了新发现的人,才能称为科学家。但是宗教的经典就不能变。

二千年前《新、旧约全书》就是基督教的经典,现在仍然是基督教的经典。经典可以做新的解释,但不能说经典是不对的。基督教是这样,其他宗教也是这样。所以,宗教信条和科学知识的发展发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当宗教有力量的时候,它会压制甚至迫害新的科学发现;当宗教没有力量的时候,或者新知识的发展是不可遏止的情况下,宗教就不得不改变自己对于经典的解释,把新的科学知识纳入自己的教义之中。所以宗教说自己也在变,但是被动的变,和科学主动更新知识,是不同的。

宗教和哲学的关系,类似于和科学的关系。宗教需要哲学论证自己的教义。但是又不能让哲学充分展开自己的逻辑。逻辑的充分展开,就会否定神的存在,从而根本否定宗教自身存在的合理性。和宗教无法阻止科学的发展一样,宗教也无法阻止哲学的独立。和科学不同的是,虽然现在某些宗教也建立自己的科学院,但是科学基本上是完全脱离了宗教。而哲学的相当一部分,仍然还留在宗教的范围内活动。不过处于宗教范围内的哲学已经不是哲学的主流了。

科学、哲学和宗教(终结篇)

七、科学、哲学与宗教总论

至此为止,我们实际上已经论说了宗教、科学和哲学的关系。因而可以总结如下:

为生存而认识世界的活动,是人类诞生之初就开始了的。但是自觉地追求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知识的活动,也就是科学活动,是较晚时期才发生的,是人类的知识和智能都有相当高度发展情况下的事情。在追求比较深入的知识的过程中,人类发生了一种错误,就是产生了神祇观念。神祇观念被一部分社会成员加以强化,塑造出神祇的意志要其他人相信和奉行,就形成了宗教。至于从具体的知识中抽象出一般的原理,作为更高的知识,这样一种活动,也就是哲学活动,则又在科学知识经历相当长时期的发展以后。

作为宗教基础的神祇观念是人创造的,或者说,是人虚构的。然而人类不是要存心虚构这样一个观念来束缚自己,它的起源,也是人类为了要追求更进一步的知识,追寻现象背后的原因。追寻更进一步知识的活动推动着人类认识向着更加深刻、因而也更加普遍的方向发展,同时也有可能使人类落入错误的陷阱。打雷是雷神的发怒,世界是神的创造,也是当初人类对于客观现象的一种解释。这种解释和正确的解释在思维方式上没有什么不同,都是一种推理活动。区别仅仅在于一个正确,一个错误。人类认识过程中发生的错误,许多都在历史的发展中被纠正了。但是神祇观念,却在一个长时期里不仅未能得到纠正,反而得到了发展和强化。直到至上神被说成是全知全能、至美至善,因而是世界的主宰,自然,知识的发展也只能在神祇的统治下进行。科学和哲学, 一个长时期里,成了宗教的奴仆。

科学、哲学和宗教(终结篇)

然而宗教实际上又不能解决问题,使各种问题得到解决的,归根到底,是人自身。所以历史上许多宗教都不断把人自身的努力纳入宗教教义,而只把最后的决定权赋予神祇。神祇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性质日益被人们所认识。而自称或被称为神的使者的、现实的宗教家们的行为,往往又不能给神祇增光,人们终于认识到神祇的不存在。科学、哲学相继脱离宗教神祇观念的束缚。从而开始了不受或者少受认识因素之外的其他因素的干扰、因而可以较快地发展对于世界的认识的新的历程。自哥白尼革命开始以来的人类认识世界的成就,就是这个新的认识历程结出的果实。今后的发展,也必然是科学继续发展自己的知识,哲学更加自由地展开自己思维的翅膀,神祇观念则不断改变自己的形态,直到改变到和世俗观念合二为一。在可以预期的将来,这样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就像大人不可能返老还童一样,虽然现在仍然有人在做返老还童的梦。

科学、哲学和宗教(终结篇)

(全文完)

科学、哲学和宗教(终结篇)

征 稿 启 示

稿件内容以反伪破迷为核心思想,科技哲学、科学与公众、世俗人文主义、科技伦理等领域均可涉及,旨在将科学探索结果无偏见地告知公众,避免公众上当受骗。

稿件一经采用,我们将奉上稿酬。

中国科学探索中心

崇尚科学 反伪破迷

您的关注和转发,是对科学事业最大的支持!

科学、哲学和宗教(终结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