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的汶川,那些绿植成了修复山川的良药

今年的5月12日是汶川地震发生十周年的日子。2008年的5月12号,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让数万生命陨落,让数万人流离失所,让数不尽的房屋坍塌,让无数的幸福变成了泡影。那一天,全国笼罩在悲哀的云翳之下,那一天,电视里充满了灾区人民绝望的哭喊。

灾后的汶川,那些绿植成了修复山川的良药

8.0级地震不仅破坏了汶川人赖以生存的家园,也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我们都知道四川是"天府之国",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多样,物种繁多,那里也是国宝大熊猫的栖息地。

汶川地震过后,四川即开始布局震后生态修复,重塑人类和当地珍稀物种的家园。截至今年,四川已经累计启动72个震后生态修复项目,总投资高达106亿元。目前,震区野生大熊猫活动恢复至震前水平,灾区生物多样性达到震前水平,448.87万亩震损林草、148.5万亩受损大熊猫栖息地全部恢复,39个重灾县的森林覆盖率等关键指标恢复或超越震前水平。

灾后的汶川,那些绿植成了修复山川的良药

森林是四川最为宝贵的自然资源,但是在地震中,因为滑坡、泥石流、山洪等等灾难的集中爆发,许多树木和植被倒在了洪流石块之下。山体没了树木植被的保护,变得丑陋不堪,同时也加大了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为了尽快让灾区恢复以前的面貌,为了让灾区民众有一个更好的生态环境,四川大力重建因灾受损的种子园、母树林、采穗圃、种质资源收集区和试验林、示范林,加大灾区急需苗木的调剂力度。截止到目前,灾区累计完成林木种苗灾后重建项目66处、规模3.1万亩,恢复重建苗圃用房2.5万平方米,增加审(认)定良种20余个,调剂苗木5000余万株、种子60余万公斤,林木种苗供应能力达到年出圃1亿株。

灾后的汶川,那些绿植成了修复山川的良药

在恢复当地生态环境的同时,四川各地还将发展林业产业作为灾区发展振兴的重要举措。各地根据山区林业产业特点,因地制宜,因势制形,因土种树大力营造生态经济兼用林、特色经济林。截止到目前,四川各地共建成林业产业基地1273万亩,林产加工业恢复发展。灾区各地还结合植被恢复和基础设施重建,大力开展生态旅游景观及设施修复,截至2017年底,39个重灾县实现生态旅游直接收入81.7亿元。

如今的汶川上空,片片森林成蔚然大观,各种野生动物也活跃起来。汶川人迁居到新的住处,重新开始生活。灾难为这片土地、这些人留下的阴影逐渐被生机勃勃的现状驱散。现在的汶川,山更绿了,水更清了,人们的居住环境也更加安全了。小木知道,在以后的日子里,汶川人会逐渐走出伤痛,就像在原本破碎的土壤中再次生长的绿树,重获新的生命。

灾后的汶川,那些绿植成了修复山川的良药

选优质好苗,就上苗木宝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