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和尚原来是这样度化贾宝玉的,并且还和薛宝钗有这种关系

我们读红楼梦,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规律,就是书中的一僧一道,一个叫渺渺真人,一个叫茫茫大士,两个人合起来就是“渺茫”的意思!曹雪芹在书中运营了很多这样的一些文字含义来刻画人物形象的规律,就算这个人没有什么戏份,你也知道这个人的大概角色情况。

在这里和大家聊一下一个读书小心得,读书有一些学问不见得要让自己没钻进去,有时就算钻进去,你还要警惕自己能不能爬出来,每当我在一些朋友的聊天中,偶尔他们谈起一些所谓“大人物”对红楼梦的解读,我也都会保持一种相对平常的心态去对待。

红楼梦里和尚原来是这样度化贾宝玉的,并且还和薛宝钗有这种关系

有些所谓“解读大学者”看到贾宝玉最后当了和尚,就开始大肆的利用一些所谓的宗教文化来诠释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理念,搞的自己的文字内容很是“高大上”,让人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在这里我就不提这些人了,在之前的文章我有提到过,这就让我想用刚才的那句话来,有些文化钻进去,但别忘爬出来。

今天这篇文章就是要回答有个粉丝的问题,他说看到我那篇薛宝钗的度化方式,和其他人不一样的文章,之后给我带来的一个新题目,这个题目就是贾宝玉和尚有没有度化过他,因为毕竟他和林黛玉、甄英莲这些都是书中的关键角色,如果林黛玉他们度化过,贾宝玉也肯定度化过,这之间有没有什么规律?

红楼梦里和尚原来是这样度化贾宝玉的,并且还和薛宝钗有这种关系

这虽然是很无厘头的问题,但往往就是这样一些无厘头的想象,往小的说,也许会改变你读书的思维角度,给你打开一扇新的窗口;往大的说,可能改变文化的界限,延伸出新的智慧空间。其实作为文学,这种界限的打破其实是很难得的一种智慧行为,我自认我们的国度缺少这种智慧,而恰恰这种智慧是建立在很多无厘头的问题之上,就像之前先锋文学的出现,后来王朔他们作品的出现,再往通俗的讲,周星驰早期电影,所带来的新的电影元素,都是这种界限的突破而产生的。

说的有点啰嗦,借点空间闲聊,其实关于贾宝玉的度化,从书中一开始就写了,只是是暗着写,我们知道度化的含义,其实就是让这些人产生一种所谓“忘情”,红楼梦大家读的时候一定要搞明白这其中一条主线,就是这些人来到凡间历炼,所有的纠葛都是在“情”字上,而一僧一道的度化就是为了让他们“忘情”,就像刘德华的那杯“忘情水”,那个时代毕竟没有刘德华,所以就没有忘情水,这其实和太虚幻境点醒贾宝玉是一个道理,就是让他们忘情。

红楼梦里和尚原来是这样度化贾宝玉的,并且还和薛宝钗有这种关系

而度化贾宝玉,一僧一道是用薛宝钗来完成的,,大家不要感到奇怪,大家看一僧一道度化其他人都是让其出家什么的,如林黛玉或者是甄英莲,什么“舍我吧,舍我吧”,但唯独薛宝钗却是给她赐了那一句话,就是金项圈上的那句话:不离不弃,芳龄永系,意思就是说要和宝玉配成一对,之前我解释过,金玉良缘是谎言,但和尚给的字是真的,希望大家不要混淆,有些解读作者非要说金玉良缘是谎言,和尚给的字也是说谎,我认为这是一种理解错误,和尚赐字的目的其实也是让贾宝玉和薛宝钗成为一对,这种度化方式与其他人真是完全相反,为什么?只因为薛宝钗是无情的,用这种无情来让贾宝玉改变对情感的认识,这就是一僧一道对他独有的度化方式,我想应该以这种大思路去理解曹雪芹设计像冷香丸这些小元素的原因,会更确切一些。

红楼梦里和尚原来是这样度化贾宝玉的,并且还和薛宝钗有这种关系

这其实也顺便解释了薛宝钗金项圈的字,和她说的癞头和是不是真的,是真的,只是薛家利用了一僧一道这一句话,添油加醋的杜撰了一个金玉良缘的谎言,这个谎言的内容是假的,杜撰的,和尚只是赐了字,绝对不会告诉你去找贾宝玉,但这最终也是命中注定的,也是一僧一道一手策划的命运。

知道了曹雪芹所要表达的这种逻辑规律,我们才能知道一个合理的答案,这和有些解读作者用一些所谓侦探方式去牵强附会的附着上一些理由,虽然结果一样,但似乎亵渎了我们读书的初衷,读书是为了让我们有一定的智慧启发,别到最后,我们带着一种崇高的文学敬畏去读红楼梦,最后却当成了侦探小说去读,那样就太辜负曹雪芹“批阅十载,删减五次”的苦心了!

文:饼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