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老師是農村教師嗎?

手機用戶83046145744

民辦老師是個歷史上的稱謂,現在應該叫原民辦教師,因為在本世紀初,民辦教師作為教師隊伍中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

民辦教師是農村教師,而且,只有農村有民辦教師,城市的教師隊伍構成中,是重來沒有過民辦教師的。城市的教師隊伍中,也有不在編制的教師,那是代課教師或者合同制教師,但絕對不是民辦教師。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農村教育開始進入發展較快發展時期,但教師隊伍數量嚴重不足,根本無法撐起當時的農村教育。當時國家提出了兩條腿走路辦學方針,師範學校培養公辦教師是一條腿,從農民中選拔具有初高中文化的人到學校從事教師工作是另一條腿,這些以農民身份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老師,就是民辦教師。

據統計,到1977年,全國民辦教師數量達到491萬,達到頂峰。很多農村小學幾乎全部是民辦教師。可見當時的民辦教師對教育的重要。可以說,沒有民辦教師,就不可能有教育的今天,他們為普及義務教育立下了汗馬功勞。

人民公社時代,民辦教師靠工分吃飯,教育部門給予一點補貼。農村實行生產責任制後,民辦教師開始靠工資,但工資只有同等條件的公辦教師的一半多一點。

1979年10月,對於民辦教師是個特別的月份,國務院決定將全國136個邊境縣的8萬餘名中小學民辦教師轉為公辦教師,揭開了黨和政府妥善解決民辦教師問題的序幕。到1990年,通過整頓教師隊伍、中師招收民辦教師、“民轉公”等形式,民辦教師從1977年的491萬人減少到1990年的280萬人。 1992年8月,國家教委、國家計委、人事部、財政部聯合下發了《關於進一步改善和加強民辦教師工作若干問題的意見》,明確提出瞭解決民辦教師問題的“關、轉、招、辭、退”五字方針。

關,就是堅決關上新增民辦教師的口子;轉,就將合格民師轉為公辦教師;招,就是師範學校定向招收民辦教師;辭,就是辭退不合格民師;退,就是為達到退休年齡的民師辦理離崗退養。

在當時,大多數地區,通過考試,確定民師為合格和不合格教師,被辭退的,就是沒拿到合格證的民師。

但是,這項政策,有些地方執行的不夠規範,有些民師根本就沒能參加考試,就不明不白的被辭退了。致使一些民師很冤屈,失去了轉正的機會。

我們這個地區,我記憶中組織了三次合格民師考試,第一、第二次,是劃定兩檔分數線,達到第一檔分數線的,發給合格證,為合格民師,達到第二檔分數線的為試用民師。第二檔分數也沒達到的,就辭退了。第三次考試,就是試用民師參加考試,達及格線的發給合格證,成為合格民師,不及格的,辭退。

通過以上解釋,你應該知道民辦教師是怎麼回事了吧。在已經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的今天,我們不能忘記增加為普及義務教育做過巨大貢獻的民辦教師們!

特別是那些被辭退的民師,雖然各級政府都在解決他們的待遇問題,但養老醫療等問題還沒有解決到位,我們希望政府你能及早解決好他們的問題,讓他們安度幸福晚年,享受改革開放的成果紅利!




教師妹子一枝花

民辦老師是一個廣義的稱謂,這個稱謂有幾層意思:


一、原鄉村公辦學校,屬集體辦學範圍,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每一個行政村都有其附屬學校,村大的包括了初中班,村小的都有小學,而師資來源都由村幹部在高考落榜生中去物色!有些村沒有高中生,哪怕初中生也行,只要其有一定文化基礎,能寫兩下都行,那個年代村裡孩子多,有些家庭多的有三、四個同時上學讀書,散發式教育。當然老師的工資由村集體支付,有些村不發工資就多分二畝地,生產隊時記勞動力工分。這些老師統稱民辦老師,縣鄉有統計的稱作有指標的民辦教師,沒統計的稱作“計劃外民辦教師”。他們都是農村土生土長的“文化人”。

二、隨著國家的發展,2000年國家把凡在統計冊上的民辦老師全部轉為公辦老師,而另一部分所謂沒有指標的民辦老師,或託關係走了學校職工崗位,經歷努力轉為老師,或花些錢買了一個名額,也轉了。我屬於沒錢,沒關係那一類,但一直堅持到今學年,便是農村人了。

三,隨著各類學校的風起雲湧,而今所謂的民辦老師有工作在民辦學校的城裡人和農村人,從這方面考慮,今天的民辦老師不一定專指農村老師了,學校辦在城市的民辦學校走問市場,廣納人才,其師資來源採取招聘制,合同用工制,從這方面可以看出不一定是農村人!



作為工作了三十年的民辦老師也好,計劃外民辦老師也好,臨聘老師也好,代課老師也好,為家鄉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孩子,何論城裡人,農村人?去年已取消城鄉之身份,統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 現在的鄉村振興戰略,有希望惠及那些為教育奉獻芳華的原民辦老師們,他們特有功德! 教育發展過程中有他們一筆濃墨重彩,歷史不應該忘記他們。


小桔燈

原民辦教師,是中國特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中小學教師隊伍重要組成部分,是農村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為農村普及小學教育補充師資不足的主要形式。除極少數在農村初中任教外,絕大部分集中在農村小學。在當時的七八十年代民辦老師最多,九十年代初也還有,只是少了些,以前師資力量比較薄弱,所以大多數代課老師只有高中文化甚至有些老師只有初中文化,雖然他們不是什麼高學歷,工資也很低,但在當時,他們是盡心盡力任勞任怨去教育孩子,他們的付出大家是有目共睹。可以說他們在那個年代是村裡孩子們的希望,是家長的期望,是國家不可缺少的一份子。後來有些民辦老師轉正了,有些被辭退了。被辭退的民辦教師沒有多少錢領。



以前我讀書的時候我的老師也是民辦老師,他姓譚,他盡心盡力教育我們,對我們可好了。我一輩子都記得。1989年的時候,我還在上小學,小學種有甘蔗,學校師生一起砍甘蔗,校長還不給我們吃甘蔗,那時候我們沒有什麼零食吃,嘴巴可饞了,哪裡忍得住,就咬了幾口甘蔗,被校長罵,我們的班主任譚老師,偷偷拉我們到一邊,示意我們等會到他的宿舍去吃。我們可高興了。還有一次我們班有個同學因為家裡窮,沒錢交學費,就打算在家不來讀了,那時候我們小學的學費是5塊錢一個學期,但農村家庭5塊錢也付不起,譚老師瞭解後二話不說就去那同學的家裡,把他請回學校,然後拿出自己微薄的工資幫忙墊上,等家裡有錢了再還回來。民辦老師的故事太多,說多了也很傷感,如果他們能夠轉正還好,不能夠轉正的,很多人已經把他們給遺忘了。



我看過一部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講述一個只有初中文化的女孩在村裡當老師,那時候,大山裡的確嚴重缺乏老師。大家可以搜索看一看,多多瞭解。


一米陽光85310

民辦教師是農村教師嗎?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糾正一個概念問題。民辦教師應叫做 "原民辦教師"。

上世紀六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期,我國農村地區開始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因此缺少教師,當時的初高中畢業生經村委會同意,就可以當教師,後來縣教委又核發了民辦教師任用證。這些老師當時掙的是生產隊的工分,後來國家又給這些老師發了補助費。當時的待遇是很低的。工分加補助費也就四十元左右。


後來,國家開始整頓民辦教師,有的地區採用 "一刀切"的辦法,1985年是分界點,85年以前參加工作的民辦教師根據國家 "關轉招辭退"五字方針,有的退養,有的通過"選招" 和"內招 "的途徑轉為國家編制教師。其餘的民辦教師就被辭退了,被辭退的民辦教師問題也就成了歷史遺留問題。

國家對解決原民辦教師的問題是高度重視的。國辦發[1997]32號« 關於解決民辦教師問題的意見»闡明解決原民辦教師問題的責任主體是地方各級政府。並要求各地發給原民辦教師一次性生活補貼,把原民辦教師納入社會養老保險體系和醫療保險體系。解決他們的社會保障問題。



看了我的文章,就瞭解了民辦教師產生的原因,題主提出的問題也就有答案了。原民辦教師是農村老師。各地方政府應該妥善解決他們的社會保障問題,使這一群體都過上幸福的晚年生活。

(個人觀點,有異議留言探討)


老頑童有話說

首先說明兩點,一、民辦老師應稱為原民辦教師,因為從96年以後就沒有民辦教師了。二、民辦教師是農村教師的一部分。民辦教師是當年歷史的產物。由於解放初期,社會穩定,人口急劇增加,到六十年代,十多年間全國人口就增加了兩個億。教師隊伍極度缺乏人材。又加上文革十年,停工停課,各大中院校都沒有招生。也就沒有培出人材。更加劇了教師隊伍的缺失。在這種情況下,國家才做出在農村初高中畢業生中抽選出其中的佼佼者,擔任教學工作。這些人的身份仍然是農民,享受農村社員的待遇。但其中有絕大多數得到教育部門的認可,並享受教育部門少得可憐的一點補貼。當時在農村學校中,這些人幾乎全部擔負了第一線的工作。其辛苦的程度是無可想象的。以後,在幾次大的動盪中,有些人通過考試轉為公辦教師。而另一部分人則被辭退,回到農村務農。他們當年為國家的教育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功不可沒!如今,他們已風燭殘年,有些人生活確實很困難。國家不應該忘記他們。讓他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安度晚年。

有持不同意見者,可以留言交流。


西瓜小品笑

民辦教師與農村教師是從不同角度來說的兩個概念。

1.民辦教師是從身份屬性的角度來說的,與公辦教師相對應的。民辦教師的身份在當時是屬於農民身份,所以,稱之為民辦教師。他們產生於六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初,由於我國當時處於經濟困難時期,適學人口基數較大,國家培養出來的公辦教師少之又少,根本無法滿足教育教學的需要,因此,各地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同意招收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農村戶口的中青人加入到教師隊伍中,成為了當時廣大農村學校的教育教學的骨幹力量,為我國掃除文盲事業,普及科學文化知識,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也為國家建設培養了人才,可以說,沒有他們的付出和貢獻,也不會有今天我國基礎教育事業的迅速發展。後來,隨著我國經濟和教育事業發展,根據國家教育部門有關政策規定,他們中的大部分轉為公辦教師,還有一部分因政策規定辭退回家了,現在他們的補助標準普遍比較低,養老醫療問題沒有解決,我們盼望國家有關部門制定政策,給予合理補助,解決他們的養老和醫療等問題。



2.農村教師是從地理位置的角度來說的,與城市裡的教師相對應。我個人認為,農村教師是在廣大農村中小學校以及幼兒園裡的教師,都是農村教師,他們是與大中小城市裡的學校的教師相對應的。農村教師隊伍中,從過去看,既包括公辦教師,也包括民辦教師;現在看,既包括在職在編的公辦教師,也包括不在職不在編的聘任制的非公辦教師。因此,這兩個概念既有區別,又有聯繫,存在一定的重合。


以上觀點僅屬於個人之見,歡迎網友朋友參與討論!


浩墨香書房

民辦教師是針對教師屬性而言,農村教師是針對工作地點而言的。民辦教師與之相對的是指公辦教師。民辦教師是我國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而今己不復存在。上世紀,教育經歷了一次大躍進,每個公社的大隊(相當現在的村),不僅有小學,有的還有初中,教師嚴重不足,於是從各大隊抽調一些高中生,也有不多的初中生,大部分用來充實大隊小學的教師隊伍,也有不多的進入初中,甚至進入公社高中,這些教師就叫民辦教師。他們的屬性從本質上來說,仍屬於農民,因為民辦教師既沒有教師編制,也沒有工資,僅有少量的伙食補貼,仍然到大隊,生產隊,和其他公社社員一樣,靠掙工分,按工分和社員一起獲取勞動報酬。決定民辦教師去留大權基本上掌握在大隊幹部手裡。可以說,當初民辦教師的質量參差不齊。恢復高考後,一部分考上了大學,一部分通過自學,進修,考師範獲取了較高的文憑,進而在日後的考試中轉為公辦教師,剩下一部分或因考試不合格,或因年紀較大,按有關政策予以遣退。


飛鳥留痕2O16


民辦教師是特定歷史時期的農村教師。可以說民辦教師就是名副其實的農村教師!

農村雖然現在已經沒有“民辦教師”這一稱謂了,但是,時至今日,在農村從教的“農村教師”90%以上,都與民辦教師有關係,身上都能找到民辦教師的影子,可以說是民辦教師的學生。

民辦教師有別於公辦教師,他們生活的主要來源是掙大隊工分,雖然從事農村的教學工作,但本身性質仍然屬於農民,即集體所有制的農民們聘用的教師,命名為民辦教師,說到底就是農村教師。


進入80年代以後,國家有了條件,把民辦教師編制取消,原先的民辦教師分化成兩部分,絕大多數教師變成了正式的農村教師。一小部分又回到農民中務農。

以後分配到農村校的師範畢業生,幾乎全是原民辦教師的學生。民辦教師們又二次把教學經驗,書本上很難學到的知識,傳授給自己的學生們,真正起到了傳幫帶的承上啟下的作用。為教育事業的良性發展做出了新的貢獻。

民辦教師們在我國的教育發展史上所起得的作用非同一般,民辦教師這一群體如今雖然已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但就其歷史上對農村的教育事業做出的重要貢獻,把民辦教師稱作農村教師應該是再準確不過了!


赤橙黃綠青藍紫518

題主有概念的模糊,這哪裡還有民辦教師啊!應該稱呼為原民辦教師才對呀!另外題主的描述“待遇怎麼樣”?有點題外之意了,與提問毫不相干,看來只能從兩方面來回答。

先說民辦教師是農村教師嗎?民辦教師誕生於五六十年代,而消失於上世紀末期。這是因為教育部以1984年年底以前為在冊民辦教師的“界定年限”。國辦發【1997】32號文件,對民辦教師提出了“關、招、辭、退、轉”五字方針,轉了一批年限內的,退養了一些到了60歲以後的,而一大撥人是非年限內且不能退養的,就採取政策清退。清退從九十年代末期開始,03年左右全面拉開,直到上世紀末期結束。這些民辦教師即眼下所謂的原民辦教師,在農村中小學沒有正式編制,能從教一二十年可還是臨時代課人員。

農村教師,也叫鄉村教師,它就包括公辦教師和民辦教師,它是從地域方面來區分的,而公、民辦教師是從身份屬性區別的,所以民辦教師(即原民辦教師)也就是農村教師。

其次待遇問題。在崗時待遇很低,一月幾十元,是公辦教師的1/4-1/5,再沒有其他的福利待遇;離崗後,除青海等省外,只有享受每月以工齡形式發放的養老補助8元、10元、20元。在物價漲幅大的今天,原民辦教師的養老補助太少,應該增發生活補助費,提高養老金的基數。這才是對原民辦教師曾經付出的最大安慰。


提神只為自己

民辦教師和農村教師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農村教師隊伍裡面有公辦教師和民辦教師。

公辦教師是地方財政統發工資,工作穩定性比較好。公辦教師由學校管理,但學校無權對公辦教師進行調動和解聘。

民辦教師是因為公辦教師名額不足,由學校聘請回來的教師,由學校發工資,由學校進行管理。聘請和解聘不需上級部門同意。

民辦教師和公辦教師的待遇差別比較大。在我們這邊,民辦教師的月工資大概在1200元——2000元之間。

而且,民辦教師也不一定農村才有。大城市裡的公辦學校也有民辦教師,也叫臨聘教師。本人有個同學,就在深圳一公辦小學裡當民辦教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