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无可媲美

杨继红

"以匾研史,可以佐旺;以匾研涛,可得涛眼;以匾学书,可得笔髓。"

稷山南梁村的门楼牌匾有张海、姚奠中、徐文达、赵望进、樊习一、王陆、杨光汉、杨旭东、裴川石、单华驹、裴玉林、原旭东、韩静、杨金奎、李振东、杨永录、杨全龙、杨玉杰、杨俊力、闫怀锁、张良、岳明堂等书画名家题写。

牌匾背后蕴涵的文化味,其实就是家风、家训,经过时间的沉淀,一代代流传下来,愈久弥香。匾额是古建筑的必然组成部分,相当于古建筑的眼睛,彼时文人墨客、平民百姓的真迹便藏匿期间,不论是写景状物,还是言表抒情,无一不是寓意深邃,颇具艺术感染力,虽片言只语着墨不多,望之却巍然大观。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振兴文苑 唱响稷山

"南梁村"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郑州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海题写。

(张海,1941年生,祖籍河南省偃师县。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批准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曾任第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文联主席,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艺术品中国资深顾问,河南省书画院院长等。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1] ,郑州大学美术学院院长。)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振兴文苑 唱响稷山

国学大师姚奠中先生为村门楼题写"惠风和畅"、为这家门楼题"达观轩"牌匾。

(姚奠中(1913.05~2013.12.27),男,原名豫泰,别署丁中、刈草、樗庐,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南阳村人。国学大师,中国著名国学大师、教育家、书法家。)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振兴文苑 唱响稷山

著名书法家王陆先生题写"耀春祯福"

(王陆,山西新绛县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运城市书法家协会主席、运城学院美术系教授。 )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振兴文苑 唱响稷山

杨光汉家门楼牌匾也是运城市书法名家王陆先生八十年代所题。

(杨光汉,1964年生,山西运城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文联委员,山西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运城市文联副主席,运城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振兴文苑 唱响稷山

著名书法家原旭东题写:桂馥兰馨

 (原旭东:国学大师姚奠中先生弟子;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际书象学社访问学者;美术市场报书法总监;山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运城市书协副主席,姚奠中艺术馆馆长,稷山县书协主席)

振兴文苑 唱响稷山

安居才能乐业,房子是我们的栖身之处,门楼是房屋的脸面,牌匾又是门楼的眼睛。宅院可谓四壁皆文化,处处是文章。所有的楹联匾额,使我深切感受到了这一点。他们竭力表现的是一种思想,一种文化。 从这些匾额内容里,大多反映了传统道德、伦理。有的是对生活祈福迎祥的期盼,有的是对处世、立业、为人、治学的谆谆教诲,有的内容反映了对功名利禄追求的思想,有的反映了浓厚的孝道思想,有的表明了主人的善恶、是非、曲直观念。有的内容起到了警示、鞭策后人的作用。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振兴文苑 唱响稷山

著名书画家裴川石先生题写"祥云集"。

千祥集,即拥有众多吉祥。门迎百福福星照,户集千祥祥云腾。

门旁对联也很好

(裴川石,1951年2月生于山西省,山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山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书法师。 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翰墨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国际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地市报新闻美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艺术家协会艺术顾问,中国国际工艺美术师协会理事,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山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山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关公书画院副院长,山西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国风书画院常务副院长,河东印社顾问。)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振兴文苑 唱响稷山

此匾后面有一石刻牌匾书写"树德"、也是著名书画家裴川石先生题写。

牌匾虽小,但如果你仔细去品味其中的内涵。你不仅能享受一次艺术的熏陶,而且会得到一笔厚重的多元文化的收获。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振兴文苑 唱响稷山

山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杨金奎家。

"勤和居"出自他的手笔,他的国画创作多次获得全国美展奖。是我省美术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

"诚信仁厚天地宽;贤德勤和日月长。"门楼楹联也是杨金奎创作雕刻。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振兴文苑 唱响稷山

记得此牌匾后面有徐文达题写的"??"。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振兴文苑 唱响稷山

"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这是《尚书》里面的。"惠迪吉","惠"就是顺着,顺应,"迪"就是道,你顺着天道而行的,就是吉祥。你违背天道而行的,就是凶灾。这两者的关系如影随形,似响应声。所以"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这九个字,就展示了天地人自然而为的真理。

振兴文苑 唱响稷山

南梁村仅剩的几座古门楼,均为砖、石、木雕结构,确是精美绝伦。它的建筑雕刻艺术,堪称民居和建筑的典范。在这以砖、石、木为基本材料的建筑上,雕刻几乎遍布角角落落。所雕刻的人物、动物、花鸟鱼虫,极细腻传神,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让人由衷地钦佩前辈能工巧匠的匠心独运,巧夺天工。现存的几座影壁也称照壁,布局严谨,造型优美大方,墙壁为水磨石砖,镶以砖、木、石雕;屋顶脊卧兽飞,檐牙高喙,钩心斗角,巧夺天工。整个建筑融书法、绘画、雕刻于一体,是研究清末民风、民俗、建筑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市美协主席杨光汉家老宅门楼牌匾"尽朝晖"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这是我省著名书画家杨旭东先生家门楼,牌匾题写"兴德",是由其父杨全龙老先生书写。杨全龙是退休教师、精通书画艺术。

(杨旭东,山西稷山人。1988年毕业于山西大学艺术系美术专业。现为山西美术家协会会员、山西省版画协会副秘书长、太原教育书画院副院长、太原幼师美术科科长。从事美术教育与美术创作二十余年,擅长版画、水墨画以及彩墨画等。作品曾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大型展览并获奖,大量作品被企业团体和个人收藏。近年来至力于水墨大写意花鸟画和泼彩技法的探索与创新,受到许多专家与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艺海无涯苦作舟,痴心不改勇探求

书画家杨永录老先生家牌匾"艺海",七十年代杨永录就同我省工笔画大师史秉有合作创作国画《锦上添花》,出版发行数十万张。现在杨老先生仍执笔不辍,为翟店书画协会发展壮大奋勇拼搏。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匾额是古建筑的必然组成部分,相当于古建筑的眼睛。匾额中的"匾"字古也作"扁"字,《说文解字》对"扁"作了如下解释:"扁,署也,从户册。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而"额"字,《说文解字》作"额"字。即是悬于门屏上的牌匾。也就是说,用以表达经义、感情之类的属于匾,而表达建筑物名称和性质之类的则属于额。因此合起来可以这样理解匾额的含义:悬挂于门屏上作装饰之用,反映建筑物名称和性质,表达人们义理、情感之类的文学艺术形式即为匾额。

牌匾题词大都是表达了福瑞喜庆、吉祥安康、追求幸福、向往美好的憧憬和意愿,如"康寿居"、"荟麟"、"致远"、"安乐"、"耕读"等,寄寓信念,激励明志,陶冶情操。其表达手法含蓄,用语恰当,意味深长。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砖雕"朝阳"、掉了半个字。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我县书法家李振东题写的"福康泰"牌匾,可惜暂被过满月匾给遮住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楹联刻着"传家有道惟忠厚,处世无奇但率真" ,门匾康寿居与楹联都自左起,应为右起合适。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勤劳可以使笨拙变得聪明灵敏;节约可以养成廉洁的品德,处身世必须时时事事留心"勤俭"两字。这是闫家七十年代初最好的门楼之一。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书法家张良草书楹联:

盛德若愚细行不失;为善则乐读书便佳。

以下八图牌匾均为翟店镇书画家协会会长杨玉杰先生所书。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各种匾额特别是祠堂府第、民居屋舍的匾额,虽然大多反映了传统的伦理观念和道德观念,但其中也有不少是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如"世德流馨"、"世德流芳"、"五马流芳"等,标榜了本家族先人的品习,继承前辈人的优秀品德、聪明才智、光荣传统,让家族美名世代相留,因而具有一定的教育和启迪作用。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上二图乃杨氏古门楼、文革期间牌匾被泥抹住至今,据说下面是"慎德"二字,意为注重道德修养。

出自《周礼·地官·大司徒》:"以贤制爵,则民慎德。"《淮南子·缪称训》:"慎德大矣,一人小矣,能善小斯能善大矣。"

文革时期所有古门楼牌匾上的字都被泥抹住。直到现在还抹住的有六家。不知道下面的题字是什么。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老门楼两幅楹联:"知足不辱 知止不殆 退一步乐意无穷;以让为德 以曲为伸 忍三分情物自顺"。

另一楹联:"勤以补拙 俭以养德 处身世须留心两字,书能破愚 诗能益智 愿儿孙常励志三余。"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不知"奋勇前进"后面的牌匾题词是什么。这一抹就是几十年。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又是一个抹住的牌匾:只见白灰上写着"听党话"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听党话门楼院里的照壁还完好!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朝阳:据主家讲:请的临汾市一位名家写的"朝阳"。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赵望进,笔名素石,1940年出生于山西省临猗县。现为:世界书法家协会中国书法家总会主席、世界艺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总会副主席、世界收藏家协会中国收藏总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艺术指导委员会主任、关公书画院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赵望进的书法创作兼擅诸体,以隶、草见长。草书率意姿纵,隶书掺以篆籀笔法与结体,书笔意并运用,方峻扑拙,含蓄多变。)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樊习一

(曾任临汾市书协主席、临汾市博物馆首任馆长、山西省书协副主席、中国书协评审委员。

现任山西省书协艺术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山西师大中国书画研究所客座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山西分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山西分会会员,临汾地区书法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临汾地区书画院副院长,临汾地区展览馆副馆长。)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振兴文苑 唱响稷山

著名书画家裴玉林先生题写。

(裴玉林,号卉翁,1943年出生,山西襄汾人。国画家,尤擅画葡萄、牡丹,被誉为"葡萄王"。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联牡丹书画艺术委会国画研究室主任、山西省美协理事、美术研究会副会长、花鸟画学会副会长、山西省临汾市文联副主席、临汾市尧都区政协副主席、山西省政协常委。)

(单华驹,男,1942年生,山西襄汾人。山水画家。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西省山水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铁路文联理事,临汾铁路文联常务副主席。)

南梁村门楼牌匾绝无仅有

振兴文苑 唱响稷山

自有匾额以来,它就与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密不可分,与建筑、民俗、文学、艺术、书法相结合,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写景状物,言表抒情,寓意深邃,具有极大的文学艺术感染力。悬于宅门则端庄文雅,挂在厅堂则蓬荜生辉,装点名胜则古色古香,描绘江山则江山增色。虽片辞数语着墨不多,望之却巍然大观,令人肃然起敬。

杨继红

我的家乡是稷山县翟店镇南梁村,据说,村子原在汾河附近,因为梁姓先居住而名为梁村,后来因为发大水遭灾,一部分向北移民居住,仍名梁村,即如今化峪镇梁村;一部分南移居住现地址,才起名南梁,难怪南梁村的别名也叫梁村,缘出自同一个村。

这里没有奇花异草,也没有山川河流,有的只是淡淡的泥土芬芳和自然淳朴的青砖兰瓦,但这里却是我心中永远的美景,其他名胜也无法比拟。家乡的景,家乡的味道,还有家乡的情,永远都是那么美好!

南梁村北边有一个池泊,据说还是村里的八景之一。我记得当时池泊西边是学校,北边和东边都是田野,南边稍远处住着人家,其中就有几家姓梁的。池泊边还有许多高大粗壮的树木,记得是楸树。池泊边曾有一座娘娘庙,我估计这些大树就是庙旁边的,据说庙宇辉煌,风水非常的好。在据此越数百米也就是村中间还有一座关帝庙。庙说起这两个庙来,还有一段故事。

传说娘娘庙这个地方本来是关老爷最先选中的,却被娘娘用计给骗走了。关老爷云游到南梁村上空时,一眼就看中这里的地脉,准备为自己建一座庙宇,便拔出宝剑插到这里,作为标记。娘娘同样为选择庙地跑了很多地方,也看中了这块宝地,无奈已被关老爷宝剑所号,放弃了又不甘心,遂起了争夺的念头,耍了一个心眼。乘关老爷尚未动工时,悄悄把宝剑抽出来,将自己一只绣鞋埋到地里,再把宝剑从鞋上插下去。当关老爷要在这里动工时,娘娘便前来阻挡, 说她占此处宝地在先,关老爷在后,有埋鞋为记。关老爷性情直爽,襟怀坦白,光明磊落,没想到娘娘会捉弄自己,见到宝剑果然插在鞋上,便不再相争,而去了村中间另建庙宇。娘娘就这样把南梁村这块宝地据为己有。

娘娘庙关帝庙都在日寇侵华战争中,给予烧毁或毁坏。昔日的胜景只在民间口口流传。在这弹丸之地,竟然建有娘娘庙、关帝庙、土地庙、魁星楼、火神庙等庙宇和戏台。据说,关帝庙和杨家祠堂是在文革期间给予拆除,实为惋惜。

村里的八景已经寻找不出当年的景色,可是村里的八怪却还留地不少。村里的八怪是:房子都往高的盖;出门带也馍布袋;滚水泡馍不吃菜;炕边盘也锅台台;平时爱紧红裤带;火烧就葱美得太;满月请人脸抹坏;喝酒划拳醉得快。特别是喝酒之风,在翟店镇是数一数二的村子,每家红白喜事都少不了喝许多酒,常常是醉人一片。

岁月变迁,村上的人渐渐定居下来,无论先来的还是后到的,都契合自然,循礼法、行仁义、谦恭平和、珍重情义,各种不同性情的人们在这片土地上相互磨合,包容与创新,由此形成的村文化对人们的行为产生深远影响。最亘古不变的永远是家乡那一片美丽的田园;最难以割舍的永远是家乡那一缕轻柔的呼唤;最依恋渴盼的永远是家乡那一份淳朴的守望;最无法隐藏的永远是家乡那一盏孤灯的温暖;最魂牵梦萦的永远是家乡那一抹安宁的等待。

南梁人热诚豪爽,反映在乡村里的人际关系间,用一句话形容,就是"住在一村,便是一家"。村子里有一条通往北吴村和太郝村的东西街道,面对面住着各家各户。看起来,各家盖自己的房,家家相连,两邻的房却伙用同一堵墙,形成了分门独院的一户户农家。屋顶炊烟互相缭绕着升腾,猪羊鸡犬之声相闻,一墙之隔的左邻右舍,一住就是好几辈子。

邻里想借个东西,不用走门口,站在自家墙根下一吆喝:"叔,借个锄。"他大叔的锄头随手就隔墙递了过来。要赶集看戏去,隔着墙问一声:"隔壁去不去"?很快俩邻家就丝杆着出门。平日里人们下地时,许多家的大门上都不挂锁子,任凭门或虚掩、或洞开,只见几只鸡悠闲地踱步。即使挂了锁的家,钥匙就放在进门旁瞥瞥下或门扇角落的门墩石上,那是左邻右舍都知道的。有哪个乡邻需要在院子里拿张铁锨取把扫帚,只需自己推开门取出,然后把门再带上就行,从没听说过谁家因此丢了东西。偶有不慎遗忘在地头的农具或衣服,别人也不会捡走,等你下午去地里时那衣物还在原处放着。遇到谁家过红白事,不用吭声,全村人都会去帮忙。不必分工,有名望、有主意的人会自命为"理事的",承担起主事重任,然后分派众人买菜搭棚待客,按能力各自执事。邻家甚至会连自家的锅都拔起送来,待过完事后又自己带回,不需主人操心。这就是南梁村的乡风。

  远亲不如近邻,住在一村便是一家,乡下人牢记并恪守这些格言,邻里彼此相帮就成了家常便饭。即使相互间偶尔也因鸡毛蒜皮起摩擦,但不上口齿也没人计较,邻里间拥有着最宝贵的理解和最大度的宽容。村子是乡人世代栖居的乐土和共同的精神家园,承载着农家的和睦,连接着淳朴的情谊。

家乡,是一个人行走天地间扯不断的根。总有种种熟悉的味道悄然潜入心底,那是家乡特有的味道,幽幽的,悠悠的。家乡的味道,是苜蓿花、酸枣儿的味道。在温暖的日子里,小孩们呼朋引伴,说说笑笑,打打闹闹,一路欢歌,一路笑语,走到酸枣儿多的地方,便散开,猫腰蹲身,生怕刺耳扎着手,摘几个放进嘴里,酸酸甜甜直叫人满口生津,余香不绝。回家再吃上一碗苜蓿谷垒,那才过瘾。让人留恋的还有玉米杆甜甜的味道;还有那红红的软柿子的味道;还有那清香的洋槐花的味道……透骨爽心的回忆令人余味无穷。

日暮黄昏,家家屋里烟熏火燎,温暖升腾。户户屋外青烟袅袅,爱意绵绵。村庄便弥漫在淡淡的芬芳中。那是温馨的味道、情爱的味道、家乡的味道。嗅着她,不会迷失回家的路。因为熟记家乡的味道,远行万里也久久不能忘怀的游子,永远是水是故乡甜,花是故乡香,月是故乡明,情是故乡浓。那份想念牵心动魂,系于现实与记忆的两端,早已经成为了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家乡那片土地、那些人、那些场景时常在我脑海中浮现,它们在记忆里是如此鲜活、清晰,难以抹去,难以割舍。但现实中,许多优良传统和许多优美环境却被蚕食,也有沦陷,留不住又回不去,这让人感到十分沮丧。

  家乡南梁,我是多么爱你这方生我养我的地方;多么爱你那块富饶美丽的土壤;多么爱你那片丰硕清甜的五谷果实;南梁,是你哺育了我成长,是你教会了我人生,是你滋润了我的生命,连同我的温柔和善良。

家乡南梁,我永远热爱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