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金少數民族對茶文化的貢獻

遼金少數民族對茶文化的貢獻

自唐代,中原飲茶習俗便開始向邊疆傳播。但從文化意義上的飲茶活動也是自宋代才擴展到邊疆民族。

遼金少數民族對茶文化的貢獻

遼宋對峙,但到澶淵之盟後卻以兄弟之禮相互來往。中華民族本是一家,兄弟們打了又好,好了又打,但文化、經濟的交往總是不斷。遼朝是契丹人建立的國家,常以“學唐比宋”勉勵自己,所以,宋朝有什麼風尚,很快會傳到遼國。少數民族以牧獵為生,多食乳、肉而乏菜蔬,飲茶既可幫助消化,又增加了維生素,所以他們比中原人甚至更需要茶。我國自唐宋以後行“茶馬互市”,甚至把茶作為吸引、控制少數民族的“國策”,這也使邊疆民族更加以茶為貴。

遼金少數民族對茶文化的貢獻

宋朝的茶文化,首先是通過使者把朝廷茶儀引入北方。遼朝朝儀中,“行茶”是重要內容。《遼史》中有關這方面的記載比《宋史》還多。宋使入遼,參拜儀式後,主客就坐,便要行湯、行茶。宋使見遼朝皇帝,殿上酒三巡後便先“行茶”,然後才行餚、行膳。皇帝宴宋使,其他禮儀後便“行餅茶”。重新開宴要“行單茶”。遼朝茶儀大多仿宋禮,但宋朝行茶多在酒食之後,遼朝則未進酒食首先行茶。至於遼朝內部禮儀,茶禮更多,如皇太后生辰,參拜之禮後行餅茶,大饌開始前又先行茶。契丹人有朝日之俗,崇尚太陽,拜日原是契丹古俗,但也要於大饌之後行茶,把茶儀獻給尊貴的太陽。

遼金少數民族對茶文化的貢獻

宋朝的貢茶和茶器也傳入遼朝,宋朝賀契丹皇帝生辰禮物中,有“金酒食茶器三十七件”,“的乳茶十斤,嶽能茶五斤”,契丹使過宋境各州縣,宋朝官吏亦贈茶為禮。(見《契丹國志》)。

南宋與金對峙,宋朝飲茶禮儀、風俗同樣影響到女真人,女真人又影響到夏朝的党項人。自此北朝茶禮大為流行。金代的女真人不僅朝儀中行茶禮,民間亦漸興此風。女真人婚禮中極重茶,男女訂婚之日首先要男拜女家,這是北方民族母系氏族制度遺風。當男方諸客到來時,女方合族穩坐坑上接受男方的大參禮拜,稱為“下茶禮”,這或許是由宋朝諸王納妃所行“敲門禮”的送茶而來。

遼金少數民族對茶文化的貢獻

至於契丹、女真的漢化文人,更是經常效仿宋人品茶的風尚。

所以,宋朝在茶文化精神方面雖有失唐人的深刻,但在推動茶文化向各地區、各層面擴展方面卻作了重大貢獻。

遼金少數民族對茶文化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