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筍高產栽培技術有哪些?

鄉土生活園藝

蘆筍的繁殖,有兩種,一是分株繁殖;二是,種子繁殖。但是,我一貫的作風就是先弄清楚蘆筍的生長環境。然後,在研究高產的技術。



蘆筍對生長環境的要求

蘆筍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強,除了對溫度有點複雜的要求之外,其他土壤和水分都要求不高。

  1. 蘆筍對溫度的要求。蘆筍適合於種子發芽的溫度為25℃~30℃,高於30℃的,種子發芽率,發芽勢明顯下降;嫩芽形成的最合適溫度是15℃~17℃,25℃以上嫩芽細弱,鱗片分散,組織老化。在植株後期的生長過程之中,最合適的溫度是17℃~20℃,溫度超過35℃,則植株生長會受到抑制。
  2. 蘆筍對水分的要求。蘆筍蒸騰量小,根系發達,比較耐旱。但是,過於乾旱也不行,會導致嫩莖細弱,生長芽回縮,嚴重減產。當然,蘆筍遭遇積澇,容易導致蘆筍根部腐爛。
  3. 蘆筍對土壤的要求。蘆筍比較適合於種植於富含有機質、土壤疏鬆、土層深厚、保肥報水、透水性良好、肥沃的砂質土壤之中。



蘆筍高產栽培技術分享

蘆筍高產,重在肥水的管理。那麼,如何通過合理的肥水管理來達到高產的目的。分享如下:

  1. 選種。蘆筍要高產,關鍵在於選擇優良的品種。品種選擇高產的,那麼,後面種植才能夠實現高產的可能。如果品種選擇錯誤,後面管理再好也沒有用。
  2. 施肥。首先,基肥。每畝施用腐熟的土雜肥2500~3500公斤,40~50公斤的複合肥;其次,追肥。第一次追肥,催芽肥,3月份的時候,每畝施用2000~3000kg有機肥51%高氮複合肥20~30kg;第二次追肥,是定植一個月之後,施用10~15kg的複合肥。;第三次追肥,壯筍肥,每畝施用51%高氮型複合肥10~15kg;第四次追肥,秋髮肥,畝施用土雜肥2500~3500kg,30~50kg54%的複合肥。
  3. 施水。建議採用膜下滴灌技術,該技術可以增產20%以上。另外,還能夠節水40%~50%,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在20%以上。



好了,以上是我個人有關於《蘆筍高產栽培技術有哪些?》問題看法,大家覺得怎麼樣?如果有不同意見或者對本人觀點有疑問的,歡迎評論指正。


有點意思的事兒

蘆筍是天門冬屬石刁柏的幼苗,可以食用,還沒有出土石呈白色,露出土壤以後呈綠色。那麼蘆筍高產栽培技術有哪些?



生長環境:蘆筍比較耐寒冷、耐乾旱,適宜生長在土壤層較深、富含腐殖質並且土壤比較疏鬆的環境生長,要求土壤排水性也要好。一般土壤性質為微酸性即PH值5.6-7之間。



播種前準備:蘆筍種子皮比較堅硬,並且外部有臘質,不易吸收,因此播種必須浸泡一段時間催芽,浸泡前用水將種子漂洗,漂去不好的種子,浸泡2天左右,取出,最後用溼布覆蓋催芽,每天用水沖洗一兩次,等到露出15%露白就可以播種了。



播種期間管理:

播種選擇在生長旺盛的春季較好,一般霜期過後,低溫比較高,有利於出芽。施肥方面在蘆筍生長期間要及時追肥,及時補充氮、磷、鉀肥等營養物質,播種前期每公頃施複合肥80公斤左右,為幼苗開始生長做準備。



蘆筍種植管理:在蘆筍採筍期的3到4個月時間裡,需要不斷追肥,可以通過開溝結合灌水施肥,一畝一般施根力多65公斤左右為宜。而且在採筍後期要繼續施秋髮肥和有機肥,以保證蘆筍後期營養生長需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