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責怪孩子碌碌無為,吃過你給的糖葫蘆,才使得她平庸一生

不要責怪孩子碌碌無為,吃過你給的糖葫蘆,才使得她平庸一生

不要責怪孩子碌碌無為,吃過你給的糖葫蘆,才使得她平庸一生

週日早晨,我很早就醒了,餓醒的。因為前一天同學聚會酒水喝的多,沒怎麼吃飯。我翻遍了所有可以藏匿零食的角角落落,包括冰箱,沒有發現可以用來充飢的食物。

擺在我面前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出去買,一個是自己動手做。當時我已經餓得前胸貼後背,腿腳發軟,頭頂有點要發汗的感覺。如果出去買,可能我會暈在路上。於是我為了解決我的飢餓需求,自己動手做了簡單的雞蛋麵。

不要責怪孩子碌碌無為,吃過你給的糖葫蘆,才使得她平庸一生

玲玲上小學的時候,學習中等。一次和父親一起回家,路上遇見一個賣糖葫蘆的,一塊錢一根。上滿掛滿了亮晶晶的糖,玲玲看著直流口水。父親看到玲玲垂涎三尺的樣子 ,眼睛裡放射出狡黠的光。

父親對玲玲說:你這次期中考試考前10名,就給你買兩隻糖葫蘆犒勞犒勞你。父親這麼一說,玲玲貪心的多看了幾眼那漸去漸遠的糖葫蘆架子。

期中考試玲玲如願的得到了兩隻糖葫蘆。

不要責怪孩子碌碌無為,吃過你給的糖葫蘆,才使得她平庸一生

從那以後,每逢考試玲玲一定都會有獎勵,而且獎勵也從鉛筆盒,到遊戲機,越來越豐厚。玲玲的學習成績也始終名列前茅。父親的獎勵成為了玲玲的動力,從而阻斷了她主動向未知世界探索的動力。他的行為模式被固化,每次完成考試第一名,就可以贏得獎勵,沒有飢餓感的。

大學玲玲學的計算機專業,畢業之後,玲玲換過很多公司工作,做的都是文員工作。玲玲也想過改變,參加過人力資源管理培訓,好像並沒有什麼改變。她沒有想要得到什麼的想法,也沒有學習的動力。她沒覺得這一切有什麼不對。

不要責怪孩子碌碌無為,吃過你給的糖葫蘆,才使得她平庸一生

程雪也學計算機專業,大學剛畢業那會兒,她去了一家廣告公司做文員,辦公室瑣碎的事情都是她在做,她覺得她可以做些有難度係數的工作。因為這個行業和營銷有關,他就開始學營銷,學著學著,他要寫文案,而寫文案需要有文字功底,自己是理工科出身,根本寫不出出彩的文案,於是他就又報了個寫作班。

程雪白天上班,晚上和週末都去上課,他卻不覺得累。用她的話說: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永遠都不會覺得累。

學習還沒結束,她就開始跟進項目,後來獨立做項目,再後來做了項目經理。

所有的工作,都可以向更深層學習和發展。那為什麼有些人在一個崗位上數年如一日?有的人在職場生涯中,無往不利,所向披靡,一直衝向最頂端?

不要責怪孩子碌碌無為,吃過你給的糖葫蘆,才使得她平庸一生

如果餓了,我會想辦法填飽肚子;如果覺得自己知識儲備不足,我會主動學習提升自己,以獲得更好的發展;如果我安於現狀,說明我沒覺得我自己的生活需要改變。

不要責怪孩子碌碌無為,吃過你給的糖葫蘆,才使得她平庸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