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是内江

此心安处是内江

此心安处是内江

文/寸人

内江对于我,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

上世纪80年代(上小学时)我曾在简阳生活,那时的简阳还是隶属于内江的一个县。当时的内江所辖范围很大,从成都开车翻过龙泉山便进入内江的地盘,也就是我曾经生活过的简阳县,继续沿着老成渝公路一直往东南而去直到重庆,沿途主要经过的便是在这条黄金公路上占据主要里程的内江啦。

那个时候却没有去过内江市区,只能站在公路边,看着飞奔的卡车,朝内江的方向望去。看到的,听到的,想象的,感受的,这些构成了那时对内江的印象,仿佛有些梦幻,但也有真实的意味。我清晰的记得有次被评为内江市三好学生,能成为那么大个市的市级三好学生,内心真是无比的自豪,要知道内江的教育一直在四川都是响当当的。另外,看着公路边印着内江单位的卡车也觉得特别真实,什么“内江内燃机厂”啊,“内江棉纺织厂”啊,哇,一下就明白内江的工业真够发达。

那时对内江的印象有些缥缈,被太多的向往、好奇充斥着,但又有几分触摸的惊喜,离得远又靠得近。这种情感十分有趣,是深入孩童内心的第一个城市的情感,尽管有些稚嫩,却能清晰地敲打内心:我是内江的小学生,我的家,属于内江!

此心安处是内江

成渝之心,身之所依

沱江还是那条沱江,内江却不再是以前那个内江了。因为成渝高速,老成渝公路很快萧条下去,印有内江单位的卡车也不再有,时代变了,老工业基地早已蝶变为新兴的现代之城。成渝铁路上的火车,速度不知提高了多少倍,而即将开通的高铁,更是彻底拉近了内江与成都、重庆两个特大城市的距离,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成渝之心”。

对啊,成渝之心,这是内江的地脉所在,这一在成都、重庆大环境中的独特区位,无论城市里的高楼怎么长高,也是亘古不变的。三十年前,一条老成渝公路连接起成都、内江、重庆,蒸腾出浓郁的计划经济韵味,沉淀着孩童那份梦幻朦胧的情感;三十年后,一条成渝高铁再连接的三个城市,发散出的已是科技与时代的气息,那份情感也变得真实而清醒。

变化的是城市里的景象与人,不变的是成渝之心,是沱江水,是对内江那份美好的情感。当略显疲惫的我再次进入内江,身体又为之一振,久违的成渝之心像清风般扑鼻而来,展现出最美的城市形象。

来看看成渝之心具体的说解。放眼四川地图,不说整个四川,单就四川盆地而言,内江正恰恰在中部,更处于成渝经济区的中心。的确,自古以来内江都被称为“川南咽喉”、“巴蜀要塞”,是中国西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西南各省、市及川南交通的重要交汇点。

先来说路。成渝、内昆、隆黄等5条铁路穿境而过;成渝、内宜、隆纳、成自泸、内遂等8条高速公路汇集与此。可以说,川中南的交通枢纽体系正是以内江为中心构建而成。

再来说水。沱江从川西北高山往东南方向而下,蜿蜒迂回,曲折流淌,在泸州入长江,内江市区恰巧也是沱江的中点。如同岷江是川西的生命之河,沱江这条川南的生命之河,滋生了内江肥沃的土地,使之成为四川粮食和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区,也造就了内江市“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的绝美景色,更把川中丘陵的中间腹地赐予内江。

最后说城。除了对成都、重庆的横向连接外,内江通过遂宁向北延伸到南充、巴中乃至陕西、甘肃,通过自贡向南延伸到宜宾、泸州乃至云南、贵州,与周边12座特、大、中型城市紧密相连,东西南北都发挥着十字支撑作用。

不得不说,成渝之心,身之所依。

此心安处是内江

此心安处是内江

大千故里,心之所属

一提到内江,情不自禁要想到张大千了。有人说,因为一个人,你会爱上一座城,张大千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内江就是这样的一座城。张大千是被誉为“五百年来第一人”的国画大师,蜚声海外,他可是土生土长的内江人啊,不同于杜甫之于成都,由于他的出现,可是给内江注入了最鲜活、最厚实的文化因子,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大千故里,自然也就成为内江值得骄傲的名片了。

由“大千”蔓延开来的文化古迹众多,堪称内江一绝。这里有国家AAAA级景区“立体史书”隆昌牌坊群,历史文化名城资中,历史文化名镇罗泉古镇,佛教圣地“中川第一禅林”圣水寺,西林古刹,“巴蜀四大文庙”之首资中文庙及建于明代的武庙,三元塔,成渝铁路民工纪念堂,喻培伦将军纪念馆等等。文风古迹,儒雅风景深受八方游客青睐。

除了景,内江自古人文荟萃、才俊辈出,涌现了历史上著名的“一师二相三状元四大家”,即上文提到过的东周杰出的天文学家、音乐家、孔子之师苌弘;南宋宰相赵雄、明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赵贞吉;唐朝开元年间作《华萼楼赋》被唐玄宗赞为第一的范崇凯、有“小东坡”之称的南宋状元赵逵、开四川教育之先河的末代状元骆成骧(清代四川唯一状元);国画大师张大千,中国现代新闻史上的“新闻巨子”范长江,被孙中山授予“大将军”称号的喻培伦(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名画家张善孖。另外还有“南禅高僧”、昭觉寺开山祖师丈雪和尚等等,如此多的人才,真是高手在内江。

一走进内江,就会感受到“大千”所致的文墨雅气,整个内江城好比一幅水墨画,清新、淡雅、别致,而不老套。你看张大千纪念馆,分五个展区,以数百件照片、实物、诗笺、书信、画稿、画集、书籍及书画作品,分别展示了张大千的生平事迹、艺术进程、艺术特色、艺术成就及在世界艺坛的影响和地位。

文化与产业的联姻才会释放真正的文化力,产生强大的经济价值。大千故里,何不如此?在张大千文化旅游产业园里,你就会感受到相当强烈的文化产业震撼。在这个集文化、旅游、宗教、园林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内,除了张大千纪念馆外,还有西林寺、太白楼、张大千美术馆等景点,当之无愧为四川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人杰地灵、文气十足,大千故里,真乃心之所属之地。

此心安处是内江

此心安处是内江

此心安处是内江

甜城内江,魂之所牵

内江是一座甜城,这还有历史上的老故事可讲。据说抗战时期,内江就是为前线提供食糖、酒精等重要军需物资的基地。当时通过政府和沿海资本家的投资,内江沿江各地糖业得以迅速发展,之后内江便形成种植甘蔗的传统,并且久负盛名。糖业是一个产业,是一个传统,更是一种文化。甜城内江,实质根植于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新时期,糖业产业虽然衰退了,但甜城的“甜味”却更浓了。这种“甜味”是渗透在城市里的幸福美丽味,是政通人和、欣欣向荣的城市气场,是老百姓脸上的笑容,是小孩子眼里的欢快。

走在内江大街,整个城市沉浸在温馨、恬淡、柔美之中。初升的太阳将和煦的阳光洒在沱江边的广场,老人打太极,年轻人跑步,小孩子结伴上学,人们和阳光融为一体,显得朝气勃勃,生机十足,不慵懒,也不急躁,而是恰到好处的“甜”。

马路宽敞明亮,车辆秩序井然,街头鲜花笑颜,树木歌唱,映衬着远处的青山,烘托出清新绿色的山水花园景象。置身其中,你会有相当舒畅的心情,还有踏实感、安全感、归属感。同事康姐毕业于内江师范学院,说到这半个故乡,被生活掩藏的年轻的心仿佛要蹦跳出来,眼睛里发出幸福的光芒,她说,我要参与这次写作,我要用我的心去读内江,因为我的灵魂一直安放在这里。

有城市专家感触到:“一个区域内产业发达,人才集聚,这是城市最重要的两个方面。然后是功能完备、设施现代、环境优美、出行方便、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气息浓郁、社区充满活力等。在复合型社区里,由于城市效率提高了,每个生活在里面的人,工作有充沛的精力,生活有足够的时间,老人不再等待子女晚归,孩子不再等着父母接送。高端人才都愿意在这里生活、工作”。

这样的图景,何尝不也是内江的?

甜城内江,何尝不是人之灵魂的栖息之地?

此心安处是内江

此心安处是内江

此心安处是内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