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太多”是如何毁掉一个人的?

很多人失败后过度沉迷于自己的失败,停滞不前

“想太多”是如何毁掉一个人的?

很多人都有“井绳效应”,一旦失败了就会不敢再行动,患得患失,走向人生的死循环。

网上有一句流行的话“总是怀念过去的人,现在一定过得很失败”,虽然不好听,但是总有它的道理。

多次因为没有毅力而减肥失败的人,选择破罐子破摔;

选择了自己不想做的行业,每天在浑浑噩噩中,既做不好本职工作,也没有主动学习的动力;

高考没有考到好的分数,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于是四年都没有学习;

本来在自己很擅长的领域,突然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了差错,于是打算放弃。这些就是身边人的写照。

“想太多”是如何毁掉一个人的?

一直沉迷于失败,是在损耗自己,没有良性循环的可能,那么究竟该怎么办?

多年前书中的一个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老太太的儿子是卖伞和遮阳帽的,晴天,她担心伞卖不出去;阴天她担心帽子卖不出去,每天都在忧虑之中度过。

结果一个好心人给她出了主意,和她说,你看,晴天帽子卖的好,雨天伞卖的好,你真是每天都有生意啊!

老太太听完,每天都喜笑颜开。

著名心理学家罗洛·梅在他的代表作《焦虑的意义》中说过这样一句话:

“焦虑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正常情绪,而善用焦虑还能将其转化为兴奋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你又该怎么解读自己的失败?

“想太多”是如何毁掉一个人的?

是把他看作一个成本还是一个损失?

认为是成本的,自然会为自己学到了一些经验而感到欣喜,对于未来的收益,大家当然更容易接受,而认为是损失的,就会着眼于自己损失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自然会想不开。

所以说不要沉迷与自己的失败了,将失败当作自己一堂付费的课,这样丰富的经验可不似乎谁都能够获得的。

想太多,做的太少

这两天偶尔在电台节目中听到一个故事,来电的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大学期间学的是历史专业,但是因为大学期间没有好好学习,成绩不是很高,既不能留在学校做研究,也不想去学校当老师,听说现在的技术行业前景很好于是有了学习代码的想法。

“想太多”是如何毁掉一个人的?

但是又在犹豫,该不该放弃自己已经读了四年的本专业,去学习一个从未接触过的专业,毕业大半年,也没有个答案,找工作的路上充满了了挫败感。

他很焦虑,于是打电话询问主持人,现在的他,到底如何是好?

当然,这样的负能量少不了让电台主持人痛骂:

先不说你这大学四年浪费的光阴,单单就说你这大学毕业之后的半年,如果你那时候开始报一个学习代码的集训班,现在也应该基础的可以掌握了。

而你现在什么都不去做,而是在一直犹豫一直焦虑,到时候什么都做不好,一年之后你也还是这样。

孔子的“思而不学则殆”套用到这种行为上也很符合了。

哈维·艾克的《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里说了一段话:

“如果你真想了解一个行业就去做,不必第一天就万事俱备,先踏上走廊,很多机会之门打开,在走廊上看着不同门进进出出的人们和工作,你会发现一个适合自己的切入点。”

因为你想的太多,你想了所有失败的结果和可能遇到的风险,就是没有想如果你继续坚持的结果。

而且你会认为自己已经做了足够多的努力,因此更加焦虑。

想得太多,停滞不前,就会一直陷入焦虑中。

想的太远,只能导致恶性循环

前两天,毕业刚刚半年多的大学生和我说,老师,我最近特别焦虑。我问为什么?

“想太多”是如何毁掉一个人的?

他回答我:

一想到未来就看不到方向,我现在23,你说是不是我过两年就需要结婚,要结婚是不是需要钱,但是工作结婚肯定不够啊,我还要提升自己,几年内达到很高的薪资水平,不然连孩子都养不起。

我结婚之后是不是要和另一半去另外的城市,我要是不想去,是不是现在要选择分手?

问题真的太多了,我一点方向都没有,到底怎么办啊!

太多人都喜欢做特别长远的打算,当然长远的眼光要有,但是计划是赶不上变化的,你计划的再好,执行成功的可能性也只有1%。

所以解决方法是什么?不要想的太长远。

因为当目标近在咫尺的时候,你会给自己反馈,“时间太短,真的什么都来不及了”。

想的太多,被人带乱了节奏

最近的一个社会调查显示,60%的女性每个星期都会有受伤害和自我否定的体验。

“想太多”是如何毁掉一个人的?

在这个调查中,科学家用Firestone Assessment for Self-Destructive Thoughts (FAST)作为评估人们自我批评程度的量表。

我们越来越喜欢用身边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的不正确,证明自己并没有别人优秀,给自己制造不安全的感觉。

之前有一个演讲说的很好: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时区,没有必要因为其他人的成功而带乱了节奏。

看了《十年一觉电影梦·李安传》,真的是对“耐心等待”的最好诠释。

“想太多”是如何毁掉一个人的?

他只考上了中专,然后去了美国的伊利诺伊大学读导演,虽然毕业作品获了奖,但是却6年没戏可拍,这6年,他每天负责做饭、接送孩子。

偶尔为了生计,他也会去干些杂活。这样过了6年,看到同班同学功成名就,你觉得是不是人生没有希望?

但是他并没有急,而是选择了等,边等边提升自己,学习英文,不断的写剧本,改剧本,最终等来了他的机遇。

大仲马笔下的基督山伯爵不也是吗?

在遭人陷害,九死一生之后,悟出人类最高的智慧,就是“等待和希望”。

所以不要想太多,免得被人带乱了节奏。

你总是想得很多,每天过的十分矫情,拎不清生活的重点。

还不如花点时间,把行动落实,你说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