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张垣」张家口第一次解放(上)

「烽火张垣」张家口第一次解放(上)

烽 火 张 垣

张家口地处太行山、燕山和阴山山脉交汇处,是华北平原与蒙古高原交界之地,是连接蒙古高原地区与中原的唯一要塞,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张家口这座城市重要的经济、军事、文化地位。翻开张家口这座城市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战争史,一处处声名远扬的昔日战场,一座座阅尽沧桑的要塞故垒,一段段气若长虹的长城古垣,诉说着从上古民族融合到解放战争最后决战期间50多场著名的战事,承载着历代前贤、爱国将领、仁人志士的丰功伟绩。不忘记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张垣方志按公元纪年梳理了曾在张家口地区发生的重要战事以及相关内容,以飨读者。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在张家口这块兵家必争之地发生了许多重要战役和事件。今天张垣方志向大家推送张家口第一次解放,欢迎您在文章后与我们互动留言。

「烽火张垣」张家口第一次解放(上)

张家口第一次解放

1944年年末,晋察冀军区先后成立了冀察、冀晋、冀中、冀热辽四个二级军区,并以各区部队为基础,组织了野战军。冀察军区司令员郭天民,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刘道生,参谋长易耀彩。辖四个军分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肖应棠,政委杨士杰;第十一军分区(平西军分区),司令员肖文玖,政委杜存;第十二军分区(平北军分区),司令员覃国翰,政委段苏权;第十三军分区(察南军分区),司令员何能彬,政委吴光。

1945年年初,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苏(联)、英(国)、美(国)军队分路攻入德国本土。1945年2月,苏、英、美三国首脑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会议。5月2日,苏联红军攻克柏林,5月8日德国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

「烽火张垣」张家口第一次解放(上)

张家口第一次解放

8月11日,蒋介石连发三道指令:命令其嫡系部队积极推进;命令八路军、新四军原地待命,不准收缴日伪军武器;命令日伪军维持治安,等待国民政府派员受降。

同日,中央军委做出分兵北上的决策,命令晋察冀部队迅速北进,控制察北。在延安开会的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副司令员萧克、副政委刘澜涛电令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程子华、副参谋长耿飚,转令冀察军区,配合苏蒙联军占领张家口。8月13日,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的讲演,提出“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

张家口市是伪“蒙疆自治政府”所在地,驻有日军“蒙疆驻屯军司令部”和第2独立混成旅团6000多人,是日伪在察哈尔的政治、军事中心,市郊地势险要,筑有坚固工事。8月16日,察北骑兵支队在张北与苏蒙联军会师,并向张家口以北的狼窝沟一带攻击,对张家口日军形成了包围态势。

「烽火张垣」张家口第一次解放(上)

张家口第一次解放

冀察军区司令员郭天民当即电令第12军分区司令员詹大南和政委段苏权率部队逼近张家口,军分区副司令员钟辉琨、平北地委副书记陆平指挥各县支队围逼各县县城,钟辉琨率新编第6团(新6团)破坏宣化至南口的铁路,断敌退路。

15日晚,冀察区党委在涞水县李各庄召开紧急会议,研究接收北平和收复张家口等问题。会议决定冀察军区分成南北两线:

南线由郭天民和刘道生率军区机关、第1军分区、第11军分区部队逼近北平,准备和平接收。

各参战部队迅速逼近张家口市,由詹大南、段苏权率领的第12军分区的机关、直属分队和军分区的第10团、第40团、教导大队组成的部队,急行军在15日当天,赶到张家口市东15公里的青边口,先头部队抵距张家口10公里的羊房堡。这时,钟辉琨、陆平率领部队也开始实施围逼县城和破路行动。易耀彩率领的北线指挥机关、第20团(由第一军分区调至十三军分区)、蔚涿支队、宣化支队及各分队,昼夜兼程,向张家口市开进。

(文章摘选自《张家口军事志》《张家口市志》《张家口地方史》《张家口文史资料》资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