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H370马航空难搜救历时4年终结束 说说飞机“黑匣子”

中新网5月29日电 综合外媒消息,对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的搜索定于29日(今天)结束。马来西亚承诺将公布详细和透明的搜寻报告。据称:MH370黑匣子发出的信号曾被我海军搜寻到过。


5月14号,四川航空(简称川航)由重庆飞往拉萨的3U8633航班,在四川空域内飞行途中时,驾驶舱右侧玻璃突然破裂,万米高空中机组人员惊险处置,终成功备降成都。涉事飞机黑匣子已送有关部门进行调查。

5月18日中午,古巴航空公司飞往东部奥尔金市的波音737客机在哈瓦那何塞·马蒂国际机场起飞后不久坠毁,包括6名机组人员在内的111人遇难。上周消息,古巴已找到坠毁波音737客机的第二只黑匣子。

MH370马航空难搜救历时4年终结束 说说飞机“黑匣子”

那么,什么是黑匣子,黑匣子能起到什么作用?

简单来说,飞机上的“黑匣子”是“飞行数据记录仪(FDR)”的俗称。它是一种将飞机飞行的情况储存下来的仪器。需要时把所记录的内容解码,供飞行实验、事故分析之用。

黑匣子的发展历程

1908年,美国发生了第一起军用飞机事故。此后,随着飞行事故不断发生,需要有一种追忆事故发生过程原因的仪器。二战期间,飞行记录装备仪器在军用飞机上应用,后来又用到民航飞机上。

1954年,当时飞机内所有的电子仪器都是放置在大小、形状都统一的黑色方盒里,因此得名“黑匣子”。

1958年一位墨尔本工程师发明了真正意义山的“黑匣子”。

一般来说,民航客机上会同时安装一个记录数据、一个记录语音的两个黑匣子,分别是飞行数据记录系统(FDR)和座舱音频记录系统(CVR),主要是由采集器和记录器组成。而现代飞机上安装的“黑匣子”都不再是黑色的,而是鲜亮醒目的橙色。而在空难中,因起火导致飞机各部件燃烧,“黑匣子”最后可能还会变成真的“黑匣子”。

MH370马航空难搜救历时4年终结束 说说飞机“黑匣子”

黑匣子

黑匣子作为一种事关飞行安全的重要航空电子设备,具有抗强冲击、抗穿透、抗高温火烧、抗深海压力、耐海水浸泡、耐腐蚀性液体浸泡等特种防护能力,能在各种飞机事故中保存其内部存储的信息。

“黑匣子”历经4代发展,在参数记录和保存上都已相对完备。

研究发现,空难时飞机的尾部比较难破损,属于相对安全位置,FDR一般安装在飞机的尾部。而在陆地空难中,黑匣子存活率为82%。为解决海上打捞和提高陆地空难黑匣子的存活率,抛放式黑匣子应运而生。

怎么寻找黑匣子

当前黑匣子在陆地的定位主要依靠人工目视,找到飞机残骸后,利用黑匣子外表明亮、独特的颜色和反光标识进行搜寻。

黑匣子在水下定位主要依靠水下定位信标(ULB,UnderwaterLocatorBeacon)。它是一个电池供电的水下超声波脉冲发生器,牢固地安装在黑匣子外部。一旦黑匣子入水,信标上的水敏开关启动信标工作,通过信标的金属外壳把频率为37.5kHz的超声波信号发射到周围水域,每秒一个脉冲。其内置电池可连续工作至少30天,30天后随着电量逐渐耗尽,超声波信号将越来越微弱直至停止工作。在MH370的黑匣子搜寻过程中,我国舰艇就曾收到过这种信号。

MH370马航空难搜救历时4年终结束 说说飞机“黑匣子”

抛放式黑匣子示意图

我国黑匣子的研制情况

中国的飞机黑匣子技术虽然起步较晚。

1978年研制了中国第一台磁带式黑匣子;

1990年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台采用半导体记录介质的黑匣子;

1991年取得中国第一个机载设备适航证;

2000年成功研制了紧跟TSO-C124a标准(1996 年, 美国联邦航空局发布的标准)的黑匣子;

2012年成功研制了抗飞机高速坠毁的黑匣子,超出TSO-C124b标准要求。研发的新型抛放式黑匣子,具备水上漂浮、无线电和卫星定位功能。

2009年法航事故和2014年马航事故,已经暴露出海上航空事故后应急定位功能缺失、传统黑匣子定位和打捞技术手段不足、周期长、耗资巨大等问题。黑匣子如何满足类似事故救援和调查的需要,成为当前行业内研究的重要课题。

我国在黑匣子研制上紧跟国际发展,但是技术研发方面依然需要大量人才,人才培养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发展的关键。中国制造2025已然如火如荼,让我们一起为智能制造人力资源服务尽一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