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缺別等到孩子大一些再治?這個萬萬不可取!

室缺 合併主動脈瓣 關閉不全,一定要手術嗎?

家長髮現孩子有室缺合併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後,該怎麼辦呢?從發病機理來看,室缺合併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是不可能自愈的,如果長期放任不管,主動脈瓣會出現繼發性改變,如瓣葉增厚、攣縮等,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的問題會越來越嚴重,手術效果也會越來越差,所以一旦發現孩子有類似的問題,一定要及時就醫,儘早手術。

室缺別等到孩子大一些再治?這個萬萬不可取!

來自網絡

有些家長會說,孩子的室缺大小最開始是8毫米,後來變成6毫米了,這不是說明室間隔的缺口在縮小嗎?為什麼一定要手術?其實,這很可能是室缺導致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後,瓣膜脫垂下來遮住了一部分室缺,導致血液有效分流的面積減小,這並不是室缺自愈的表現,而是主動脈瓣病情加重的徵象。對於這種情況,有時候超聲心動檢查是很難分辨的,所以給人一種室缺縮小的錯覺,這個時候家長一定不能掉以輕心,最好到一些大的心臟中心做進一步評估,準確判斷孩子病情的嚴重程度。

● 孩子多大年齡做手術比較好?

如果室缺不太大,且沒有合併主動脈瓣關閉不全,一般可以等到1歲左右手術;對於一些特殊部位(如干下型、嵴內型)的室缺,由於這些孩子很容易合併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最好能在出生後6~12個月內手術。

室缺別等到孩子大一些再治?這個萬萬不可取!

圖片編碼:P12149

● 想帶孩子去做手術,術前要做哪些檢查?

室缺別等到孩子大一些再治?這個萬萬不可取!

圖片編碼:P120591

術前檢查中最重要的是超聲心動圖,還有心電圖和胸片,家長最好能先帶孩子在較大的心臟中心做一個詳細的評估,以判斷室缺的位置、大小、有無主動脈瓣脫垂以及返流的程度等等。

● 這類患兒能做介入封堵嗎?

對於室間隔缺損,一般不建議用介入封堵的方法,因為介入封堵過程中會送入導管和封堵器,很容易損傷室缺周圍的瓣膜、傳導束和腱索等重要組織。如果患兒已經合併有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的問題,就更不適合選用介入封堵術了,以免損傷主動脈瓣,帶來更加嚴重的後果。

● 要開胸的話,有比較微創的方式嗎?

大部分患兒可以選用右側腋下小切口手術,切口長度約6~8cm,且位置隱蔽,創傷小,出血少,是比較微創的手術方式。手術過程中,我們通過修補室缺、對主動脈瓣下結構進行填補和支撐,以阻止主動脈瓣病情進展。

那是所有患兒都能做右側小切口手術嗎?這個也不全是,如果患兒前來就診時,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已經處於中重度、或者有嚴重的主動脈瓣脫垂,術中可能需要進行主動脈瓣成形的,是不能通過右側小切口完成的,因此,做好術前評估對於選擇適合的手術方式十分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