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洛阳,于丽景门外来一碗绝味不翻汤

洛阳是长者,是被花神青睐的城市,少说也有五千岁。


黄昏,有意无意地,我居然来到洛阳的定鼎门前。这里原是隋唐洛阳外郭城的正南门,因为被列为丝绸之路项目中的一处世界文化遗产,所以声名鹊起。其实只有一座新修的城楼,既没有绝版的“洛阳牛肉汤”,也不见“万国来朝”的气象,所以也就懒得认真光顾,转身前往旧洛城的西门。

走进洛阳,于丽景门外来一碗绝味不翻汤

◆定鼎门,新修的景点

东汉时期,明帝刘庄夜梦金甲神人,于是派人西行求经,这才有了“白马西来洛城东”,佛教第一次通过官方经丝绸之路进入中土。随后汉明帝又派班超出使西域,将丝绸之路拓展延伸到欧洲,中国与罗马开始互通有无。这一时期,洛阳成为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以有“东洛阳、西罗马”的说法。

走进洛阳,于丽景门外来一碗绝味不翻汤

◆龙门的卢舍那佛像

洛阳是长者,是被花神青睐的城市,少说也有五千岁。上古伏羲[xī]氏时,流经洛阳市孟津县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推演八卦,终成《周易》。至大禹时,洛河中又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其治水成功,划天下为九州,是为华夏。所以《周易》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后世认为,“河图”、“洛书”就是华夏文明的源头。

走进洛阳,于丽景门外来一碗绝味不翻汤

◆自是人间富贵花

然而,如今的洛阳有点像旧袍打了新补丁,让人捉摸不透。到底是土豪还是新贵?也许只有洛阳的寻常巷陌才会给出答案。于是,我在市中心的九龙柱旁边下车,顺着街道穿过熙熙攘攘的人流,缓步来到丽景门前。只见拱形城墙中央耸立着巍峨的门楼,红窗绿瓦,高檐翘角。虽然也是仿古的新建筑,但照顾到周围的环境,与整座城市还算般配。站在城门楼子下面打量,古都秋韵,市井风物,让人想做个卖花人,挑上担儿,沿街吆喝一番。

走进洛阳,于丽景门外来一碗绝味不翻汤

◆丽景门

古城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仿佛都带着历史的印记。公元前2070年,大禹在河洛地区建立夏朝,晚年传位于儿子夏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度,“家天下”肇始。而后殷商、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等十三个王朝将这里作为首都,时间加起来超过一千五百年,随便一挥洛阳铲,都能挖出来商周礼乐和汉魏风骨。因此,洛阳是名副其实的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一点都不打折扣。

走进洛阳,于丽景门外来一碗绝味不翻汤

◆什么小吃来着?

护城河两岸草木茂盛,夹竹桃热烈奔放,其华灼灼;垂杨柳风姿绰约,其色青青。这等境界,惹得许多“洛阳才子”蜂拥而至,频频按动快门,咔嚓声不绝于耳。如此张扬的秋天,倒不觉得讨厌,反而让人心生怜悯。也许过不了几天,这多情缠绵的季节也将变得严酷起来。

走进洛阳,于丽景门外来一碗绝味不翻汤

◆瓮城,大肚罐儿

或者为了发展旅游,或者为了留住岁月,洛阳人改造老城,以恢复帝都昔日的荣光。就像这座丽景门,原为隋唐时洛阳城的西大门,如今在原址重建,旧貌新颜,很是聚敛人气。记得有位建筑学家说,太过干净整洁的城镇,缺乏一种生活气息。很难描述,其实就是那种妙不可言的人情味儿。诚如兰州人印象里的一碗牛肉面,凌乱而腥膻,原非画家笔下的美术课。

走进洛阳,于丽景门外来一碗绝味不翻汤

◆石狮头上飞来一只鸟

有着汉白玉石狮护栏的丽景桥和拱形的城门洞子按双向单车道规划,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洛阳是花神青睐的城市,如果韩愈路过,也许会美滋滋地吟道:“香车倾一顾, 惊动洛阳尘。”不过,昔年满路的油壁香车,与今日终有天壤之别。

走进洛阳,于丽景门外来一碗绝味不翻汤

◆龙门,石头佛面

跨过丽景桥,穿越城门洞,就是瓮城。举目四望,瓮城确实像大肚罐儿。这地方是城池的最后一道防御体系,如果被攻破,则可以尽情地烧杀抢掠了。当然,也有可能会被瓮中捉鳖,一网打尽。现在的瓮城里都是纪念品店铺,摆着许多仿古的唐三彩,如李世民的昭陵六骏,标价贵得惊人。店家明知你不是买家,还是耐心解释,厚颜如我,倒也学得许多新知识。

走进洛阳,于丽景门外来一碗绝味不翻汤

◆ 美人如花

买张门票就可以爬到城墙上面,正好看到洛阳城在夕阳下闪着金色的光茫。姑且不管北邙山头的洛阳人旧墓,所谓落晖夕照,宿鸟归巢,这场景多少带着点儿诗化了的忧伤情调。

走进洛阳,于丽景门外来一碗绝味不翻汤

◆ 牡丹酥

箭楼有古庙,两边的弧型廊道,曾是祭祀神灵和祈福纳祥的场所,如今辟为“河洛文化长廊”,有帝王馆、天后宫、九龙殿等建筑。一路浏览,仿佛走进历史,和穿着宽袍大袖的洛阳人闲聊。不晓得那时的洛阳话,是不是掷地有声?或者抑扬顿挫,满嘴之乎者也?不妨拱手行礼,答曰:“多谢洛城人。”

走进洛阳,于丽景门外来一碗绝味不翻汤

◆鼓楼

瓮城往东是西大街,也叫仿古一条街,与别处的古镇一样,店铺林立,游人如织,飘扬飞舞的招牌幌子让人眼花缭乱。这里云集了洛阳所有的小吃,店小二现场卖弄,双手翻飞,将雪白的牡丹酥拉得细如银丝,惹得路人大声喝彩。即使早就过了花期,洛阳人也没有忘记做牡丹的文章。

走进洛阳,于丽景门外来一碗绝味不翻汤

◆为什么这样红?

有家号称洛阳第一的“绝味不翻汤”,店小人多。我也挤进去要来一碗,酸辣爽口,余味悠长。所谓“不翻”,就是将绿豆面糊倒在平底锅里,不用翻个即成一张春卷似的薄片。两张“不翻”叠放在碗里,再浇上骨头汤及各种佐料,即成“不翻汤”。这家店被“舌尖上的中国”渲染,美其名曰“绝味”,门脸儿快要被慕名而来的人群挤破。

走进洛阳,于丽景门外来一碗绝味不翻汤

◆小吃街

说到饮食,怎么能少得了洛阳水席?关于“水席”,有两种说法,一是菜肴都为汤汤水水,故而得名;也有说上菜如行云流水,前八品、四镇桌、八大件、四扫尾,二十四道连续不断。洛阳亲友曾带我去品尝,每道菜都是一个传奇,一则故事。水席的来源与一个神秘的预言有关,相传袁天罡夜观星象,知道武则天将来要当皇帝,但天机不可泄露,就摆出这个日后称为“洛阳水席”的大宴,预示武则天总揽朝政后二十四年的酒肉光景。一桌子菜吃了一千三百多年,是不是早就吃腻了?非也,花样多着呢,洛阳人百吃不厌,外地人趋之若鹜。

走进洛阳,于丽景门外来一碗绝味不翻汤

◆关林门口的明代铁狮子

夕阳穿过城门楼子,照得地面金黄一片,将人的影子拉得老长。沿着太阳的足迹往前,就是十字街。这里更加热闹,一派夜市独有的气象,真正的街头百态,市井生活。如此喧嚣的场面,也不怕惊扰到埋在地下的周天子。十字街再往东行,两边尽是寿衣店与花圈铺,仿佛走进冥府集市。阴阳两界,天上人间,居然只是前脚与后脚的距离。

走进洛阳,于丽景门外来一碗绝味不翻汤

◆唐装与牡丹

穿过鼓楼,人声消歇,恍如两个互不相干的世界。

“千年帝都,牡丹花城”,当地人这样宣传洛阳。我是惜花人,奈何错过了牡丹节,没有能耐像武则天那样命令百花非时而开,只好等来年春天时再访,以寻求那一片如云的富贵!

走进洛阳,于丽景门外来一碗绝味不翻汤

◆石子饼


小重山,作家。主要作品《埃及,尼羅河西岸》《伊朗,五月的薔薇》《去印度、與諸神同行》《去緬甸,帶上佛的微笑》《背包東南亞》《奔向湄公河》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