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少年班這種培養模式

少年班首倡者是李政道先生,認為科學家的培養需要早一點,畢竟科學研究是一項富有創造性的活動。大多在科學上有所建樹的大家鉅子,他們一生最主要的成就差不多都在二三十歲的時候完成的。而按我國常規的教育模式走下來,單是博士畢業,差不多也就三十歲了。

如何看待少年班這種培養模式


國內最先開展少年班教育的學校是中科大。最初,江西冶金學院的老師倪霖給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方毅寫信,推薦天才少年寧鉑,建議對其破格錄取,提前上大學。方毅後來做了批示,中科大派專門的老師到江西考察,確定寧鉑確實“早慧”,便錄取了他為1978年第一屆少年班的學員。

當時,寧鉑以及中科大少年班風頭無兩,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寧鉑與副總理方毅下圍棋的事,更是被傳為美談。

後來,國內許多大學都相繼開設了少年班,但隨之陷入一種比“嫩”的尷尬局面。你招了14歲的,那我就得招個13歲的,甚至11歲的都被錄取進入大學。隨著後來寧鉑因個人原因出家,而他本身又是少年班的風頭人物,一時間少年班從人人歆羨的地位,淪為“拔苗助長”的教育怪胎。各大高校相繼取消了少年班。到現在,僅有西安交大和中科大還開設有少年班。

如何看待少年班這種培養模式


事實上,西安交大的少年班並不是真正意義的少年班大學,這裡招收的是初中畢業生,還得重新考大學,僅相當於是一個大學預科。真正意義上的少年班,其實也就是中科大少年班。招收16歲以下的學生,一入學就直接進行大學教育。

中科大這所學校,很有點意思。別人幹不成的事,偏偏在這裡能成,別人照貓畫虎學了去,只會弄得一團糟,少年班就是個例子,彷彿中科大的土壤比別的地方好一些似的。

如何看待少年班這種培養模式


我們得承認,世上確實有少部分人,他們天資過人,比較早慧。對他們而言,常規教育不利於他們的快速發展,少年班教育就是為他們量身打造的。但這些人畢竟是少數,有那麼一兩家少年班其實也就夠了。因此對於少年班教育,中科大一直的態度是:辦好少年班,但是不宣傳,不推廣。這也很符合中科大一貫蒙聲發大財的個性。

國之重器,大國上庠。感受大學文化,瞭望科技前沿,親歷一流徵程,敬請關注頭條號“上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