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倍放大鏡下,館藏漢代古玉微痕圖,與現代仿品對比鑑定(乾貨)

高倍放大鏡下,館藏漢代古玉微痕圖,是否顛覆你的認知?微痕鑑定是我們在收藏古玉過程中的重要技能,但很多古代玉器的顯微痕跡,可能並不像我們所認為的那樣標準,如下三圖:

高倍放大鏡下,館藏漢代古玉微痕圖,與現代仿品對比鑑定(乾貨)

圖1 漢代玉器

圖1是徒手抓握磨石等工具刮蹭產生的視覺效果,可以看到,線條周邊毛糙,未經後期打磨修飾,溝底也表現出粗糙之感,這種常見於葬玉,一般來說器物不夠精美。

高倍放大鏡下,館藏漢代古玉微痕圖,與現代仿品對比鑑定(乾貨)

圖2 漢代玉器

相對於圖1,圖2的工藝明顯好很多,加工後期經過仔細打磨,將毛躁的衝出痕跡修磨掉,一般出現在比較精美的玉雕之上。此處特別要注意,很多朋友根據陰刻線是否有拼接刀痕來判斷真偽,這是很容易打眼的。拼接痕跡並不是古人喜歡的,如果是精品,古人一般都會進行打磨,並不會刻意殘留。而往往現在的仿品,才會刻意偽造斷續的拼接痕跡(劃重點)。

高倍放大鏡下,館藏漢代古玉微痕圖,與現代仿品對比鑑定(乾貨)

對比圖:仿品刻意偽造拼接痕

上圖仿品很明顯是現代高速旋轉的金剛砂輪快速削磨產生的機器工,溝底乾澀,無光澤,線條生硬,毫無真品的美感。


高倍放大鏡下,館藏漢代古玉微痕圖,與現代仿品對比鑑定(乾貨)

圖3 漢代玉器

圖3或許很多人會看成仿品,因為線條毛躁,未經修飾,不夠流暢,溝邊銳利,似乎還有崩口。實際上,這是一件漢代古玉真品的痕跡,因為是葬玉,急就而成,

後期未經打磨修飾。一定要區別於現代仿品的拉鎖狀崩口,仿品是高速金剛砂製作,在接觸玉器的時候,會發生剛性碰撞崩口(仿品重災區)

高倍放大鏡下,館藏漢代古玉微痕圖,與現代仿品對比鑑定(乾貨)

對比圖:拉鎖狀崩口及乾澀的溝底

微痕在我們的古玉收藏過程中十分重要,但不能單純靠痕跡鑑定,我們對真品的印象,也並不能完全套用。一定要結合料、工、形、紋、沁色、包漿六個方面,才能綜合辨偽。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評論轉發收藏,也可以關注我,一起來養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