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要不要送孩子出国留学?

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我们明白了六祖惠能的禅宗心法,在生活又会灵活运用老子的《道德经》,凡事活出庄子的《逍遥游》的心理。那么,无论你活成什么样,全世界的人都会羡慕你的生活状态。

年轻的时候,我们可以追求更高更快更强,到了中年之后,我们可以停下来温柔地问问自己,你对自己的现状满意吗?如果答案是“不满意”,你是继续向更高更快追求,直至身疲力竭?

还是选择慢下心来,从容一些,欣赏一下身边沿途的风景,顺便向路边一株摇曳的小花问一声“你好”呢?

到底要不要送孩子出国留学?

文|花雨满天

01

有人说,现在的青年一代对我们国家民族的自信心非常强。再也不会象他们的父辈那样,很多人还停留在“月亮还是外国的圆一些”的自卑思想里,有一些崇洋媚外的心理。特别是90后及00后,他们经历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甚至他们在自信之余,还经常会自黑一下。

其实,国力之间的相比,除了经济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文化。

去年特别火的电视剧《小别离》,代表了一大部分70后中国父母的心思。其实,几年前我有一定要送孩子出国留学的想法。但是后来,随着去的地方越来越多,又深入了解到我们的中国文化精华,我的想法也更加理性了。

事实上,出不出国留学,这件事也是因人而宜的。有的孩子自己想要出国学习,独立能力强,可能早点送出去,不受太大影响。但是无论早出晚出,对于一个孩子而言,独自面对一个全新的国家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有一些孩子呢,可能自己并不想出国或者是根本性格不适合,如果父母硬是逼着孩子出国,孩子那就很为难了。

而且从另外一个层面上讲,孩子走出同门能学到什么,也是个问题。

到底要不要送孩子出国留学?

02

一百多年前,中华民族遭受西方重创,许多国人慢慢地失去了对自己国家的文化自信。总是有那么一些人认为什么都是外国的好。但是经过这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其实我们已经迈入了经济及文化强国的地位。

在另外一些学科,西方在“术”上是非常厉害的,比如,他们会很注重细节,瑞士手表之所以世界知名,就是因为做工的精细。但是在“道”的层面,与我们的中国文化相比,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上。比如,与只有几百年历史的西方科学相比,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我们明白了六祖惠能的禅宗心法,在生活又会灵活运用老子的《道德经》,凡事活出庄子的《逍遥游》的心理。那么,无论你活成什么样,全世界的人都会羡慕你的生活状态。

比如从绘画上讲,当我站在巴黎罗浮宫看到那些雕刻还有绘画时,我会很惊叹。但是我也知道,西方的绘画艺术,注重的形的精细与形象,而我们中国的国画强调的则是神韵。都很美,但是,形美只是愉悦了感官,而神韵之美,提升的则是心神,从能量上讲,孰高孰低,自然就明了了。

从“道、理、法、术”四个层面递进来看,我们中华文化里蕴含着“道”的终级智慧。这是近数百年来,相对比较精于“法、术”的西方人所望尘莫及的。即使是现在有很多人说,中国的传统文化被我们的邻国,比如日、韩等国学习继承了很多。但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根还是在中国。不然,如果他们真的学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的话,为什么经济高度发达了几十年的日本,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却成为一个被诅咒的地方,每年的自杀率都是世界第一呢?这说明,他们只学到了我们中华文化的一些皮毛,形式上的一些东西多一些。

从中可以看出,真正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还在它的发源地——中国。将来,也必将在我们中国发扬,并且影响到全世界的文化及思想意识。即使有过短暂地迷茫,但是中华文化依然深藏在我们每一代中国人的血液里,永远不会丢失。

到底要不要送孩子出国留学?

03

所以,我现在越了解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我对于孩子将来出不出国的问题越不执着。

我的想法是,如果她长大以后,非常想出国留学,我定会全力支持。但是我不会鼓励她,我会在她成长的过程中,带她去尽可能多的地方旅行,开阔她的心胸与视野。让她明白,这个世界的人,可以有多种活法。而每一种活法,都是可以的。无论选择哪一种生活方式,标准主要是看自己活得是否开心自在。

说到底,我们这一生,不是为了别人的眼光而活。事实上,三万多天的人生,活到最后,成功的标准并不是我这一生拥有多少金钱?得到了多少名利?又得到了多少人的认可与赞美。而唯一成功的标准只能是:我这一生,是不是按自己的真心真正自自然然地活过?真正的生活,就是活得贴近大自然的颜色,不管有钱与没钱,不管年轻与年老。自然是什么颜色?绿树的绿,白云的白,蓝天的蓝。一切都是自自然然地呈现。

更何况,我们中国的国之大运才刚刚起步。我家先生总是说,等到我家女儿长大了以后,将来会有很多的外国人到中国来学习。正如美国总统的外孙女以能说中文,背诵中国古诗为荣一样,将来很多外国年轻人到中国留学将成为国际流行趋势。

04

我身边很多人到中年的朋友,有很多人是迷茫,充满压力的状态。不只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俗世上的压力,还有一种梦想还有完成,怎么就要老了的恐慌感。

这个时候,你是不是真的接纳了自己的现状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一定要达到世俗或是自己之前立下的成功的标准,那就会真的很累,不要说很多人可能达不到,就说是真的达到了,又有多少人心安理得地觉得真的满足呢?因为,你强,这个世界上永远有比你更强的人。

一个人快乐指数的高低,取决于自我接纳的程度多少。要想自得其乐,要先自我接纳,自我欣赏。还有,对外界的执着越低,自由度越高。为身外的人,事,物,名,利所役,哪里有自由可言呢?所以,鱼和熊掌就看你最想要哪一个。做个选择,就行了。

而一个接纳自己的人,那么,也就是一个内在舒展,不纠结的人,而这样的人,自然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他与这个世界,彼此都轻松,舒服,自在。

其实这个世上,真沒有所谓人生赢家的标准可循,如果硬说有,那就是你是否真的活得自由自在了!

所以,年轻的时候,我们可以追求更高更快更强,到了中年之后,我们可以停下来温柔地问问自己,你对自己的现状满意吗?如果答案是“不满意”,你是继续向更高更快追求,直至身疲力竭?

还是选择慢下心来,从容一些,欣赏一下身边沿途的风景,顺便向路边一株摇曳的小花问一声“你好”呢?

记得以前听过梁冬的一个访谈。他与嘉宾感叹说作为一个中国人其实是是幸福的,年轻时可以用儒家的思想,努力在世间积极进取,获取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人到中年时就可以学学老庄,学会对一些世间的一此名与利不再那么执着,心态上活得潇洒一些。

现在想一想,确实如此。

花雨满天——自由写作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欢迎来到花雨满天的世界!

如有商业转发使用,请与本人联系。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