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遗华日侨回国后的生活:受岐视生计艰难,9成生活在最底层


揭秘遗华日侨回国后的生活:受岐视生计艰难,9成生活在最底层

1945年8月9日,苏联红军迅速进入东北,日本政府放弃保护日侨的义务,缺少军队保护的日侨们,被迫紧急撤退,向大连,丹东集结,以期乘船回国,从而出现了百万逃难大军。图为一名日本遗孤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看到自己已经去世养父母的照片,顿时落泪。

关东军由于军力不够,下达了“全民动员”的指令,征召了开拓团的所有的十八岁到四十五岁的男性。开拓团中仅留下了老人、妇女和孩子,进而在接下来的逃亡路上,产生了大量的遗孤、残留妇女。图为一名日本遗孤在祭扫活动中留下热泪。


负有保护日侨职责的关东军只热衷于向后方大量后撤军人和军属,完全没有保护日侨。日本政府、关东军迫于战况危急,完全封锁消息,丝毫不让开拓团知晓战况。据统计,目前仍活着的日本遗孤总人数在4000人以上,大部分都被遗弃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这些日本遗孤有着中国国籍,享受国家。图为日本遗孤祭拜中国养父母公墓。

1950年,日本政府对东北的未归还者统计是26492人,1958年日本厚生劳动省特别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地区的未归还者还有22187人。1959年日本政府公布了《关于未归还者的特别措施法》,将那些在居留在中国的未归还者,一律宣告为战时死亡,取消其户籍。图为日本遗孤祭拜中国养父母公墓。

1989年,日本国会通过了《入境管理修订法》,规定遗华日侨归国之际,只有与日本本土人有血缘关系的嫡子才能够被带到日本,而那些被收养的遗华日侨的养子、继子则被排除在外。这些遗华日侨,由于个人价值观长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熏陶,又没能掌握完整日语能力和日本当今社会的生活习惯,因此,回国后大都丧失了在日本社会中的劳动能力。图为日本遗孤和友好人士为受害亡灵献花。


同时回国后,由于岐视和财政负担,不被家庭接受,也造成了遗华日侨与日本家庭的隔阂,并且拒绝援助她们,使她们的生计很艰难,每月只能领受政府的救济金,目前九成以上的遗华日侨生活在日本社会的最底层。她们带回去的子女,因为中日两国文化不同,也很难适应日本学校的学习。她们好成了战争的受害者。图为日本遗孤跪倒在养父的墓碑前。

许多日本遗孤在被遗弃时仅有几个月大,如今他们都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人。赴日定居的残留孤儿有不少,但更多的人在中国度过了一生。

正是日本发动的那场侵略战争,使那些本该依偎在父母身边享受天伦之乐的孩童沦落为孤儿,并被遗弃在异国他乡。但日本遗孤又是幸运的,他们碰到了有着博大胸怀的中国人将他们收留,中国人对敌国的儿童并没有以暴易暴,而是施之以德,尽管当是中国人民的处境仍十分困难,但对那些走投无路、生命垂危的日本遗孤,却伸出仁爱之手,把他们从死亡线上拯救出来,并用自己的乳汁和从口中省下的粮食将他们喂活养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