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岳母和平共处?——全职爸爸第四周工作报告

如何与岳母和平共处?——全职爸爸第四周工作报告

第一条:离岳母越远越好。

不过经过我全方位观察,大部分丈母娘都会在小孩出生后,跑到女婿的世界里,走不走看运气,最主要看财力。家里请保姆阿姨的,一般老年人都很识趣。

《我的前半生》里女主亲妈离婚前就不怎么出现,出现的时候还要看看女婿脸色,见好就收,开脚就溜。

目前我们一家三口借宿在我爸妈家里。每每想到没给小陈制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总是忍不住半夜唏嘘不已,扼腕叹息,一开始是为了省钱,后来是为了孩子,搬家的话小孩要换幼儿园,不换幼儿园,附近没什么看得过去的房子,总体情况是丑就算了,还那么贵,要么是乡间拆迁安置毛坯房,要么暴发户专用豪华中式田园风别墅。

我总是语重心长劝小陈,忍一忍,再忍一忍,总有一天,等我有钱了,买好房,到时候我一定把我爸妈拦在门外。怕他不信,我还专门跑去跟我妈说:以后等我买好房子,你不要来跟我住。

她呵呵一笑:你买得起吗?

总之,这就是目前比较尴尬的家庭内部生态环境,暂时没有一笔巨款来打破僵局。我提醒小陈:孙悟空不也被压了五百年吗?对伐?你想想这是不是一种特殊的磨练?

小陈说,下学期搬出去吧,你还有五个月。

经过一个月的磨合期,小陈已经学会了和我妈的相处之道。

千万别把丈母娘的客气当真。平常还好,出门旅游的时候尤其要斩钉截铁。

我妈拿着一个小箱子跟我们一起去云南,为了显示她没占我们便宜,一直走艰苦朴素路线。比如问我住的酒店,是不是农家乐啊?比如说到吃什么,一定是随便吃点算了。刚跟我吐槽过飞机上那个饭怎么是辣的,到房间我问她要吃点什么,她坚决摆手:不要不要不要,我饱了,什么都不要。

小陈对付我妈只有一种方案:不听不听,王八念经。

他按四个人点五个菜,我妈果然从隔壁房蹿过来,拿着筷子,以一种我绝对不是坐下来正经吃饭,真的是随便尝尝两筷子的姿态,加入战斗,这时候她又有了新的说辞,来都来了,吃点当地特色吧。

当地特色也都是辣的,炒米粉,炒苦菜,辣子炒肉,家常豆腐,通通都是辣。辣到远方来客每个人都大口喝饮料,如果这时候小陈说一句:还是妈做的菜好吃。

我妈肯定高兴疯了。

当然小陈不是这种人,他吃得格外起劲,只要一出门两眼发光,什么都要尝尝。幸好我妈跟以前不一样了,不会再说,外面的菜有什么好吃的,你看这么油,厨师为了肉嫩,会放一种粉的,你知道吗?我做菜从来不放,小孩吃这种东西能好吗?

沈女士说了两句:辣,辣死了。立刻识趣地回房间了。

第二天小陈说要去丛林飞跃,妈,你去吗?

我不去。

小陈买了四张票,我妈站在台子上,不停地为小孩担心,宝宝行不行啊,这里这么高,他怕的吧?

儿子一声不吭地滑到了丛林那一头。我想起有一次带我妈和小孩一起看4d电影,小孩全程只是紧紧攥着我的手,我妈全程大呼小叫:啊呀,有水喷出来,妈呀座位底下有东西,怎么有风吹过来啊?

沈女士童心未泯,果然一路叫着过去了:我有点害怕啊啊啊啊啊。

小陈保护儿子,在前面慢腾腾走各种钢丝,梅花桩,小吊桥。沈女士心急,总是跃跃欲试冲上去,然后停到半路,忽然开始脚底打颤:我怕呀,怎么办呀,教练你放我下去吧。

教练是个20岁左右的彝族小伙子,对我妈千求万求:阿姨你一定要坚持啊,你掉下去我要拿梯子去把你捞上来,太累了。

我想象了一下现场打捞的场景,不禁为我妈默默祈福,如果她掉下来,第一个想要灭掉的人,可能就是小陈吧。

等沈女士度过难关后,忽然就放松了,又开始问教练:小伙子老家哪里?一个月工资多少?

不知道为什么她总是对别人赚多少特别感兴趣,我们一家专程飞来云南看野生动物,她像专程来做暗访一样,问问扫地大姐,今年多大,一个月赚多少,再问问整理房间的,一个月赚多少。

于是我偷偷问她:你对我老公一个月拿两万薪水有什么看法?

她叹了口气:你们的事,我能说什么?

沈女士进化了,居然不会插手别人的家务事了。

小陈坚守着自己的底线,路上小孩有点咳嗽,我在酒店写稿,他俩带着小孩开车出去买药。药买回来,沈女士忽然说:小陈啊,这个药可能要加大剂量,我以前都是喂一包半才好。

小陈怒不可遏,厉声制止:怎么可以这样!医生说一包就一包,乱吃药不行的。

我坐在后面不禁为小陈鼓掌,哇,男人果然不一样,换了是我,可能表面不言不语,背地乱骂一通。Tvb里经常有深明大义的婆婆跑出来跟儿媳妇念经:家和万事兴,xx虽然有错在先,但人不坏,我看他也是一念之差……

不知道为什么这段话在我脑海里一直雪藏着,我想哪天搞不好可以拿出来跟沈女士说说,点化一番。

云南之行后半段我妈又恢复了典型老年人作派,去哪都是,这个有什么好吃的,那个有什么好玩的。小陈带着儿子,权当什么都没听到。

直男真神了,好像有个屏蔽界面一样,想听到就可以听到,想听不到通通事不关己。

我儿子有时也是这样,叫他去洗澡,他在地上专心致志玩着陀螺,后来我问他:你为什么要假装听不到?他说:这样我就可以多玩一会,嘿嘿。

小陈可能也是这么想的,假装听不到我妈说什么,这样他还能多玩一会。

小陈宣布要辞职那天,沈女士到处跟邻居说:我省力了,以后不用带小孩啦,我女儿把我开除了。

有时候,她还是会觉得困惑,小孩真的需要自己爸爸亲自带吗?

某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小陈带着儿子在公园练拍皮球,儿子无论如何都掌握不了拍皮球的窍门,我在公园跑步,跑了一圈又一圈,看着儿子把球拍起来,手就是按不上去。

我妈在旁边散步,过了一会上去亲自教小孩:宝宝,你看奶奶是怎么拍的。

儿子按我妈的方法,依然拍不起来。我和我妈同时觉得崩溃了:拍皮球这么简单都不会吗?

拍皮球啊,又不是叫你做奥数,学中国象棋,诵读《论语》,自学潜水,练习数独……

小孩跟木头一样听不懂,小陈在旁边一遍遍地教他:要使劲拍下去,手拿过来,这样才可以。

从七点到九点,教了两小时拍皮球,依然只能拍两下。

我妈先走了。

后来我也走了。

走在路上我一阵庆幸:妈的两万块真的太值了。

沈女士可能也是这么想的吧。

文/毛利

十年时尚情感专栏作家。长篇小说《我在三十岁的第一年》正在热销,京东、当当、亚马逊有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