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腳後跟疼怎麼辦?

石家莊城市問答達人

跑步有腳後跟疼的情況,可能是萬惡的足底筋摸炎找上你了。為什麼說是足底筋摸炎呢?這又是一種什麼病呢?出現這種病應該怎麼辦呢?下面就一起看看本文的科普。

足底筋摸炎是一種什麼病?

足底筋摸炎是是上並不是一種炎症,而是組織的退化。正常的情況下,跑步或爬山等鍛鍊會使微小的組織撕裂,當不能得到復原時,就會產生疼痛,並且這種撕裂未能如一般運動後組織正常撕裂般在2到3天內得到修復,痛感繼續,即使是站立走動依舊會感覺疼痛。當這種得不到修復的情況繼續累積,累積到一定的程度下,肌肉組織不再修復,甚至還會萎縮。這樣一跑步,就會拉伸原本已經萎縮的的肌肉,出現痛感。簡單一句話總結,跑步後出現腳後跟痛是因為肌肉組織撕裂過度導致無法恢復出現的疼痛。

為什麼會出現足底筋摸炎這個病呢?

其主要的原因有三個:

第一,腳有問題主要因為不正常的腳內外旋,過度運動引起的足弓塌陷都是足底筋摸炎的重要誘因。

第二,日常跑步中穿了不合適的跑鞋,也會導致腳後跟疼痛。

第三,跑步的姿勢不正確。

出現了足底筋摸炎,應該怎麼處理呢?

1、注意休息,停止跑步。剛剛說了,腳後跟痛是因為跑步過度撕裂,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停止跑步,讓腳好好靜養。

2、低強度輔助按摩。放鬆性的按摩,不能是那種粗魯的扯來扯去。

3、冷敷對於撕裂的組織,冷敷的作用不言而喻,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冷熱交替。

4、正確地跑步。跑步容易出現腳後跟痛,可能是因為平時跑步的動作錯誤。不少人都習慣前腳掌著地,這樣的話,不僅會損害你的膝蓋,還會導致腳後跟痛。正確的做法是全腳掌著地,膝蓋稍稍的彎曲就可以了。

什麼時候自己的腳後跟疼痛已經恢復到可以正常運動呢,一般的鑑別方法是當你已經可以以稍快的步速行走至少30分鐘,而沒有任何疼痛時,就可以開始你的恢復訓練了!


點擊右上角“+關注”,每日更新骨科科普知識

如有問題諮詢或不同看法,請在評論區留言


骨科王健醫生

本文醫數特邀嘉賓

中日友好醫院 李石良主任 教授

什麼是足跟痛

足跟痛是多種慢性疾病所致的足後跟疼痛,常見病因有:足跟纖維脂肪墊炎、足底筋膜炎、跟腱止點炎、跟後滑囊炎、跟骨骨刺等。

足跟痛的症狀

跟痛症大多一側發病,也有兩側同時發病者。

特徵性症狀:清晨下床時疼痛最為明顯,稱為“始動痛”。

活動一段時間後疼痛可有一定程度緩解。夜間不痛,如有夜間疼痛就應當與腫瘤、結核或其他病變相鑑別。跟部表面無紅腫,在跟骨內側結節處可有限局性壓痛。

什麼是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是臨床的常見病、多發病,是導致足跟痛的主要原因,佔全部跟痛症患者的80%。

足底筋膜炎是足底筋膜在跟骨附麗區的慢性疼痛疾病。

足底筋膜炎真正的名字應該是足底退行性改變。所以所說的足底筋膜“炎”不是炎症。

足底筋膜炎的病因

足底筋膜炎是因為足底的筋膜收到了過大的張力,從而出現筋膜的退行性變。

除了身體上的原因,越來越多的文獻指出運動時所穿運動鞋前翹也是足底筋膜炎的重要原因之一。足落地時,鞋頭的翹起會給緊張的筋膜額外的張力。

足底筋膜炎的症狀

足底筋膜炎常隱匿起病,病人一般無創傷史,緩慢發病,少數由過度運動而發病。

  • 急性損傷:

①足跟著力處疼痛
②恐懼行走
③檢查見足跟腫脹
④足跟處按壓痛
⑤跛行步態

  • 慢性患者

①晨起下床步行感覺疼痛。②長時間靜止不動後行走出現疼痛。③以上兩種情況出現後行走數步後疼痛有所緩解,但隨著步行時間增長或站立時間增加,疼痛又加劇。④隨著病程的發展任何負重活動都會引起疼痛,患者不能進行跑跳動作,長期站立的病人疼痛可放射至足弓。

醫數

其實你這個情況我們醫學上就叫做跟痛症,也有人叫足跟痛,其實就是蹠筋膜炎。跟痛症的主要臨床表現就是腳後跟疼痛,尤其是走路負重的時候,腳後跟疼痛加重,很多患者發生開步走的時候,或者半夜起來或者凌晨早上起床的時候剛下地非常疼痛,稍微走走路會感覺好一點。這是很多人認為走路走多了跟骨骨刺能磨掉的原因。其實並不是這樣,走路走得多或者跑步跑的多,根骨的骨刺並不會磨掉,疼痛反而會越來越重。跟痛症有很多人,有足部的一些畸形,比如說拇外翻,比如說平足。

如果得了跟痛症,如何處理呢?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休息制動,儘量讓跟骨少受壓,儘量避免負重活動,暫時不要跑步了。最好能夠臥床休息。如果實在無法臥床休息,可以穿腳後跟軟一點的鞋子,比如真空氣墊鞋,或者可以網上買後減壓鞋。

第三,可以局部打封閉。就是在腳後跟的疼痛點局部注射激素,少量的注射激素對於局部的炎症,有很好的效果,但是激素不宜長期注射。

總之,跟痛症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疾病,一旦得了跟痛症,一定要儘早處理,時間拖的越長,好的越慢,複發率就越高。其實對於跟痛症最佳的方法就是早期預防。


骨科袁鋒

你好,跑步腳跟疼有很多的原因,我這邊給您分享純粹通過跑步姿勢不對引起的腳後跟疼痛應該如何解決, 那就是通過校正跑步姿勢,讓自己迴歸正確的跑步。

一個比較大的跑步誤區是,人們穿著厚底避震的跑鞋,不光用腳後跟著地,而且經常胯步,也就是說前面那隻腳的落地點,距離地面的垂直線和你重心垂直線,並不在同一條直線上。這樣,不僅會形成剪應力,對膝蓋造成損傷,還會造成腳後跟兒痛。

如何養成正確的跑步姿勢?我其他的回答有個詳細的解釋,這邊通俗易懂的給你兩個建議,可以讓你有效的,校正你的跑步姿勢,並且避免一些跑步傷痛,第一個建議是縮小你的步幅。

一旦你把步幅縮小,你很難跨步,一旦你不跨步,也就沒了剪應力,進而膝蓋就減少很多衝擊力了。

第二,加快你的步頻。

當你加快步頻的時候,你的雙腳,不得不更快的拉起和落下,進而你的跑步更像原地跑,俗話說,原地跑的姿勢是最正確的跑步姿勢,所以這個也是會讓你遠離腳後跟落地的姿勢,從而避免傷痛。

當然,你需要先找康復醫生,把你目前的腳後跟兒疼痛給康復完畢,再去練習這些動作


跑步學院

若無膝關節外傷史,基本可以判定為大腿肌肉的慢性勞損的病理損害所致。

久坐久站,屈曲髖關節,大腿內收肌群容易勞損形成病理損害,內收肌群上附於骨盆恥骨上下支,下附著於股骨內側和脛骨內上髁,其病態損害可以牽拉膝關節外凸呈O型腿趨勢,上導致盆腔生殖泌尿器官病態如痛經之類的,下導致膝關節下內側疼。

內收肌群病態日久,大腿外展肌群就主動收縮牽拉,以保持腿型直線狀態,這是人體自我調節機制。日久,大腿外展肌群額外做功過多,也容易勞損病態,上可導致臀外側不適,髖關節不適,下可以導致膝關節下外側疼。

內收外展肌群同時病態,可牽拉膝關節更緊,關節腔內壓力升高,腔內各組織因應力升高而發生水腫,在運動中加速研磨,為膝關節進一步病變打下基礎。內收外展導致的膝關節內外側疼痛集中於膝關節正下方疼。日久,膝關節髕骨下的髕下脂肪墊就會滋生炎症,這裡的炎症開始病理損害後,就會向後傳導導致膕窩痠疼,大腿正前正後痠疼,小腿正前正後方痠疼,腳面和腳底疼。

如果膝關節有外傷史,會直接從膝關節髕骨下的髕下脂肪墊發炎開始病理損害。

檢查:1、髕骨推前,大拇指插入髕骨尖下,可揉到髕下脂肪墊,有炎症巨疼,揉動的同時另一人壓揉腳後跟痛點,髕下脂肪墊疼起來腳後跟疼痛消失,則說明是髕下脂肪墊炎症直接導致腳後跟疼。2、踝關節和跟腱之間的脂肪層,用手掐住跟腱前雙側,引出疼痛,同時觸壓腳後跟疼痛,腳後跟疼痛消失,說明是此處引發的腳後跟疼痛。


太原疼痛科學

我以前就腳後跟痛,用了好多方法都沒好,後來有人告訴我一個偏方,我用了,居然2年沒痛了,現在把方子分享大家,就是用15克川芎粉和15克白芷粉,早上把2種粉混合放在襪子腳後跟位置,穿上襪子,到晚上脫下來洗腳和襪子,第二天繼續,我用了1個多月就好了,有腳後跟痛的試試吧。


紅魚吉他

本人專注時尚潮流多年,實在生意人,拒絕暴利,有需要的可以看我空間置頂文章的最後一張圖,看一看總沒有壞處,多瞭解瞭解。

這個問題我也曾經跑步半年的時候發生過。後來改完跑姿後,再未發病。這個痛點(紅色區域)是跟腱的後滑囊位置,發病率相對來講跑者的發病率很高。早上起床下床第一步或者久坐起身的第一步,腳跟後側(跟腱下端後滑囊位置)會非常酸脹/痠痛。嚴重影響訓練和正常走路。

原因:1,跑步過程中在落地時,有的跑者認為是前腳掌跑法更好,後將跟不落地才是正確的,導致跟腱過度反覆拉伸,導致跟腱/後滑囊拉傷,跑步頻率和強度過高,導致拉傷不能及時恢復,所以產生炎症。2,部分跑者認為跑步/推動人體向前的力量來自於“蹬地”的動作,所以跑步的時候後蹬力量過大,導致跟腱吃力;然後在落地階段產生“剎車效應”,跟腱/後滑囊吸收更多衝擊力,導致拉傷,產生炎症。

解決方案:1,跑休,給受傷的跟腱時間休息恢復。這個時間看個人而定,每個人的恢復能力不一樣。,2,冰敷,訓練之後對滑囊、跟腱、小腿肌肉進行冰敷,避免發炎。3,拉伸,跑後針對跟腱深度拉伸。(當然其他的肌肉也要拉伸,跑步後一定要徹底拉伸)4,充分休息。每天睡眠保證8小時以上,不熬夜,正常規律作息,這樣肌肉才能更好恢復。5,改正跑姿:自然跑步的姿勢,篇幅比較長,點藍字的鏈接:【震不驚李小龍】從功夫角度理解跑步姿勢。6,鍛鍊小腿肌肉和跟腱,養成拉伸習慣,讓肌肉儘量放鬆。

老王體育

看了一些回答,是純醫學回答,不算是專業的回答,我這裡想講一講作為跑友,跑步腳後疼是怎麼回事、該怎麼辦。

大體上,跑步腳後跟疼,可以根據嚴重程度,分為三個階段,循序漸進地加以處理。

第一個階段,疼,休息即可。這種情況,大多數屬於初跑者。平時基本上不跑步,偶爾跑一次步,跑量比較大,且跑姿不太正確,從而導致的腳後跟疼。這種情況,不需要太擔心,適當休息一下即可。



等休息好了之後,如果再跑,就需要注意糾正跑姿。導致腳後跟疼,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是落地姿勢不對,以腳後跟作為落地時的著力點所致。初跑者,可以嘗試全腳掌落地,以分散落地時身體的衝擊力。


馬孔多的艾國永


清風細雨細雨中

  很多人跑步之後都會有腳疼的感覺,雖然這不是病,也沒有受傷,但仍會帶來不適。接下來帶大家一起看看,怎樣避免這一問題。

  首先,要選好鞋子。鞋子不合適,可能會導致足部或踝關節得不到足夠的支撐,這不僅容易腳疼,還可能造成扭傷。如果穿的是舊鞋,那要注意腳底和跟部接觸地面時,衝力不能太大,以及鞋底的摩擦力夠不夠。鞋不能穿得太緊,這容易壓迫足部神經,進而引發疼痛。

  其次,不在硬的路面上運動。在水泥或柏油馬路上跑步,地面非常硬,容易產生足部不適。如果生活區附近有草地、樹林,可以考慮從中找到一條適合自己跑步鍛鍊的路線。最好是在操場上鍛鍊,橡膠地面最適合跑步。

  再次,運動前腳也要熱身。眾所周知,跑步前要熱身慢慢進入狀態,但不要忽略了腳部的熱身。可以先步行或慢跑啟動,此外也可做些熱身活動操進入狀態,比如拉伸腳底及腿部的肌肉。腿部肌肉活動開了,也有利於保護足部不受傷。

  最後,運動要量力而為。通常來說,有痛感往往是身體向你發出的某種信號。如果跑步後感到腳疼,應當分析一下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如果硬撐著繼續鍛鍊,反而可能造成進一步損傷的危險。如果打算延長跑步鍛鍊的距離,應該逐漸增加,切忌一下子提升,要讓身體慢慢適應更長的距離和更大的運動量。

  此外,平時也要多注意足部保養,比如每天在泡腳水中加入一些剩茶葉等。

  更多運動相關資訊,猛戳頭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