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三大镇山剑:一把镇峨眉山,一把镇剑门山,一把不知镇哪座山

镇山剑,指的是藏于山中的剑。古人认为,山中有妖,山亦有灵,可成凶,可乱世,故古代帝王常造剑插或埋于山中,以镇山妖,夺山灵,以保国泰民安。下面就说说古代文献中记载的三把镇山剑,一把镇峨眉山,一把镇剑门山,一把不知道镇的是哪座山。

古代三大镇山剑:一把镇峨眉山,一把镇剑门山,一把不知镇哪座山

刘祜剑。东汉安帝刘祜所铸之剑,无剑名,藏于峨眉山中,以镇峨眉山。【梁】陶宏景撰《古今刀剑录》:“安帝祜,在位十九年。以元初六年(119年),铸一剑,藏峨眉山,疑山王也。”刘祜是一个傀儡皇帝,也是一个糊涂皇帝,元初五年(118年)六月,高句丽与秽貊侵略东汉的玄菟郡,致使边地动荡。有“高人”怀疑是峨眉山作乱,于是刘祜命铸一剑,藏于峨眉山中,以将峨眉山镇住。峨眉山镇没镇住不知道,反正剑铸成之后,刘祜仍然把宫里宫外搞得一团糟,最后自己也年纪轻轻就死了,死的时候才32岁。

古代三大镇山剑:一把镇峨眉山,一把镇剑门山,一把不知镇哪座山

刘禅剑。三国时期蜀主刘禅所铸之剑,无剑名,插于剑口山中。【梁】陶宏景撰《古今刀剑录》:“后主禅,延熙二年(239年),造一大剑,长一丈二尺。镇剑口山,往往人见光辉,后人求之不获。”古书中所说的“剑口山”,当为今剑门山,此山自古有“天下雄关”之称。大剑山和小剑山如同两扇大门,东临嘉陵江,西接五指山,绵亘一百多里,北面全是千仞峭壁,南面山峰林立,如同两排巨剑。两山之口,即为“剑口”。刘禅铸的这把剑够大,长一丈二尺,三国时期一丈是242厘米,一丈二尺就将近三米了,往山上一插,剑光照出很远。蜀国灭亡后,有人想取走这把剑,剑却不见了,不知被谁拿走了。

古代三大镇山剑:一把镇峨眉山,一把镇剑门山,一把不知镇哪座山

镇山剑。十六国时期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所铸之剑,剑铭“镇山”。【梁】陶宏景撰《古今刀剑录》:“道武帝珪,以登国元年(386年),于嵩阿铸一剑,铭曰‘镇山’,隶书。”拓跋珪铸此剑,是在他被拥为代国国王之年,他铸此剑的目的是为镇“嵩阿山”,借以治乱。但这个“嵩阿山”到底是哪座山?查了半天也查不到。拓跋珪得到的是以贺兰部为首的部落支持,难道“嵩阿山”指的是贺兰山?不敢下定论。(找不到剑的相关图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