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甄嬛被康熙帝赞为“有福之人”历史上甄嬛幸运的一生

都说熹贵妃是一个有福之人,其实,这绝非空穴来风,而是言之凿凿,言之有据。

根据之一是金口玉言。说熹妃有福,不是市井传出来的,而是康熈皇帝说出来的。

事情发生在康熈六十一年七月十二日,正是牡丹花盛开的季节,胤镇把父皇康帝请到雍亲王住地狮子园,赏牡丹花,其时,12岁的弘历随父王一同觐见康帝。康熙帝看见这个孩子长相俊美,又聪明伶俐,十分喜爱。弘历也很长脸,给爷爷背诵了周敦颐的《爱莲说》,一点不磕巴地背通完,康熙帝大喜,感到后继有人,十分高兴。于是,说了一句语惊惊四座的话,说弘历历“福将过予”。就是说,这个孩子的福气将超过我。然后,他命令雍亲王嫡福晋,把弘历的亲生母亲叫来要看看。熹妃就这样,第一次拜见了自己的公公康熙帝。康熙帝看到熹妃之后,有什么反应呢?资料《清列朝后妃传稿》这样记载:“皇祖连谓之有福之人”。意思是说,康熙帝看了儿媳妇之后,当时就笑了,连连说她是有福之人。

甄嬛传:甄嬛被康熙帝赞为“有福之人”历史上甄嬛幸运的一生

那么,这一次狮子园牡丹台相见,对于熹妃来讲至少有两大收获:第一,提高了自己的政治地位,最重要的是借此给自已的儿子带来了福运。也就是说,康熙帝想通过熹妃的相貌,来预测一下她的儿子弘历将来的命运,是否是一个可以托付江山社稷的人。为此,乾隆帝即位后感慨地说:“仰窥皇祖恩意,似已知子异日可以托付,因欲观圣母福也。”(《乾隆帝御制诗文集》)第二,获得了“有福之人”的称号。康熙帝的这番话,不胫而走。不仅王府上下尽人皆知,就连皇宫大内也传开了。这可能是胤禎出于自己政治目的而宣传的,尤其是弘历即位后,把这段对话记录在案,产生了尽人皆知的效果。

根据之二是熹妃在宫中的地位不断攀升。本来,熹妃入宫有两个致命的弱点,一个是出身不高。她的父亲是一个四品典仪官,也就是一个厅级干部,这在等级森严的皇宫之中,是不占优势的。我们在《甄嬛传》中,看到华妃飞扬默扈,丝毫不惧怕皇后,就连皇帝也要让她三分,就是因为华妃的哥哥年羹尧握有重兵,是皇帝的股肱大臣。事实就是这样,以熹妃这样的出身,想要在宫中占有一席之地,那是很难的。二是她的长相实在让人难以恭维。我们不妨看看熹妃的历史画像,方盘大脸,方面大耳,浓眉大眼,女人男相,也难怪康熙帝看到之后,会笑着说她,确实不是一个美人胚子。

甄嬛传:甄嬛被康熙帝赞为“有福之人”历史上甄嬛幸运的一生

所以,直到雍正八年,熹妃妃才晋升为贵妃。尽管如此,熹妃在宫中的地位还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据资料考证,到雍正三年,嘉妃就已经成为宫中的二号人物,帮助皇后打理后宫;到雍正九年,中宫皇后病逝,熹贵妃总理后宫,大权独揽,成为后宫堂堂正正的头号人物。这等福运,不得不说得益于当年公公康熙帝的金口御封。

,根据之三她虽然失去了丈夫,但是,她的儿子做了皇帝,自己成了皇太后,比之以前,就更加加享福了。

主要表现是:

第一,多次在儿子的陪伴下游山玩水。乾隆帝出巡是有名的,有好多微服私访的记载。其实,乾隆帝每次出巡,都是打着孝敬母后的旗号。《啸亭杂录》记载:“纯皇侍奉孝圣宪皇后极为孝养,每巡幸木兰、江浙等处,必首奉慈舆,朝夕侍养

四次南巡:乾隆十六年、乾隆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乾隆三十年,共四次出巡,总天数近500天。

三次巡幸五合山:乾隆十一年、乾隆十五年、路二十六年,共三次,达到100余天

四次东巡泰山:乾隆十三年、乾隆二十一年、乾隆三十六年、乾隆四十一年,共四次,达180余天

两次巡盛京,也就是沈阳:乾隆八年、乾隆十九年,共两次、达到260天

甄嬛传:甄嬛被康熙帝赞为“有福之人”历史上甄嬛幸运的一生

此外、乾隆帝还陪着母后到避暑山庄29次。可以想见、每次出巡,浩浩荡荡,朝廷要花费大量银两,地方官还要极尽报效之能事,使得太后享尽了人间富贵。

第二、太后过生日、靡费无度。熹贵妃做皇太后时是44岁,之后,她做了42年太后。在宫里,儿子给她做了几个十年整寿:乾隆十六年60大寿、乾隆二十六年70大寿乾隆三十六年80大寿。每次整寿,宫廷内外,大加庆祝,靡费无度。

这样看来,熹贵妃确实是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有福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