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憶中的村辦學校和民辦代課教師們(四)

課桌椅的變遷史

我們村辦學校剛剛建成時,就像一個新成家立業的貧困人家,除了房子新、院子新、圍牆新、廁所新之外,教室裡和操場上都是空空蕩蕩的,如果用家徒四壁來形容,那真的是恰當不過了。

學校的教室最早連最基本的課桌椅都沒有,學生大多數是自己帶小板凳、小木墩去上學的,帶小椅子的那是極少極少的。當然,嫌麻煩不願意帶的學生也有,他們最省事的辦法就是在教室裡放一塊平整一點的石頭,權當坐位了。這樣,就難免發生調皮搗蛋的孩子藉著早飯午飯的空隙,偷換了別人較為平整的石頭坐位,就此引發學生之間吵嘴和打架的事也時常發生,甚至有的驚動了雙方父母來學校調解,但是,那時候的家長們好像都比較明理,也不用老師說多少,他們就一見面和解了,這也許是因為他們在生產隊裡共同勞動,而交流的多、感情深的緣故吧。

由於剛剛建成的教室裡沒有桌子,學生上課時就把小石板放在自己的膝蓋上,膝蓋就是我們的課桌。坐的當然是他們自己帶來的小板凳、小木墩,即使這樣的條件,孩子們都天天高高興興、快快樂樂地去上學的。由此我想,快樂其實很簡單,這並不需要多麼富有的條件,多麼優越的環境的。

困難是可以克服的。沒有課桌椅,我們的老師開始自己動手,利用自己休息的時間,甚至是課間時間,抽空挑水,活泥,脫坯,搭起了泥的坯臺子,學生就有了可以趴著在上面寫字的課桌了,同時,又用長長的木板搭建了學生坐著的木板凳子,這樣,我們就不用帶著小板凳來學校了。我們上學再不用帶小板凳、小木墩了,只揹著書包去學校,就覺得是很幸福和快樂的事情了。我記憶中的村辦學校和民辦代課教師們(四)

後來,隨著水泥的普及使用,就有了水泥板搭建的課桌,在這期間,有一段時間是老師們自己動手,利用週六週日休息時間,對水泥課桌進行了美化,那就是當時流行的紙漿課桌。這是在水泥板的課桌加上了紙漿,塗上黃漆,製成了桌面平整光滑、坐著又挺舒服的紙漿課桌,應該說,這都是老師們除了備課上課外,自己動手,付出汗水和智慧換來的學校辦學條件的慢慢好轉。到70年代末是80年代初,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我們村裡的學校辦學條件才進一步好轉,課桌椅才最後變成今天這樣的木製課桌椅的。

從我們村辦學校課桌椅的變遷史可以看到,民辦教師們在我們國家特別困難時期,一邊教書育人,一邊生產勞動,還抽出休息時間,建設美化著他們教育教學工作的陣地、學生成長的家園,他們是怎麼樣付出和堅守,沒有對孩子高度負責的態度,沒有國家和社會的熱愛,沒有對教育事業的滿腔熱情,這真的是難以做到的,這也正是他們的可佩可敬可愛之處。我記憶中的村辦學校和民辦代課教師們(四)

未完待續,歡迎網友朋友關注下一期內容,期待您提出寶貴的點評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