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的帳篷醫院如今化身壇城

2010年4月14號,青海玉樹發生了7.1級地震,兩千多人遇難,州府所在地結古鎮90%的民房倒塌。震後中國建築學會組織多位國內一線的建築師,在玉樹進行了一次公共項目的集群設計,包括博物館、行政中心、市民廣場等等。

現在這些建築都已經投入使用,它們給玉樹帶來了什麼樣的改變?

當年的帳篷醫院如今化身壇城

當年的帳篷醫院如今化身壇城

2010年的玉樹地震,震中在結古鎮,而結古鎮的中心,是格薩爾廣場。地震的時候,玉樹的精神地標,巨大的格薩爾王雕像沒有被摧毀,人們說,格薩爾王雕像不倒,玉樹就還在。而地震之後,建築師周愷接到了重修格薩爾廣場的任務。

當年的帳篷醫院如今化身壇城

“我希望建築和環境是相融的。”

——周愷

當年的帳篷醫院如今化身壇城

玉樹市中心的廣場上豎立著一座巨大的格薩爾王雕像。雕像地震前就在這裡。格薩爾王是蓮花生大士的化身,是藏族人的精神信仰。

當年的帳篷醫院如今化身壇城

地震之後,建築師周愷接受了改造格薩爾廣場的任務。

當年的帳篷醫院如今化身壇城

“實際上這個建築,已經有一個主角,就是格薩爾王的雕像,這個在當地群眾中他就是心中的神,就是他們的信仰的一個集中表現。所以我不覺得在它邊上的建築要去過多地表達,我覺得它應該形成一個背景,一個烘托。同時我也希望這個建築是跟周邊的大環境,山、天空、河流融在一起。”

當年的帳篷醫院如今化身壇城

建築師以簡潔含蓄的“一點一線”來與四周的城市和遠山對話。

“一點”在廣場的中間。在保持格薩爾王雕像位置、角度不變的情況下,抬高雕像下的基底,並在基底下設置了格薩爾王文化展覽館。

當年的帳篷醫院如今化身壇城

“基座是一個八角形的,上面做了一些浮雕呢,全是當地的藝術家來做的。”

當年的帳篷醫院如今化身壇城

當年的帳篷醫院如今化身壇城

“這邊其實我覺得,它的這種宗教感會更強一點, 其實是按照壇城的方式來做的。壇城是一個概念,就是這個方和圓的圖形,其實就是跟我們說的天圓地方是一樣的。一個適合於他們轉經,還有一個他們也覺得這是一個比較吉祥的圖案。”

當年的帳篷醫院如今化身壇城

“因為有轉經的要求,用比較小的石塊做成一個肌理,它也不是太滑,也不是那種光光的石板,也不是特別起伏,這樣你走起來就比較費勁。”

當年的帳篷醫院如今化身壇城

“一線”指廣場南側的一組長條形建築。包括城市規劃展覽館,檔案館等功能。建築上幾乎沒有任何雕飾,岩石粗獷的肌理與遠山融為一體。

當年的帳篷醫院如今化身壇城

“邊上會有一些樓是蓋得比較高,站在廣場裡如果看出去,那些建築其實對廣場的氣氛是有一定的破壞。所以我們是希望用建築跟後面的居住區形成一個分割,也給這個前面的廣場有一個背景,這樣看過去,看到了建築之外呢還有遠處的雪山、天空,可以把這個氣氛烘托得更好。”

當年的帳篷醫院如今化身壇城

“我們建築所用的這個材料,裡邊有鋼筋混凝土的抗震結構,外邊用的材料都是當地山上取來的石材。”

當年的帳篷醫院如今化身壇城

“實際上它裡邊有三個院,通過這幾個院子來組織空間,也解決了他們的一些功能問題。”

當年的帳篷醫院如今化身壇城

廣場建好後,人們很快恢復了地震前繞著格薩爾王雕像轉經的習慣。這讓人又想起地震時人們常說的那句話,格薩爾王雕像不倒,玉樹就還在。

導演手記

坐在格薩爾廣場上,看到玉樹的四周都是山,鴿子撲稜稜地從廣場上空飛過。你幾乎要認為它是隔絕和與世無爭的,但轉眼又能看到很多與外界有趣的連接。

廣場旁剛擺出一排共享單車,人們正在躍躍欲試。

當年的帳篷醫院如今化身壇城

店裡放著的音樂,是電影《速度與激情》的演員保羅·沃剋意外去世後,朋友們製作的紀念歌曲:

It's been a long day without you my friend

And I'll tell you all about it when I see you again

We've come a long way from where we began

Oh I'll tell you all about it when I see you again

• END •

旁白 : 田川 導演: 毛璇 攝影: 劉崢 攝助:李仇豪

當年的帳篷醫院如今化身壇城

  1. 編輯:設計娘、蒙小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