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鑑賞和收藏鈞瓷?


鈞瓷始於唐、盛於宋,產於許昌之禹州市神後鎮,是中國古代五大名瓷之一,並以其獨特的釉料及燒成方法產生的窯變神奇而聞名於世。

真鈞瓷觀之如景,叩之如馥磬,瑰麗奪目,濃豔晶瑩,加之燒製難度,“十窯九不成”,使得鈞瓷價值連城,稱為“鈞與玉比,鈞比玉美”、“黃金有價,鈞無價”。

宋鈞窯月白釉出戟尊,高32.6cm,口徑26cm,足徑21cm。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唐宋元明清民國近現代,鈞瓷幾乎沒斷過代,且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特徵。

唐代鈞釉是在黑色釉上點綴有大塊的藍白釉斑,或在藍白釉上點綴有大片的黑色釉斑,也有在黑釉上全施藍白釉,其釉色變化黑白藍相間,黑裡1,活潑多變,主要以鐵為著色劑,這種釉瓷古人稱之為“花瓷”。

宋徽宗時期在禹州城內古鈞臺附近設立官窯,專門為皇宮燒製御用瓷器,主要品種為各式花盆、鼓釘洗、出戟尊等陳設用瓷,史稱“鈞官窯”,併成為後世所稱的宋代五大名窯之一。

元代鈞窯生產以日用的盤碗為主,質量較粗糙,沒宋時精細。明朝後期由於犯了神宗皇帝朱翊均的名諱,鈞瓷被勒令停燒。

到了清末,神後有盧家開始試驗仿燒鈞瓷,但產量很小。

新中國建立之後,經反覆研究和科學實驗,在古鈞瓷工藝基礎上創造出了眾多的鈞瓷產品,“進窯一色,出窯萬彩”。品色最出色悅目的有硃砂紅、梅子青、雞雪紅、胭脂紅、丁香紫、玫瑰紫、茄皮紫、葡萄紫、蔥翠青、天青、月白等,且紅裡有紫,紫中有蘭,蘭中泛清,青中透紅,五彩滲化。所產名貴鈞瓷出口美國、日本、法國、英國。

古鈞窯的鑑定分四個方面內容:一是辯真偽,二是斷時代,三是定窯口,四是估價值。

古鈞窯鑑別要注意以下幾點: 

1、看胎質,鈞窯由於是用還原焰燒成的,因此,無釉的胎質表面(主要是器物足部)一般呈醬黃色。

2、看造型,鈞瓷的造型明代以前多為生活用品,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3、看工藝,古鈞瓷製作為手工成型,諸窯是手拉坯和印坯。  

4、看釉色,從時代特徵看,鈞瓷的不同時代有不同的釉色,如唐代是黑釉藍斑,宋代的紫紅花釉,宋元兩代的天青、天藍、月白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