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電商生於風口,死於趨勢

社交電商生於風口,死於趨勢

隨著互聯網對我們生活的不斷深入,幾乎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經歷了互聯網的改造,而在社交領域的改造則表現的最為深刻。社交電商也因此開始進入我們的視野。當然自誕生以來,這個行業就伴隨著諸多的爭議,或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社交電商並沒有對傳統的電商帶來根本上的顛覆,曾幾何時,在經歷了模式的混亂和發展的瓶頸之後,社交電商雲集微店以涉嫌傳銷的名義被當地監管部門開出了罰單,這一事件也暴露出了雲集微店自身運營模式的困境,更是讓人看到了其中所隱藏的行業痛點。

社交電商生於風口,死於趨勢

事實上,社交電商這種模式早已有之,初期最簡單的社交電商模式就是網紅直播賣貨。傳統的交易型的電商模式往往是現有消費者的需求,然後再產生購買的行為,但是到了社交電商這裡,這個順序被顛倒了,先有了社交的鏈接,之後再產生購買的行為,這種新的商業模式一定程度上是強化了社交的屬性,通過強調社交的行為從而刺激了消費者的購買需求。這種新型的購物方式具備自己新的特徵。首先是將社交作為一個流量的入口,深耕社交從而產生交易行為。其次與傳統的電商相比,社交電商的獲客成本小了很多,社交過程中人與人的層層分享所產生的裂變,為平臺帶來了更多的流量入口。從目前主流的社交電商模式來看,以拼多多為代表的拼團模式和拉下線模式是社交電商最主流的兩種模式。

社交電商生於風口,死於趨勢

拉下線模式的代表也是不勝枚舉,儘管在這種模式之下,我們也能夠看到一些特賣的商品,但是所謂的購物優惠券也只能由店主才有權利享受到,這樣就帶來了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如果沒有辦法享受到優惠券,那麼這個平臺和其他平臺的區別就沒有辦法顯示出來。而想要擁有優惠券,就必須首先成為店主,這樣一來,很多人擠破頭成為店主的原因就不僅僅只是為了拿到一點優惠那麼簡單,而是想要在這裡賺到錢,所以這些店主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消費者。因此到了最後,這種層層裂變積累客戶的模式最終會使得會員的泡沫越來越膨脹,到最後分崩離析也是必然的趨勢。

社交電商生於風口,死於趨勢

社交電商生於風口,死於趨勢

監管到目前為止,兩種形式的社交電商都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是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質量問題、售假問題、倉儲和物流耗資巨大甚至和傳銷關係不清不楚,這些都嚴重製約著行業的發展。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深入,由此衍生出的一系列的社交電商形態,但是至今為止,尚沒有一個巨頭誕生。行業未來會朝著一個什麼樣的方向發展,一切還需要時間 來給出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