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溫陽,化瘀,理氣三法治療胃食管反流病及胃輕癱的探討

什麼是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臨床上最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它的最典型的臨床表現如下:胃部灼熱,胃酸反流,吞嚥困難,咽部異物感(也被稱為癔球症),吞嚥疼痛,噁心等。

所謂胃灼熱,是指胸骨後的燒灼樣不適感,多在餐後出現,進食高脂肪食物,或飽腹,會使這種症狀加重;體位前傾也會加重這種症狀;當然,部分食物例如番茄醬、巧克力、咖啡、茶、酒精——亦會使這讓人難受至極的“灼燒辣痛感”直線飆升。

使用溫陽,化瘀,理氣三法治療胃食管反流病及胃輕癱的探討

灼燒辣痛感

說完典型症狀,再聊聊非典型症狀,如果說典型症狀是指“食管內症狀”,那麼非典型症狀則是指“食管外症狀”:

例如慢性咳嗽,哮喘,支氣管炎,口臭,耳鼻喉症狀,以及非心源性胸痛等等。

胃食管反流病有三個比較重要的後果:食管潰瘍,食管狹窄以及食管癌。

如何診斷這個胃食管反流病呢?一般來說主要依賴於三個檢查:PPI(質子泵抑制藥,例如奧美拉唑,泮托拉唑,蘭索拉唑等等)試驗,上消化道內鏡檢查,以及24小時食管PH監測。

這三種檢查各有利弊,互為補充,PPI試驗的敏感性達78%,但是特異性僅為54%;上消化道內鏡診斷的敏感性低於50%,但是特異性高達90-95%。

PPI試驗比較簡單,就是讓患者服用標準計量的PPI,一日兩次,療程為1-2周,如果患者症狀顯著減輕了,那麼就有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病,若不減輕則可能有“酸”以外的因素參與或不支持GERD 診斷,它的敏感性高,可特異性查,可以用它來做初篩,減少漏診率。

上消化道內鏡檢查的敏感性差,卻特異性高,所以,可以用它來做進一步診斷,減少誤診率。

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病機是,下食管括約肌(LES)壓力降低,而LES壓力的降低,又與胃輕癱,LES鬆弛等等相關。

使用溫陽,化瘀,理氣三法治療胃食管反流病及胃輕癱的探討

胃食管反流病

簡單聊聊胃輕癱

所謂胃輕癱即是指胃排空延遲,但是胃部及遠端腸段沒有發現梗阻!胃輕癱和消化不良的患者存在重疊現象,25%-42%的消化不良患者伴隨有胃輕癱。

胃輕癱的典型症狀為餐後噁心,嘔吐,打嗝,胃部不適合和疼痛,而且也容易導致胃酸的反流,而反流又會造成灼燒感,一言以蔽之,就是胃動力不足。

三種法

從這點來看,其實西醫和中醫在治法上是有相通之處的,例如,抑制胃酸分泌,西醫用質子泵抑制劑,例如奧美拉唑,泮托拉唑,蘭索拉唑;制酸止痛,中醫用海螵蛸,瓦楞子,牡蠣;西醫用鋁碳酸鎂來保護和修復胃黏膜,促進潰瘍面的修復,中醫用白芨來收斂止血,消腫生肌;西醫用多潘立酮片來促胃運動和止嘔,中醫用陳皮、枳實來理氣、消積。

使用溫陽,化瘀,理氣三法治療胃食管反流病及胃輕癱的探討

陳皮

但是上述方法都只是治標的方法,無論中藥、西藥都容易出現突然停藥,症狀反彈的現象,這是因為藥物對壁細胞的長期抑制突然解除後,容易導致其分泌更多的胃酸。

所以我們去看《傷寒論》中對五大瀉心湯(瀉心湯,黃連瀉心湯,半夏瀉心湯,生薑瀉心湯,甘草瀉心湯,附子瀉心湯)的適應症的描述,鮮有對舌象,脈象的描述,這其實是一個優點,讓我們不被亂花迷人眼,不被旁枝末節牽絆住,直抵本真。

所以,在解除心下痞的諸方中,乾薑或者生薑是必備之品,它們是鼓舞胃氣,溫補脾陽最基礎的藥物。其中乾薑長於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生薑長於溫中止嘔,化痰除飲;而經常和乾薑、生薑搭配的,則是具有溫通經脈能力的桂枝,以及下氣除滿的厚朴,理氣、破氣、消積的枳實。

我們可以將這種組方之法簡單概括為溫陽+化瘀+理氣,然後我們再在這個方法的基礎上,根據舌脈加減清熱,滋陰、益氣、化溼、化痰藥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