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人物-惠士奇,清經學家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每天認識一個歷史人物,歡迎各位路過的朋友,留下你們精彩的評論。

緣起詞彙:

珩璜

[ héng huáng ]

詳細釋義

指雜佩。

《詩·鄭風·女曰雞鳴》“雜佩以贈之” 毛 傳:“雜佩者,珩、璜、琚、瑀、衝牙之類。” 陸德明 釋文:“珩音衡,佩上玉也;璜音黃,半璧曰璜。” 北周 庾信 《周安昌公夫人鄭氏墓誌銘》:“珩璜節步,藻火文衣。” 宋 蘇轍 《西掖告詞·曾祖母李氏燕國》:“珩璜之節,動必以時。” 清 惠士奇 《除夕寫懷》詩之一:“匔匔偕先後,雜珮鳴珩璜。”參見“ 珩珮 ”。


  • 惠士奇

惠士奇(1671-1741) 清經學家。字天牧,一字仲孺,晚號半農,人稱紅豆先生。江蘇吳縣人。康熙四十八年進士,官編修、侍讀學士,曾典試湖南,督學廣東。雍正間,以召對不稱旨,罰修鎮江城,以產盡停工削籍。乾隆初,再起為侍讀。傳父惠周惕之學,撰《易說》、《禮說》、《春秋說》,蒐集漢儒經說,徵引古代史料,加以解釋,方法較宋儒為縝密,但較拘泥。

每日人物-惠士奇,清經學家

惠士奇

生平

惠士奇,清學者、文學家。字天牧,又字仲孺,號松崖,又號豐農,學者稱紅豆先生,吳縣人。惠周惕子,惠棟父。康熙五十年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編修,兩次擔任會試同考官。康熙五十九年,充湖廣鄉試正考官,接著提督廣東學政,倡導讀經。雍正初年,命惠士奇留任。應召入對,雍正不滿意,罰他去負責修築鎮江城,資金不濟停工,削籍歸裡。乾隆元年(1735)恢復為侍讀,免除修城欠款。叫他纂修《三禮》。過了四年,告老回鄉,卒於家。士奇師承家學,盛年在繁雜的政務之暇,兼治經史。晚年,對“經學”尤有研究,極力矯正漢儒王弼以來空疏說經的弊病;在註疏禮制方面,在古音古字上,不讓以往一些似是而非的說法再出現,並援引諸子百家之說,來相互引證所以這樣制定的深刻涵義。對《春秋》、《大學》等都有深入、獨到的研究。他的著述很多,有《易說》六卷、《禮說》十四卷、《春秋說》十五卷、《大學說》一卷、《交食舉隅》三卷、《琴笛理數考》四卷。長於賦,清聖祖嘗問廷臣誰工作賦,蔣廷錫以王頊齡、湯右曾與士奇對。其詩沈德潛謂為“近唐人,以自然為宗。”著有《紅豆齋詩文集》。


分享知識,共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