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濱州小麥收穫期預計集中在6月9日-18日

濱州日報訊 5月25日,全市種植業管理工作會議召開。會議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交流經驗做法,安排部署五項重大任務,加快推進全市種植業高質量發展。

2017年,全市種植業系統凝心聚力、銳意進取,糧食生產克服小麥條鏽病、乾旱、乾熱風、風雹、玉米高溫熱害等諸多不利因素影響,總產達到71億斤,再創歷史新高。累計建設糧食高產創建示範方87萬畝,順利完成省政府下達的建設任務。3個縣承擔實施了糧食高產創建平臺產業發展項目,種植業結構優化調整步伐不斷加快,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得到全面落實。

會議指出,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全市種植業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的重大任務主要是努力奪取夏糧豐收,加快推進糧食高產創建平臺項目建設,著力優化種植業結構,全面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突出抓好農情信息工作。

預計我市今年小麥收穫期主要集中在6月9日—18日,各級農業部門將積極抓好麥田後期管理,安排農技人員深入一線為農民提供技術指導和服務;抓好農資調度供應和農機具的檢修供應;加大玉米“一增四改”技術推廣力度,確保一播全苗;抓好春棉劃鋤、滅草及棉蚜、棉鈴蟲的防治工作。堅持強化產能,突出口糧,加強糧食高產創建示範方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提升耕地質量,實現“藏糧於地”;集成推廣良種良法配套技術,實現“藏糧於技”;大力推廣控水、控肥、控藥節本增效技術,走綠色可持續發展路子。在確保糧食生產穩定的基礎上,不斷擴大優質專用小麥種植規模,適度調減籽粒玉米麵積,鼓勵開展玉米與大豆、花生等作物輪作,逐步擴大“糧改飼”規模,扶持發展具有區域特點、比較優勢明顯的特色高效作物。創新農業保險經營服務模式,完善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持續推動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積極推進冬棗、鴨梨等地方特色產業保險納入國家財政補貼範圍,在全市基本建立起覆蓋廣泛、保障有力、運轉高效的農業保險保障體系。進一步加強農情信息工作,強化農情信息調度時效和報送質量,規範災情信息報送程序,加強組織領導和隊伍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