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像飘落的樱花一样美丽”,樱花与神风特攻队不得不说的故事!

为什么一群社会的顶尖精英会参加送死的“神风特攻队”? “樱花”怎么成为“死亡美学”的代言?军国主为何会在日本生根发芽,最终走向毁灭!这一切悲剧的开始—樱花。

“樱花”这一美学符号在日本古代和近代历史上,对日本人的民族和身份认同具有重大意义。本书通过分析“樱花”文化的象征意义和发展历程,从美学的角度解释了日本军国主义是如何利用和操纵了“樱花”这一美学符号,灌输极端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将青年精英们送上自杀式袭击的悲剧之路。

“死亡像飘落的樱花一样美丽”,樱花与神风特攻队不得不说的故事!

一、“神风特攻队”和“神风特攻队”队员

二战后期,太平洋战争打响,日本内外困,大势已去。为了挽救战败的局面,日本军部提出建立一个“神风特别攻击队”。之所以命名为“神风”是因为历史上忽必烈两次东征日本,都因为海上突来的咫风而告吹,日本人认为这是“神风”。所以在又一次必败的战争局势中,希望再现“神风”的神话。“神风特攻队”的作战方法,是在飞机上安装大量的烈性炸药,一旦发现敌军的目标,就连人带机一起撞过去,同归于尽。因此“神风”也成为了“胆大”“鲁莽”的代名词,神风特攻队队员也也被认为是一群狂热甚至残暴的极端分子。但实际上,这些特攻队员很多都毕业于东京大学、京都大学这样的名校,是一群饱读经典著作、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才俊。在日本打开国门,加入到全球化浪潮的年代,他们阅读了大量哲学、社会学和文学巨匠的作品,博览群书,有强烈的求知欲,是一群主动思考,积极感受那个年代各种思潮的有志青年。对他们的留下的文字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大量的手稿、日记和书信记录着他们的内心独白。这些文字中看不出什么极端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的思想,相反,他们厌恶极权,反对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然而,这些队员在手稿中都反复提到“樱花”:觉得自己要向樱花一样“正直、自然、纯洁,美丽地死去,芳香永存”;觉得就应该化作樱花,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奉献自己。他们将“神风特攻队”的送死的行为,看成了“像樱花飘落一样”浪漫的“为国捐躯”。“神申风特工队”的运作也利用和强化了这种“死亡美学”,用樱花相关的名字给特攻队编队命名,在飞机上画樱花。小型的滑翔机被称为“樱机”,炮弹被称为“樱弹”。神风队员出发之前军装上插着樱花枝,这些都让这些年轻人们更加相信这本来极端和疯狂的“自杀式袭击”是一场浪漫的战斗。于是,得出结论:让这些年轻人自愿赴死的不是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而是被美化了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军国主义分子利用“樱花”美化和掩盖了他们的罪恶,利用了年轻学生的天真和理想,把这些青年才俊送上了不归路。

“死亡像飘落的樱花一样美丽”,樱花与神风特攻队不得不说的故事!

二、“樱花”在日本的重要意义和如何被军国主义化

1.樱花在日本的深刻意义

日本被称为“樱花之国”,但实际上,樱花一开始并不是日本的国粹,只有在民间,才有樱花的赏花活动。这个时候樱花代表着春天,代表着希望,代表着青春、爱情和生命力。后来,随着日本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贵族开始转而为樱花写诗,为樱花作画。他们相信樱花是日本独有的花,吟诵樱花,就是吟诵日本,是文化自强。从此,樱花从下级社会

全面走入上流社会,衍生出纯真、正直、财富和权力的意义,成为日本全体国民文化的一部分。在古代,日本被强大的中华文化压制,到了近代,中华文化相对式微,西方文明崛起,日本又把膜拜和模仿的对象换成了西方。日本只能在在夹缝中艰难力寻找和强调能自身的独特性,巩固政权的稳定。最重要的努力之一,就是思想上将天皇神化,树立“天皇崇拜”,用神权统治进行政治宣传。军国主义也是日本在寻求自己民族独特性的过程中产生。当日本建立军队,尤其是取得了‘旧俄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两战的胜利之后,获得了树立国威的存在感。军国主义的治国纲领得到进一步强化。日本追求自我民族特色的思想也就随之滑向了一种“大和民族是优等民族,比其他民族都优秀”的极端民族主义。“天皇崇拜”和军国主义都是日本树立自身民族身份的结果,两者互相作用,互相强化。军队听命于最高权力者天皇,是天皇领导的军队,天皇不必受制于国会和政府,可以直接领导军队。一方面强化了军国主义,一方面也是宣扬了天皇的绝对权威。军队是神领导的军队,为了天皇死去就是为神献身。为了强化宣传这种信念,在日本皇宫附近,建造了著名的“东京招魂社”,也就是现在的“靖国神社”。

“死亡像飘落的樱花一样美丽”,樱花与神风特攻队不得不说的故事!

2.樱花代表的“死亡美学”

在将樱花和军国主义连接起来的过程中,靖国神社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代表日本文化独特性的“樱花”作为绝佳的政治宣传素材,不知不觉中和天皇崇拜、军国主义连接起来。靖国神社种植樱花来渲染氛围,渐渐樱花本身也成了死去军人“忠魂”的代名词。这样,樱花的本来的积极意义被扭曲,樱花所象征的“生命力”和“珍惜短暂的生命”也被渐渐偷换、扭曲,变成了“死亡像飘落的樱花一样美丽”和“忠于信仰的灵魂会幻化成樱花”的死亡美学,成为政治宣传的重要要素,让民众不知不觉之中就被灌输,“像樱花一样去死”是美的,浪漫的,理想化的,最终让民众对樱花的意义产生了误识,军国主义和爱国情怀傻傻分不清楚,思想被意识形态灌输给扭曲了。青年们本来就属于富于热情、理想和抱负的人群,因此这种思想灌输,对青少年人群的的影响就尤为严重。樱花的传统的积极意义中,关于对纯洁、对青春、对爱的部分很容易打动年轻人,同时夹杂了军国主义邪恶目的的“死亡美学”也打包被灌输进了这些年轻人的脑海之中。越是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精英,这种“像樱花一样死去”的浪漫主义思想倾向就越严重。虽然他们读过很多书,具有全球视野,却仍然不能抵挡这种浪漫化对思想的影响,对价值观的渗透。军国主义利用了青年的梦想和理想主义,把他们送上了死亡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