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变拖延习惯?

七点半就好

改变拖延习惯,从自控力开始

会拖延往往都是自控力不足,拖延是什么情况?

这件事做到一半就去做另外一件事,最后这件事没做好,那件事情没做好,每件事情都拖延了

改变拖延习惯就简单的方法就是:一次只做一件事,一次只想一件事

1、一次只做一件事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有拖延习惯的出现,往往是因为一件事情做到一半没做完,就出做另外一件事情,最后两件事情都没有做好,两件事情都被拖延了

2、一次只想一件事

拖延的出现,就是我们需要做两件事,但是由于我们内心的自控力不足,所以往往我们会挑选最简单的事情来做,而把难做的放在后面在来做

而大部分的时间我们都把时间花在了怎么去做难做的事情上,而最终却去做了简单的事情

形成了拖延习惯

改变拖延习惯从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一次只想一件事情。想到哪一件事情比较重要就先去做哪一件事,三心二意是拖延习惯的前兆

一次只做一件事,一次只想一件事,把一件事做到最好

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拒绝拖延,先去做!


深度读书

拖延目前还没有权威的定义,通常是指人们不断延长完成任务时间的行为,并且这种行为往往会带来负面后果。简单来说,明日复明日,不断把今天的事推到明天去,就是拖延。

拖延的苦果大部分人应该都尝过,没能按时完成任务被领导批评,由于时间不够草草收尾影响工作质量等等。

许多人尝试改变拖延,比如制定时间计划,但都以失败收场,这是因为,拖延不是一个简单的时间管理问题,它是由人们情绪、认知、以及一系列外在因素共同导致的问题。

那么,如何改变拖延的习惯呢?

首先,在情感上,你需要接纳自己,停止自我指责。

许多人之所以拖延,是因为在他们开始做之前,就已经产生了焦虑、抑郁的情绪,而这些负面情绪与自我批评、自我挫败的想法不无关系。比如,有的人在接到任务时,就想着“上次我就没能完成”“这个我肯定做不好”,这种想法就使得他们想要逃避,不断推迟开始的时间。

因此,想要改变拖延,你需要打破这种恶性循环,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以原谅代替自我指责。

其次,在行为上你可以尝试以下方法来改变拖延:

1. 设立合理、可行的目标

一方面,设立合理、能达到的目标能够防止你被过高的期望吓退;另一方面,你可以通过达到难度逐步提高的目标,一步步提升自我效能感(相信自己能做成某事的感觉)。这样一来,下次面对任务时,你就不会因为自我怀疑而拖延。

2. 分解任务

将一个大任务拆分为一个个小任务能够降低完成的难度。而在你完成每个小任务时,都能增添你顺利搞定所有事的信心。并且,分解任务后,我们能更准确地估计每一步需要的时间,防止因为时间估计的偏差导致任务没能按时完成。

3. 完成任务后及时奖赏

有研究发现,人们对任务的厌恶会影响人的执行力,并导致拖延。而在每次成功完成任务后给自己及时的奖赏,能够起到正强化的作用,让人们将“获得奖赏的喜悦”与任务本身联系起来,从而对任务产生好感。你也可以在完成每一个分解的小任务后都给自己一些奖赏,这能有助于克服拖延。

4. 改变计时方式

有研究发现,以“天”作为时间计算单位会比以“月”或“年”要更让人们感到时间上的接近,也更愿意尽早做出努力。这可能也是高考倒计时总是使用“100天”而不是“3个月”的原因。

因此,你可以尝试将截止日期提醒设置成“距离完成任务还有X天”而不是“还有X周”,这样能使你更早开始行动。

References:

Lewis Jr., N.A. & Oyserman, D. (2015). When does the future begin?Time metrics matter, connecting present and future selves. PsychologicalScience, 26(6), 816-825.

Lewis, T. (2016). 3 Science-backed ways to combat procrastination.Business Insider.

Mokrue, K. (2014). But procrastination feels so right. The HuffingtonPost.

Steel, P. (2007). The nature of procrastination: A meta-analytic andtheoretical review of quintessential self-regulatory failure. PsychologicalBulletin, 133(1), 65-94.

Wohl, M.J.A., Pychyl, T.A., & Bennett, S.H. (2010). I forgive myself,now I can study: How self-forgiveness for procrastinating can reduce futureprocrastination.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 48(7), 803-808.


知我心理学

文章末尾有彩蛋


拖延是几乎所有人都苦恼的敌人,但是人性的惰性又为它疯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你可能有所不知,拖延分好几种情况,你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拖延症状一:感觉时间充足导致的拖延

经常有学员找我说:“铺长老师,有时候,我感觉时间非常充足,但是呢最后事情却完成的马马虎虎甚至还完成不了!”


对应解决办法——这个是典型的感觉时间充足而导致的拖延。研究表明,人们会预期未来有更多宽裕的时间,而不是现在。也就是我们的大脑有一个自然的倾向,认为未来会比现在有更多的时间。比如说在一个城市逗留两星期的游客比那些住这里一年或更长时间的居民看到的标志性建筑多得多。如果我们要在巴黎住上一年,“去看埃菲尔铁塔”就不是什么今天要办的大事,就会觉得有充足的时间。像铺长我,在北京呆了很多年了,竟然连长城都没有爬过,你说我算什么好汉?不到长城非好汉嘛。那如何解决这个因为时间充足而导致的拖延呢!秘诀就是及时去做!能当天完成就当天完成!这样你会发现不仅事情办得漂亮,还会有更多的时间去享受,不然你会发现总有事情牵挂着,你玩也玩的不尽兴。

拖延症状二:规划太详细导致的拖延

有人反映说:“我每次在开始新任务时,常常会做非常详细的规划,安排好每一步。我愿意对事情有把握,不想犯错误。不过实际花的时间总是超过预期。原因何在?”

对应解决办法——这个是规划的太详细导致的拖延。规划过度不仅是拖延症的典型症状,还会消磨你想要完成任务的动力。研究表明:一套非常详细的规划一般执行到20%就会发现需要调整,在这种情况下,你之前80%的规划都有可能白做了。最好的做法是大致规划,然后就立刻去做,一边做一边找方法,这样可以花最小的力气让任务进入运动状态。而过于看清前方的每一步,你会觉得成功之路太难了,这会动摇你的决心。

拖延症状三:突如其来的事情导致的拖延

还有人说:“每天早晨,我都清楚地想好要完成哪件任务,志在必得,但因为突如其来的大大小小事情,并没有开始做,到下午却又没力气做了。该怎么办?”

对应解决办法——这个是由于突如其来的事情而导致的拖延。工作是会消耗大脑的能量,在早晨这段时间里,大脑的能量最多!如果你把这些拖到下午去做,就可能出现燃料不足的情况。那怎么去做呢?在早晨,完成全天计划和做完最重要的任务。研究表明,早上时候是大大小小事情最少的时候,所以这个时候做事儿不容易被打扰。另外,如果你想早晨一来就动手做某件事情,那最好的方法是在头天晚上下班前,先给这项任务做好计划并开个头(比如你把PPT先做2页;文案先写一部分等等)。因为我们的潜意识跟未完成的任务有仇,它会不断地骚扰你的大脑,提醒你要把事情做完。有迹象表明,未完成的任务越重要,我们就记得越牢。

拖延症状四:看见事情就想做而导致的拖延

还有人说:“我现在有个问题,就是看见事情就想去做,很多都是无关紧要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但是控制不了,最后反而耽搁了重要的事情!”

对应解决办法——这是看见事情就想去做而导致的拖延。是一种强迫倾向,看见小任务就想马上开始做,长此以往,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会让人身心疲惫。要战胜这种类型的拖延症,最好是先做最重要的事情,最后再做这些小事情,你需要在头天晚上,写下你明天必须做的事情,然后按照重要程度给它们排个序。比如明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给客户打电话;第二件事请写文案;第三件事情向同事请教问题!你不要把重要的事情列举太多,严格限制为 5项,写在手机备忘录或者便签纸上。此外,在一天当中会出现新的状况,优先顺序也可以适当调整。当重要的事情完成后,你再做那些小事情。

拖延症状五:想象力丰富导致的拖延

还有人普遍反映说:“我还有个毛病,就是做事情的时候脑袋总会想到别的事情,比如我会想我老婆会不会多给我些零花钱;公司前台的美女会不会跟我多说几句话;还比如我买的彩票今天开奖会不会中个500万?一想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就会消耗我完成任务的时间!”

对应解决办法——好听些讲这是想象力丰富导致的拖延;不好听地说就是胡思乱想导致的拖延。其实也就是做事专注力不够!人类大脑有一种很强大的能力,可以想象未来、分析过去。某些情况下,我们要暂时关闭掉这种想象力,一旦你胡思乱想的时候,就需要找到跟当下任务有关的替代品,例如,可以想想正在写的文章应该怎么措辞,字号应该怎么设置,怎么把手指放在键盘上。这样就不会因胡思乱想的干扰而分心。


方法铺子

我是名咨询顾问,从事管理咨询10多年,咨询项目的时间和成本不容许我们有半点的拖延,针对如何改变拖延习惯,我分享几个工作中小技巧,作为思维导图爱好者,我将用思维导图进行分析,如觉得有用,请顺手点赞、转发。


核心观点:我认为,做事拖延,主要原因有(1)习惯性拖延(2)对结果过分追求完美(3)朋友圈的影响,周围人的做事习惯、对任务提出者的憎恶都会进行心理进暗示,触发我们主动拖延,那么,如何避免拖延,我也将从3个方面进行分析、分享我的经验。


图1 拖延症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 - 思维导图

一、拖延症的表现形式

  • 做事习惯性拖延

  • 心理上不能无法原谅自己拖延

  • 想要急切的做出改变,但就是做不到

图2 拖延症的3个表现 - 思维导图

而事实上,对于拖延症,我们也会常常后悔自己,“唉,这个事怎么又拖了!”“那个事怎么又忘记做了”,在心理上,我们常常自责,常常不能接受自己现在这个样子,也常常立誓,“下次一定不这样了”,越是想要急切地做出改变,越是一件事情拖延,就愈发自责。

拖延的状态持续久了,就会产生一种放弃自我、破罐子破摔的倾向,“算了,就这样吧!”,越做的不好、越完成不了目标,对自己下一个目标的要求反而越来越高,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自我挫败的闭环。


二、拖延症的三个原因

1. 生理原因:理智很难战胜本能

遇事,我们心理本能的、习惯性的拖延,比如

“不着急、才刚开始呢!”“没事,其他人也那样”,另外拖延一件事可以让自己做更喜欢的另一件事,所以,在我们大脑习惯性后退、习惯性拖延的驱使下,我们的拖延症就犯了。

图3 拖延症的3个原因分析 - 思维导图

2. 心理原因:恐惧

  • 害怕失败

“我也做不好怎么办,还是先做有把握的事情吧!”

故意拖着把事情搞砸,“我不是没有能力,只是没有尽全力而已”

  • 掌控权的影响

我们是否拖延取决于掌控这件事的人是谁。如果是我们喜欢的人,我们就愿意做,甚至会主动去做,相反,我们就习惯性的想拖延

3. 思想原因:完美主义

“开始了吗?已经结束了! ”

与行动上的完美主义不同,思想上的完美主义只会盯着那个完美的画面,幻想完美的结果,却迟迟不愿行动

,到最后就只能是开始了吗,已经结束了。

下一次再遇到事情时,因为要弥补上一次没做完的失望,会对事情抱有更高的期望,结果当然没办法达到要求,从而产生一种持续的挫败感,越来越拖延。


三、克服拖延的三个方法

图4 拖延症的3个克服方法 - 思维导图

1. 设立截止时间

截止时间是避免拖延的第一关键,没有截止时间很容易陷到一种无限改进的境况,感受不到成就感。设置截止时间能够督促我们按时完成一件事情,同时,快速获得的成就感能对我们心理提供激励。

2. 改变朋友圈

朋友圈的习惯行为,会影响设置决定你是否拖延,有什么用的朋友圈,就有什么样的习惯,如果你的朋友圈都是习惯拖延,那你也大概率会拖延,如果你的朋友圈都是做事准时、主动,你要是拖延,都会觉得不好意思。

3. 心法的转变

  • 马上行动、避免光想不做和持续挫败感

  • 降低预期、避免完美主义

  • 只对过程负责、持续改进行动

  • 树立不必自责观念

  • 合理时间管理解决精力管理的问题


我是明哥,10年咨询顾问经历,职场技能(PPT汇报、逻辑思维、沟通表达)掰开揉碎,讲给您听,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一起加速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职场精英。

老规矩,如需思维导图文件,请私信:025


思维导图PPT老司机


你所理解的积极主动,还远远不够

文/陈和


01

《沟通圣经》中有这样一个案例:

艾恩跟他的太太吵了一架,心情糟糕,上班堵车的路上,他脑子里还回想吵架的情形,到公司也迟到了,因为恼怒郁闷,怅然若失,以至于他忠心的助理珍妮亲切地问候早安,艾恩却茫然自顾不理会,珍妮因为不明所以,竟而怀疑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

“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一种沟通”。尽管艾恩未对珍妮说一句话,他无声的态度是一种无意识的沟通,影响对方的情绪。

从这个故事我们还可以判断出艾恩的自我调节能力不好,确切地说,他是消极被动的人,而他的助理珍妮也是一个容易受环境左右而胡思乱想的人。

其实生活中有太多太多这样的艾恩和珍妮,人们总是容易被消极被动的情绪所左右。

某天突然刮风下雨而心情糟糕,突然的意外让原先好的计划变成泡影而烦闷,他人的态度能左右自己的情绪等等。

在看了《高效人士的7个习惯》这本书之后,对照自身和周围,发现其实很多人受各种因素印象而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自以为很积极主动,其实认知不够,做得还远远不够,结果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远。

《高效人士的7个习惯》是被《福布斯》杂志评选为十本最具影响力之一,他的作者是被誉为“人类潜能的导师”和“最具前瞻性的管理思想家”美国作家史蒂芬·柯维。

书中清晰地分解高效的七大习惯,积极主动、以始为终、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

积极主动是养成高效习惯的第一步,它不仅仅代表着行事的态度,还意味着人一定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并根据原则和价值观,不是受情绪或周围环境而变化。

02消极被动的经历

我自己有个切身经历。

有次,我在开车,接到一个外地中介的电话,推销了一个外地楼盘,挂了电话本事不关己。


因为我原本做好规划不去关注房产,没有购房计划,可是房子的念头不知不觉在我心里发酵,后来,我鬼使神差地上网查看这个中介推介的楼盘,因为互联时代的爆炸信息,不自觉的又点击查阅更多的楼市信息,结果从下午到晚上都只看了楼市信息。

我原本计划的事情被拖延了,甚至作息也被打破了,而众说纷纭、捉摸不透的楼市信息没有给我带来任何价值和意义。

这个“中介电话”说是一个“蝴蝶效应”的毫不为过。

蝴蝶效应说的是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中介是蝴蝶,如我作出不可思议之举,冲动在高价时购房,那么后果开开眼说是龙卷风。好在,我没有冲动过头,但我投入了时间和精力而打破了原来的计划,我的反应和行为是消极被动的。

无独有偶,《圆桌会》有一期,作家马伯庸提到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

有次,他去上网想搜“宣武门”,结果打错字,搜出了“玄武门”,他出于好奇玄武门之变,就点开这个条目查看了详情,进而又被下方的关联条目引导去看一部港剧介绍。

而这部港剧的片头曲是李丽珍演唱的,他又出于好奇查阅了李丽珍的履历,再继续研究她的音乐风格---雷鬼音乐,再顺着雷鬼音乐去浏览它的发源地牙买加,以及关联人物鲍勃·马利的音乐历程,再到十六世纪西班牙对牙买加的政变之举,结果导致他一个下午时间都报废在信息的海洋中。

我不能去责怪中介这只蝴蝶,马伯庸自身的手误,更没法去责怪任何人,因为我们都是独立的成年个体,所做的一切都出于自愿,只能由自己负责。

“除非你愿意,否则没人能伤害你。”

而这些举动恰恰是我们没有养成高效的习惯,守住初心,积极主动掌控自己的人生方向,而是消极被动的受制于环境的影响而发生的。

03获得积极主动的方法

作为成年的个体,当我们走过了幼年,步入青年,那么也意味着从依赖步入独立,在独立期,有权选择,自己负责。

《高效人士的7个习惯》书中给出养成习惯的进阶历程,人的成熟模式分为依赖、独立和互赖。前三个习惯---积极主动、以始为终、要事第一着重于自我约束,由依赖进步到独立,这是培养品德的基础,属于“个人领域的成功”的第一基础习惯。

励志文有句话:“你自以为的终点却是别人的起点”,当我们在追赶愈走愈快高效节奏,因为固有的陋习,结果却事倍功半。

中国古语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按照人类进化史,人的本性是动物,就会具有动物的本性,七情六欲也是天生具有的,但这不能成为消极被动的的遮羞布。

食色性也,但不会放任自己胡吃海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也不会去抢劫银行;想成为受瞩目的名人,更不是做做白日梦就能实现的。

因为想要好身材而控制饮食,因为想过上更舒适的生活,努力提升自己赚到更多钱,有意无意地成为名人,是因为对社会有非同凡响的价值和意义。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里提到,人的最高层次需求是“自我实现”以及“自我超越”,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后,再努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肖申克的救赎》里的主人公安迪无辜入狱20年,狱中他受尽凌辱和各种迫害,但他始终坚信自己会获得自由。在狱中他凭借超强的理财能力,让自己在狱中获得特殊优待,而在得知真凶告知狱长平反无望后,他坚定靠自己的力量去获得重生。

安迪每天一点点地挖地洞绸缪,等待时机成熟越狱,他从没有放弃希望,聪敏的他巧妙地避开每天的搜查。有天,他终于无声地通过地道成功逃走了,出狱后,他仍是一名富翁,因为在狱中他靠自己超高的投资理财能力积攒了一笔巨额财产。


这是震撼心灵一部小说,积极主动的人生简直是命运的救赎,开挂的人生态度。

养成积极主动的习惯有两个方法,一是请再主动一次,二是时刻关注“两个圈”。

大多数人都有过低迷,再变得豁然开朗,继而又一蹶不振;也有看似表面平静,背地里却暗自较劲着、主动着。


张爱玲说:“活过半辈子的人,大都有一点真切的生活经验。”这话隐含一层意思,活过半辈子的人,大都都懂一些人生真理,可是懂得道理却并不付诸行动,根本无从谈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和消极被动的距离是“天壤之别”,如果需要用数据来说明,积极主动比消极被动效率要搞20%-50%。

书中提出“两个圈”指的是“关注圈”和“影响圈”,当我们总是处于关注圈,只关注健康、教育、子女、事业等等,那么我们思维就变得狭隘。

而积极主动的人需要把专注扩散到“影响圈”,关注自己的思维模式,才能获得正能量,改变自己,改变现状。



和大大

拖延的核心是冲动,而冲动源于匮乏。所以拖延可能不是一种习惯,而是一种匮乏的状态使然。

时间越少,任务越多,压力越大的时候,越容易拖延。

而匮乏,也是一时半会儿解决不了的。所以,我唯一能想到的办法是:看脚下。


沉路心理实验室

要改变拖延的习惯:

首先要重塑自己的观念。之所以有拖延的习惯是因为没法推迟满足感,在短暂的快乐和直面痛苦的排序上把短暂的快乐排在了前面。那就重置这个排序,首先选择面对,然后就可以享受处理好问题后的快乐时光。

然后开始一步一步的尝试。道理很简单,但做到很难,不过还是值得一次次地尝试直到养成习惯的。每次做选择前问问自己:“我是要拖着不做这件事,而后的几个小时中吃也吃不好,玩也玩不好。还是要先暂时不管这些痛苦埋头把事情处理完了,接下来好好玩好好放松?”答案肯定是后者。只要在选择前停顿一下,不要下意识地由着自己的性子选择短暂的安逸,一定慢慢地能够雷厉风行,说做就做的。


祝你早日摆脱拖延症!


李走走的走

拖延症和晚睡强迫症一样痛苦和难缠,大部分人努力摆脱,却频频失败。

能想到要改正这个问题的,是内心深处对自己状态不满意、想提高效率完成一些目标或成绩、有一定的自省和自强心的人,解决不了时,其代来的自责可能会更强烈的折磨这类人。

拖延者和晚睡强迫症容易同时出现,因为你不满意 “这一天由拖延导致的、没完成“积极”状态的要求”,晚上就不想早早睡去 “使这一天更没意义” 。

睡眠不足,精力不好,拖延依旧,然后恶性循环,生活上没什么质的改变。


作为曾经的拖延患者,试错调整很多次,目前有效的办法:

1.改变心态。

就是上面引号内的焦急催促的状态。这种给自己压力和强迫的心态没有一点帮助,最后就是破罐子破摔。

学会接受和耐心引导自己,即“温和认识到,我确实有这些毛病,但没关系,慢慢做,不需要完美高效,就静下来顺应内心对待 ” ,保持心平气和,惰性也会平和。

2.写当天的任务清单。

用本子,尽量不用电子类app(手机是无形夺去人时间的黑洞),内容具体,且就放手边。

然后一项一项做,想逃避时,告诫自己 “眼愁手不愁”,不能一时完成的,在后面标注进程,目标和成绩清晰化能对抗惰性。完成的勾掉,未结束的添加到第二天清单内,类推。

3.不给自己发呆“葛优躺”的机会,行动破无能。

动起来,立马做。不做清单任务就活动身体,甚至来回走走喝水吃东西补能量也可以。

行动是个惯性,懒下来同样。在动的频率上保持,会加快你做事的频次。

4.早睡早起,适量运动。

人的能量和时间一样有限,克服懒惰需要的能量多,能真正做事的能量就少。

充足睡眠和运动带来足够能量及热情,让人更加有信心去克服问题、完成任务。正向循环后,克服问题的消耗会慢慢变少,花在正事上的会变多,此时基本形成良好习惯,也就能生活“换新”了。

说的比较多,但都是亲身实践比较有效的。

你有什么好的方式或遵循的“原则”,可以留言分享,一起学习调整~


玖曜公子

给你推荐治疗拖延症的一剂良方——结构化拖延法。

《拖拉一点也无妨》的作者佩里博士在解释“结构化拖延法”这个概念之前,先拿自己举了例子:本来前几个月就想写《拖拉一点也无妨》这本书,但是拖延症犯了,就拖了好几个月。那为什么拖了几个月之后开始写了呢?是自己有空了吗?并不是,他要批改学生作业、要填教科书订单、有一堆的论文初稿要审读,可以说,他真的非常忙。但之所以要写“结构化拖延法”这本书,就是因为他不想干前面提到的那些事。意不意外?惊不惊喜?佩里博士还说,这个例子实际上就是“结构化拖延法”的精髓。

所以,结构化拖延法简言之就是:由于没有做某些事,从而做成了别的事。就像奥斯卡影片编剧罗伯特·本奇利说过,“只要工作不是某人当时本该做的事,不管工作量多大,他都能完成。”

理解“结构化拖延法”,咱们要抓住两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是,“结构化拖延法”这个概念里的拖延者并不是两手一摊,什么都不做,而是会去做一些其他看似细微但却有用的事情。比如在写论文前,削个铅笔、整理下桌子、画个图表什么的。为什么拖延者们愿意做这些事情呢?因为,做了这些,就不用去做“更重要的事情”啊,这些事成了逃避去做“更重要的事情”的借口,这样可以让拖延者减轻了因为一事无成,而产生负疚的心理压力,降低负面情绪。所以,结构化拖延法正是利用了这种避重就轻的心态,为某些必须完成的任务梳理一个结构出来,先做那些“不重要且很简单”的事情。

第二个要点,要把自己想完成的事按重要程度列个“优先级清单”,这是结构化拖延法的核心。这个清单一定要把看起来最紧急、最重要的事排在最顶端,而放在清单最顶端的任务,通常有两个特点:第一,它看似有明确的截止期限,但实际可能上并没有;第二,它看似重要得不得了,但实际上可能并不是。比如家里的洗衣机坏了,被要求必须一周内修好,为了不去修它,你可能把自己的论文写完了、把许久没洗的车洗干净了,把女朋友的礼物买回来了,甚至把女朋友闺蜜要的资料都找齐了,总之完成了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任务,临近deadline的时候,也许会有更重要的任务来取代清单上维修洗碗机这个顶端任务的位置,当然,也不排除洗衣机自己解除了故障,你又获得了一个人生惊喜。


不雨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拖延症,要想战胜它,不妨试试在下介绍的这两个方法。

1.采取“避害型”策略。有的人拖延是害怕事情做不好,迟迟不敢行动。这时候你就算告诉他事情做的好会有奖励,他们也依旧没有动力,此时采取“避害型”策略会是不错的选择。比如你完成日常工作,虽然得不到老板的表扬,但至少不会让老板生气、扣你工资。简而言之,就是你想清楚不把某件事情解决会有什么后果。很多研究表明,担心事情变坏会增强你的避害心理,当你专注于避免损失的时候,才会清楚立即行动是摆脱危害的唯一方式。

2.制定计划。还有人拖延是因为不愿意去做。比如你早上起不来,其实就是内心里拒绝起床。很多高产的艺术家、作家之所以能创作出那么多作品,有一部原因是因为他们没有拖延,他们给自己制定了计划,就算是没有灵感,每天也会“强迫”自己去工作好几个小时。按照例行程序来走,往往可以让你一定程度上摆脱掉拖延的毛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