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冷知識」在成都這3大姓氏是真的名門望族!其中有沒有你家?

四川有著源遠流長的巴蜀文化,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大省,也是一個姓氏眾多的大省。清代前期的“湖廣填四川”持續百年,湖廣、粵、閩、贛、江南、山陝和滇黔10多個省的人民遷入繁衍。這次以南方諸省為主的大移民,帶進了南方諸省的豐富姓氏。那麼,在四川的歷史上,曾出現過多少本土名門望族呢?如今,這些曾彪炳史冊的名門望族後代今又何在呢?

成都人來看一看,這3大姓氏有沒有你家?

wén文

文翁興學文家場由家族得名

「成都冷知識」在成都這3大姓氏是真的名門望族!其中有沒有你家?

成都城西8公里處,有一地名喚作文家場。文家場有著深厚的人文底蘊,得名緣由,要追溯到2000多年前在蜀興學卓著的教育家文翁和他的後裔。

文翁是廬江郡舒縣(今安徽廬江縣)人,漢景帝末年(公元前141年)時任蜀郡守。此前的蜀地文風不盛,也無官辦學校。文翁為改變蜀地文風不盛的狀況,在成都創辦文翁石室官學(如今成都文廟前街石室中學的前身),招收各縣子弟入學。

經文翁力推倡導,蜀郡學風大盛,可與文化發達的齊魯地區媲美。文翁興學得到皇帝大力嘉獎,命天下郡國皆立學官。文翁“興文化蜀”,開了蜀地學習教化培養人才的好風氣,傳揚千古。至今,成都有文翁路以資紀念。

至五代十國時期(907-960年)的後蜀(925-938年),文翁的後代文谷官至後蜀御史,退官後寓居今文家場北。文谷去世後,當地人因以文谷葬於此地而將此場鎮命名為安穀場。清朝前期,安穀場更名為文家場。

至於文氏家族後代,2000多年前,文翁在成都任蜀郡守多惠政;約經千年後,文翁後裔的一支文谷在後蜀任御史,退官後又選址寓居今文家場北,安度晚年,去世後又葬於此。

文谷在成都生活時間應該較長,必有兒孫輩在此繁衍,並形成以文谷為祖先的家族。清前期,安穀場更名為文家場,以文氏的姓氏命名,可見此地文姓人口較多,其中無疑與文谷及其後裔密不可分。

所以,僅以文谷名下而計,文氏至今已是千年的家族;若以文翁為鼻祖而計,文氏則是2000年的家族了。

zhuó卓

西漢卓王孫富甲一方曾自比人君

「成都冷知識」在成都這3大姓氏是真的名門望族!其中有沒有你家?

四川歷史上的第一次大移民,是在秦滅蜀國巴國後,秦移民萬家入蜀,以一戶四五丁口計,有四五萬人,其中就有善於冶鐵的卓氏。卓氏至臨邛鐵山鑄鐵,富甲一方,並將中原的冶鐵技藝傳到西蜀。卓氏家族出了兩個記入史冊的人物。

第一個是西漢富賈卓王孫。他的祖先是中原趙國人,因冶鐵致富。秦國攻破趙國後,被迫遷蜀,遂在臨邛鐵山冶鐵。傳至卓王孫,拓展至滇蜀之間從事鐵生意,富至童僕千人,田池射獵樂不休,自比人君。與卓王孫同時期的富商還有程鄭等。

第二個是卓文君。卓王孫之愛女,善文學、鼓琴。大儒司馬相如至蜀拜訪卓王孫飲酒,得悉文君新寡,相如機智地以琴心挑之,得到文君的喜悅。事後,相如派侍人向文君通殷勤,文君毅然夜奔相如同歸成都,演繹了“鳳求凰”的愛情故事。

至於卓氏家族後代,史書沒有記錄。但是,卓王孫身為鉅富,妻妾若干,除了愛女卓文君,還應有兒孫後裔。另外,卓氏家族那位在秦滅趙國後被迫遷到邛崍鐵山的入蜀始祖,在先祖名下應該繁衍有若干支系(卓王孫只是其中的一支)。

cháng常

常璩著《華陽國志》出身巨族家族世代為官

「成都冷知識」在成都這3大姓氏是真的名門望族!其中有沒有你家?

東晉史學家常璩(約291-361年),是蜀郡江源(今四川崇州)人,字道將,出身巨族。江源在今崇州西北,常氏巨族,自後漢至晉世代為官。

常璩少時遍讀先世遺書,頗有才氣抱負,曾任成漢散騎常侍等職。其後代晉居建康。常璩著有《華陽國志》《漢之書》(一名《蜀李書》,記成漢李氏興旺,已遺失)。

從常璩的常氏巨族出身分析,這個江原的巨族,不僅是從後漢至晉世代為官的官宦家族,而且是一個房系多的人口大家族。他的父、祖、曾祖輩,各輩的父兄子侄人口繁衍眾多,常氏家族瓜瓞連綿900年,當今在崇州有可能尋找到常璩家族的後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