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阳贡茶:贵州独特的百年贡茶

据民国《开阳县志稿》等记载,开阳贡茶是清末在南贡茶基础上形成的独特贵州贡茶。

南贡茶是经乾隆皇帝赐名的贵州名茶,原产于开阳县南龙乡翁朵村白沙坡一带,自乾隆皇帝赐名南贡茶后主要集中在南贡河北岸交通便利的马桑坪集散贸易,马桑坪因此改名南贡场,成为乾嘉道咸时期(1750-1860)开州著名的17个大集市之一,也是贵州历史上罕见的因贡茶而形成的著名集市。

开阳贡茶:贵州独特的百年贡茶

开阳梅仕奇墓

南贡茶及其贸易集市南贡场至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南贡和白沙坡同属开阳县南龙乡翁朵村,南濒南贡河,附近还有乾隆年间南贡茶鼻祖扬威将军梅仕奇墓、许家桥和贡茶贸易古道两千多米等茶马古道遗存,是清代贵州茶马贸易繁荣昌盛的历史物证,也是南贡茶融入中国茶马贸易的历史见证。

其中,许家桥是1774年著名数学家、开州知州屈曾发设计并亲撰碑序、当地富绅许潢捐资修建的著名石拱桥(残存一拱),南贡河两岸艰险崎岖的羊肠小道因桥道建成变为通途,南贡茶通过许家桥进入大羊场(今龙岗镇)顺商道源源不断运销贵阳及全国各地,成为名扬全国的著名贡茶;南贡茶鼻祖梅仕奇墓保存完整,道光二十八年(1848)立有墓碑,碑文注明“贵州贵阳府开州管下弟里南贡场居住”,已公布为开阳县文物保护单位。

开阳贡茶:贵州独特的百年贡茶

许家桥残存

南贡茶经过百余年繁荣后因咸同战乱一蹶不振。1868年开阳战乱平定后,有识之士李立鉴致力于恢复南贡茶,并自筹白银数千两成立了贵州省最早的茶叶公司——开阳茧茶公司,生产方、圆两种饼茶,取名“开阳贡茶”,行销贵州各县,开阳贡茶制作技艺一直在南龙乡白沙坡一带传承至今,有150年历史,并把饼茶简化为更容易制作和存放的散茶。

开阳贡茶创始人李立鉴,号香池,还是贵州辛亥革命领袖之一。早年经同乡钟昌祚介绍加入革命团体贵州自治学社社员并任开州分社社长,宣统二年(1909)当选开州城厢董事会总董,1911年9月13日派人劝说开州知州简协中反正,开州成为贵州最早光复的州县之一,不久改任新巡防北路先锋队分统。因劝黄泽霖先开公口导致贵州公口林立成为众矢之的,但忠于革命,率领所部驻守黔灵山,在孤军无援独力难支的千钧一发之际,为保存革命力量解散所部,自己到贵阳天主教堂避难,竟死于教堂。李立鉴的革命生涯使开阳贡茶带上了一抹红色。

开阳贡茶与南龙阳戏关系密切,因为茶是阳戏供奉土主、川主、药王三圣的主要供品之一。白沙坡阳戏几乎与南贡茶同时形成于乾隆年间,白沙坡82岁的阳戏和贡茶传承人李文渊保存的阳戏戏本中就有不少关于以茶供奉三圣的唱词,如阳戏《运星》中就有唱词:此茶不是非凡茶,茶是山中老木芽,士主(主人)将钱收买得,海水煨来敬菩萨。

南贡茶为当地灌木丛茶,长于熟土坎上,茶树高约1-2米,叶片厚约0.5毫米,色泽青绿。冲泡后的贡茶茶色淡绿明亮,叶芽竖立,犹如雪后春笋,甚为美观,茶水稍冷后呈葡萄红色,入口清香味醇,回味悠长。同时,开阳贡茶含硒量为0.35微克,是人类吸收的最佳值,完全符合联合国卫生组织的食品含硒量标准,不仅富有营养价值,而且具有保健养生作用。

开阳贡茶:贵州独特的百年贡茶

开阳贡茶发祥地白沙坡百年古茶树

南贡茶传统制作技艺独特,大致分为采茶、杀青、揉捻、干燥和提香五个步骤。

采茶,开阳贡茶采茶遵循古代南方采茶传统,以谷雨前所采最佳,称雨前茶,其中农历三月初采摘的称为头茶,极细的又称毛尖,都是茶中上品;清明后摘第二茬,称为上茶,此外还有秋茶即为下品,每年可摘三次。采茶的最佳时间为早上7、8点钟,即日出后茶叶上的露水初干之时。采茶时要一芽一叶地采摘,有虫或残破叶子不要,采摘时用手指轻捻,不能将茶梗折断。

杀青,将采摘的嫩叶以清水洗净滤干,再放入铁锅中用文火翻焙,每分钟翻搅五、六次,焙到薰手时捞出,放入竹笼中缓慢变凉。杀青对茶叶品质起着关键的作用,是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酶的特性,制止多酚类物质氧化,以防止叶子红变;同时蒸发叶内部分水份,使叶子变软,为揉捻造型创造条件。

揉捻,趁着叶片微热时,轻揉叶片使其卷转成条,是通过利用外力作用,使叶片变轻并卷转成条,体积缩小,便于冲泡。

干燥,待茶叶余热散尽,再将铁锅洗净翻焙茶叶,如此反复四次;炒至三、四次时,每分钟须翻搅十次,最终达到叶色均匀,形状一致。再将茶叶放入竹笼中放在火上烘烤,竹笼上用布轻盖,以便受火均匀,同时防止茶香溢散,待茶叶干透即为贡茶成品。

提香,将干燥后的茶叶回锅,以文火翻焙,用手指一边翻焙一边轻捻,可增加贡茶的清香和回味,是李氏为适应新时代市场需求新增的工艺。其中,清水洗叶、反复翻焙和竹笼烘烤都是独具特色的制茶技艺。

开阳贡茶:贵州独特的百年贡茶

开阳富硒茶(资料图)

开阳贡茶是南贡茶技艺的继承和发展,既保留了清代皇家品味,又适应消费需要照顾到大众口味,是贵州雅俗共赏、民众喜爱的传统贡茶,为开阳县南龙乡传统的集体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清末传承至今已有150年历史,系开阳县乃至贵阳地区、贵州省独具地方文化特色的珍贵遗产,2013年被开阳县政府列入第三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目前正在组织申报贵阳市及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白沙坡作为南贡茶和开阳贡茶的原产地和发祥地,已调查发现百年古茶树20多棚,其中包括200多年的古茶树数棚。近年来,南龙乡以发展茶产业为主导,实施茶旅一体化战略,白沙坡有150年历史的开阳贡茶在新时代青春焕发,20多棚百年老茶树加上新种植的200多亩新茶园,茶叶年总产值达80多万元,成为助力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支柱性绿色环保产品。

来源/贵州农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