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满回忆的人民市场

也许有人忘记了,太原市解放路有过一个“人民市场”,曾经在上世纪50~60年代轰动一时。解放路是太原市南北重要的干道,始建于1955年,在若干个狭窄街道的基础上建成,由于城北是太原最早解放的地区,所以开通以后就命名为解放路。人民市场是个盛满回忆的地方,我的童年就在这里度过。这里承载着太多的往事记忆。虽然“人民市场”早已经不复存在,但是这个曾经繁华的商场,却一次次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感慨丛生。

家在太原 | 盛满回忆的人民市场

我的家住在东缉虎营街的西端,出口就是解放路,人民市场正是位于这个十字路口的西南角,坐西朝东,面临着解放路。人民市场占地面积大约36X40米,是一所接近正方形的大院,四周有商场的建筑环绕,南、北、西均为一层平房,仅沿街的东部建筑为二层小楼。院内另有横向2排平房,将整个市场分隔为横向3条、纵向2道、左右对称的格局。所有的建筑均为坡顶,青灰色的清水砖墙,桔红色的平瓦屋面,配以深绿色的门窗框和明亮的玻璃窗,清新朴素、自然大方。市场的口大门设在东边,三个大小均衡的门洞居中布置,站在大门前便可以看到市场内的大致状况,另有2个后门设在西边建筑的两端,专供货物出进。

1956年人民市场落成,吸引了附近的居民慕名而至,也有远道而来的参观者,门庭若市热闹非常。商场布局合理,柜台安放有序,商品琳琅满目,售货员应接不暇。商品码放于柜台或正面的墙柜内,任人选择和欣赏,熙熙攘攘的人群,来来去去的人流,谈笑声、赞誉声不绝于耳。

家在太原 | 盛满回忆的人民市场

东部沿街的大门,左边布置了布匹商店,其楼上是市场办公用地;右边布置了百货店铺,其楼上是照相馆所在地。南部商店以蔬菜和肉蛋为主,北部的商店以生活日杂品居多。中部两排商铺是由副食调味、文具用品、服装鞋帽以及医药卫生以等构成,而最西部的房屋均为饭店所有(当时称之为食堂)。除此之外,市场内还设有储蓄、理发等服务场所。总之,人民市场地方大、东西多、品种全,种类繁多应有尽有。

然而,人民市场最为醒目的标志则是大门二楼顶端的霓虹灯。“人民市场”四个红色的大字鲜艳夺目,四字中间设计了一个绿色的“和平鸽”,特别具有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特征。这只和平鸽的翅膀,一闪一闪地自下而上抖动,不知疲倦地循环往复。而大门两边各有三个橱窗,早已经摆满了市场的主打产品,供人们欣赏和浏览。

人民市场的建成,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购物需求,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我和弟弟的第一张合影,就是由人民商场照相馆拍摄。照相馆设在二楼,是那种木制的楼梯,对于小孩子极具吸引力,有事无事总是在照相馆出出进进、爬上爬下觉得特别好玩。拍摄厅外挂了不少黑白照片,还有特意涂上色彩的人物特写,附近的居民大都在此拍照留影。每到春节这里更是人满为患,拍全家福的人特别多,往往排起长队等待很久。记得在这工作的一位阿姨,特意为我们整理衣服和头饰,并给我们拍了一张免费的三人照。只可惜许多旧相片已经遗失,但是那些鲜活的记忆始终难以磨灭。

人民市场的理发店也很有名,我家对门大院就有来自高平或长治的人,多以剃头为生,其中有2人就在人民市场理发店工作。那时候刚刚兴起烫发,一趟烫发工序下来足有2~3个小时。那些烫发者头发被绑好好以后,用卡子夹住通电,整个头饰如同唱戏的演员一般,小孩们则扒在窗户外边,从开始到结束不厌其烦地观看。

最为喜欢的是人民市场南端的那个橱窗,经常更换一些电影剧照和演员相片。每天放学路经此处,肯定会驻足停留,或是了解剧情梗概,或是欣赏明星风貌。上世纪六十年代,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曾经来太原会演,她的各类照片悬挂于橱窗之内,有生活照也有演出照。郭兰英形象不错,俊俏美丽、大方自然,她在歌剧《白毛女》中扮演的喜儿甜美动人,吸引了无数喜爱她的观众。当年我们对明星的热衷,并不亚于现在的追星族。

三个大门同时开放畅通无阻。扩音设备播放着流行音乐,“马兰花开”和“雨打芭蕉”等名曲,著名演员周旋演唱的“四季歌”和“天涯歌女”,至今依然萦绕心头。晚上关门以后,门前开阔平坦的空地就变成我们玩乐的地方,门洞边的四盆桃李花枝繁叶茂,绿色的叶子,粉色的花蕊充满温馨气息。也曾偷偷摘下几朵鲜艳的花蕊,戴在头上美饰自己,但是那些花朵离根以后,较难存活很快就枯萎了。每日晚饭以后,小伙伴们不约而同聚在这里嬉笑玩耍,唱歌、跳舞、演戏……

人民市场货物齐全,一般生活所需均可以在这里置办筹备,即使是过春节的年货也基本能够满足供应。六十年代初,粮食吃紧凭证供应,记得饥饿难耐的我,经常伫立在糕点柜前,贪婪地盯着那些馋人的槽子糕,似乎多看几眼也能满足饥饿。那年月成品服装不多,以卖布匹为主,人们买了自己喜欢的花布,自己动手或者找裁缝制作服装,因此布匹乃是一个重要的货位。没事的时候,望着那些花花绿绿的布匹和绸缎,亲眼看见卖布的师傅,将堆在地上的布,整齐地卷在一块长条木板上,整齐地码放在墙柜内,卖布时用尺子量好尺寸,在布边剪开一个小口,非常熟练地扯下一块布来。人民市场的饭店也有名气,馒头、面条、米饭以及各种炒菜,不仅有好吃的炸酱面,还有价格低廉的白皮面。除了日常营业,这里也包办各种酒席,我们街上的婚宴多在这里请酒待客。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上世纪末原有的人民市场拆除了旧有建筑,新建起一座新的封闭的商场。但是往日的繁华不复存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原有的人民市场也已经被“万名民大药房”所替代。昔日的人民市场虽然离我们而去,但是她却承载着我们这一带街坊的记忆。时光倒流往事如烟,那些早已消失的气味和喧闹、声音和光线,再次被唤醒的记忆仿佛还在眼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