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火星後,人類將如何演化?

殖民火星後,人類將如何演化?

未來,殖民火星恐怕是人類延續生存的最佳方案。在火星上生活是一項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戰——氧氣稀薄、引力較弱、輻射較強。為適應火星的嚴酷環境,人體將發生演化,最終可能形成一種全新的人種。

宇航員都知道,只要離開地球不久,引力變化就會開始改變人體的許多方面。Scott Kelly在國際空間站生活了一年,微重力削弱了他的骨骼和肌肉,擴大了椎骨之間的距離,讓他長高了2英寸(5釐米)。雖然火星環境沒太空環境那麼極端,但這類變化依然會發生在未來火星人身上,只不過程度較輕。另外,通過幾十萬年、世世代代的累積,演變結果恐怕只會更加明顯。

大體而言,人類可能通過兩種方式適應火星環境。在頭幾百年裡,我們的骨骼和肌肉會萎縮,這幾乎必然會導致壽命縮短和健康併發症,包括神經疾病(如果頭骨同時萎縮的話)。一些科學家認為,我們會演化出橙色皮膚。原來,使胡蘿蔔、紅薯、南瓜呈橙色的類胡蘿蔔素具有一定程度的紫外線防護效果。當我們大量進食這類食物時,血液裡和皮膚下會堆積胡蘿蔔素。沒錯,吃太多胡蘿蔔會讓你變成橙色哦!

此外,人類可能會朝著抵禦癌症的方向演化,進化成另一個人種。火星大氣層比地球稀薄,因此會透進更多紫外線和其它高能輻射。高濃度輻射會加速DNA變異。在地球上,智人這樣的人種需要幾十萬年的演化時間。但某些科學家稱:在火星上,變異速度加快可能會使新人種在幾萬年內誕生——比在地球上快十倍。所以,如果輻射沒殺光人類,那麼倖存下來的變異基因會傳給子孫後代,使人類基因更具多樣化,讓自然選擇完成它的任務。

不過,這種情況也有壞處。未來的某天,如果火星人和地球人相愛,那麼他們註定將以悲劇收場。火星人和地球人的免疫系統將截然不同,兩者相遇會鬧出人命——如同歐洲殖民者將天花傳給美洲土著人。另外,即便他們能夠一起生活,也未必能夠生出“火星-地球人”,這得看基因差異程度有多大。

移民火星也許是人類延續生存的最佳選擇,但在那裡活下來的恐怕不是人類。

本文譯自 businessinsider,由譯者 蛋花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