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的心理本质是什么?

sbwsw

所谓的拖延,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即使知道拖延可能给自己带来不良的后果,但是仍然会主观地,有意识地延迟或是回避应该在固定时间段里完成的任务或是行为。从调查数据显示,拖延是一种十分普遍现象。但是拖延往往会给我们带去不良影响,严重的拖延还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带去消极影响。比如,在拖延之后出现的严重自责情绪、焦虑情绪、抑郁情绪等等。

那么,排除掉外界环境因素造成的拖延,比如,需要完成的任务难度巨大,奖惩不明确或是不及时,外界娱乐项目诱惑十足等等。我们来看看,一个个体拖延行为背后的心理本质是什么?

从较为广义的层面来讲的话,可以说是,我们人之本性——在面临辛苦与安逸的选项进行选择时,几乎所有人都会倾向于选择安逸的选项。如此长久以往,变成了一种习惯,无异于我们常说的“懒惰”。

从具体的层面来说,可以认为:拖延是由一种或是数种相对稳定的人格特征造成的,个体在各种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都可能拖延。

①回避失败的动机高于追求成功的动机。因为害怕任务失败,所以迟迟不行动,通过拖延来逃避可能出现的失败;

②自我效能感低或是自信心不足。对自我的工作能力有所质疑,没有足够的自信,让自己去勇于挑战;或是曾经在工作中遭遇过比较重大的挫折,于是产生逃避心理,推迟完成任务。开始拖延。

③心理焦虑,无法定心去进行任务。据调查研究显示,拖延可以降低个体的焦虑情绪,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迟,个体的焦虑情绪会更加严重。诸多拖延者一开始正是为了短暂地逃离焦虑,才会对行为进行拖延。

④冲动心理。即个体在做决定的时候,受着冲动心理的影响,没有足够的思考空间与时间,使得注意范围缩小,就好比如我们常说的“冲动消费”,在冲动买了一件衣服之后,发现其实压根就不需要这件衣服,之后只能在衣柜里放着。那么,任务决定也是,当个体是冲动下的决定,接受任务,没有考虑长期的责任,在准备进行的时候,就会发现内心痛苦不堪,而拖延又可能暂时缓解自己的这种负面情绪,于是选择了拖延。


总而言之,拖延许多时候都是受着自己的心理影响,许多时候会给我们带来不良的影响,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要去改掉这种拖延习惯。祝好!

以上内容为【每日谈心·郑燕云】原创,转载请联系。
每日谈心是最有趣最有料的心理学媒体,欢迎关注。


每日谈心

拖延是许多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拖延表面上是一个时间管理问题,实际它是一个关于人的自尊问题,涉及个人与其自身和谐相处的复杂心理,它本质上是个心理问题。想要改变拖延,首先要了解它。

人都是自恋的,大都喜欢高估自己,认为自己什么都可以做到,而拖延正好满足了这一部分,即没有做到只是自己没有去做而已,是时间、努力不足而非我能力有限。拖延者为了避免责任,将那些今天该做完的事情拖延到明天。导致拖延有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懒惰或缺乏热情;二是恐惧失败;三是即刻满足的需求。

拖延行为发生在不同的领域,大致分为六类:家务类(洗碗、洗衣、处理垃圾、购买日常用品等);工作类(准时上班、撰写总结、学习新技术等);学业类(上课、写论文、阅读书目等);个人呵护类(健身、戒烟酒、刷牙、敷面膜、理发、培养兴趣、外出度假等);社交类(与朋友保持联络、请人到家中聚会、拜访亲友、请求帮助、结束令人不满意的关系等);财务类(信用卡还款、制定预算、支付租金、上交罚款等)。不论生、工作还是人际交往,拖延最多发的领域可能是你大多数麻烦的根源。拖延的后果,如,金钱损失、工作不佳、成绩下滑、错失机遇、人际矛盾、信誉下降、婚姻离散、过度用药等。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在拖延时,内心有一个声音:“我明明知道现在不应该做这个”。明明知道不应该,却管不住自己,以此来看克服拖延确实不易。不容易,不代表没有方法。设定一个可操作的目标很重要:1、减少工作量。2、细分目标。将大目标进行拆分。3、增加做事的动力。也就是说,将这件事与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建立联系,这样,发自内心的热爱会成为一种动力。4、定时跟进以及回顾。比如一周后进行小结。

最后,勇于自律,对自我价值的认可是自律的基础。也就是说如果你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就会认为自己的时间也是有价值的。试着先承受痛苦,再享受快乐,避免眼前安逸带来的不利。学会推迟满足感,避免贪图一时的快乐。有句话说的非常好:“你不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答者:暖心理咨询师齐婷


暖心理

我们身边许多人,甚至是我们自己都在或多或少的受到拖延症的影响,我们希望走出拖延的困扰,却在与拖延症战斗的过程中屡战屡败

  1. 讨厌的拖延症明明知道迟到不好,可还是磨磨蹭蹭过了约会时间,弄得对方很是恼火;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要完成,可一会儿看看八卦,一会儿上上校内,时间所剩无几才火上房一样的赶工;课题任务又多又重,感觉自己没有能力完成,干脆先打打网游放松一下,状态好了在干,游戏结束却也没精力完成工作,只好等着导师骂……以上种种都是拖延症的表现。如果你长期觉得拖延不仅影响到你的工作学习,而且让你产生负罪感、无法胜任、紧张忧郁,甚至是自我厌恶八成你就患上了拖延症。

  2. 拖延症的生理学根源虽说拖延症隶属心理疾病范畴,但诸多研究表明它可能具有一定的生理学基础。大脑中负责执行功能,比如计划、冲动的控制和注意力的脑区位大脑前额叶皮层功能区。当这部分区域功能受损或不活跃的时候,大脑排除杂扰事物的能力就会降低,注意力也会严重受到影响。

  3. 拖延症分型并不是所有的拖延症都是坏事儿,一旦影响到我们的工作学习就比较棘手了。想要彻底根除拖延症,首先要找到自己拖延的原因,弗拉里博士将其分成了三大类,如果你是拖延者快来看看自己属于哪一型吧!•鼓励型(寻找刺激型):有些人把事情拖到最后时刻会感到异常兴奋,只有在这个时候他们才异常激动的有足够的动力去完成某件事,甚至完成的很出色,他们还会为这种冒险带来的的刺激沾沾自喜。•逃避型:有些人会回避失败的恐惧,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完成,或者是对被控制的反抗。一方面他们想逃避内心的烦恼和恐惧,同时他们也希望希望获得他人的关注或者帮助。•决心型:有一部分拖延症患者是完美主义,一方面他们不够自信,希望拥有更多时间能够更好的完成工作,另一方面他们也感觉自己下不了决心,不下决心就可以回避应对事情。

  4. 拖延症的深层原因1完美主义。总觉得自己现在的状态不够好,需要调整和休息才能完成,所以总是在“调整”过程中,耗费了更多的精力。2抵制与敌意。总是在上司的重压下工作,暂时的拖延反而能获得自由;老板的要求荒谬之极,却又不能直接反抗,拖延是他们对入侵者say no的方式。3自我贬低。我的能力有限完成不了工作,别人都不会做我根本不可能完成?种种对自己能力的低估最终会对事情本身产生厌恶,久而久之就更不可能完成。

  5. 我们该怎么办?拖延症正在影响着自己和身边的人,网上成立的“战拖会”一呼百应,面对讨厌的拖延症,我们不仅要正确认识自己,更要在心理层面慢慢纠正、鼓励自己,适当的时候学会寻求帮助,才能逐渐摆脱拖延症的困扰。1做时间的主人。学着定计划。把一天、一周要完成的任务写在计划表上,按照计划表严格执行,每完成一件可以给自己一个小奖励。每次做事的时候,专注做一件,别想起其他事儿就放下手中重要的工作。学着利用零碎的时间。不是拥有一整块时间才可以用来工作,零碎的时间整理起来也有很多,利用这些时间完成任务中的一部分,会更有成就感。2学会拒绝。最先要拒绝的就是网络。不停的刷微博、看邮件、更新校内不知不觉1个小时就过去了。拔掉网线、关掉QQ,学着专时专用,完成任务之后在给自己个奖励,去网上随便逛逛全当放松一下。学会拒绝别人。当别人请求你做某件事时,你不能拒绝恰好又不想做自己的事儿,就变得非常麻烦。想想结果:你既完不成自己的工作,又可能背上轻易许诺的罪名,得不偿失啊!3学会接受很大一部分拖延症患者不愿意接受比人多帮助,习惯把困难藏在心底,直到最后时刻才发出求救信号。其实每个人的优势和拥有的资源不同,也许在你最困难的时候需要心理上的鼓励或者实质上的帮助,而这些对别人来说也许只是举手之劳。接受鼓励与肯定。在完成一个任务之后,为自己安排一次度假、按摩、约会、泡吧,你会感觉到完成工作之后的安心和满足远远胜过拖延为你带来的短暂的心理安慰。


传媒小蜀黍

拖延的本质应该是惰性和习惯。

一个人之所以拖延是因为懒惰。过于的懒惰造成了,今日的事情拖到明天,明天的事情又拖到明天,就是懒得去处理,最后是越堆越多,自己一看就烦,干脆论堆了,不弄了。懒惰,是一个人幸福最大的杀手。

拖延的原因就是习惯。从小养成的习惯很难去改正,自己也意识不到这个缺点。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习惯的修正需要时间,好的习惯养成比较难,坏的习惯养成却是很快!


心态决定一切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拖延的利弊吧。

最常发生的拖延可能就是有个任务一直拖着,直到不得不的时候才开始行动,比如准备考试复习,完成工作上的任务等等,总是到最后一刻加班晚睡超强度地完成目标。这里似乎体现了自己的智商和能力的优秀,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完成(别人一个月,我一周),而且最后成绩考得好或者工作完成出色,是一种其他事情无法体现的刺激感和优越感。?xml:namespace>

有些事情或任务一直拖着,是不喜欢不想做的有没有?拖一拖,其中的一半可能就符合了时间能治愈一切伤痛

的定律,发现问题自行化解了,比如对方夫妻吵架让自己站队、想听自己的建议,后来两人和好了问题也就不存在了。这里的拖延无形中诠释了顺其自然的智慧策略。

另外有些情况不是那么紧急或重要,拖延就显得不那么明显。比如自己想着学一门一直喜欢的手艺,或写一本小说等等,然而真正去行动的时候,会告诉自己还没到火候最近很忙

等借口,迟迟不开工实行。这个时候反应了两个心理:1.全能感--我们是永生而不死的,总有一天可以开始去做,殊不知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到;2.完美主义--害怕做得不够好而导致别人的批评,因此一直拖着不去实施。

夫妻之间遇到的拖延就是需要老公出来发表意见的婆媳问题吧。老公很难开口帮任何一方去说话,于是一直拖着,希望有一天这个问题不再如影随形跟着自己,让自己左右都难做。这里其实是老公

想回避棘手问题的方式,处理不了的先拖着,然而这个方式
并不解决问题,所以接下去会导致沟通不畅感情出现裂痕。

最后想聊一个青少年身上常见的拖延症,即父母的要求全明白,偏偏不做懒得做不想做不愿做。每每被问及,回答是一成不变的“知道啦”,然后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个行为背后是一种无声的独立宣言,一种对操控的愤怒和反抗,是对自由的呐喊。身为父母是继续劝服还是妥协,或是协商,是每个人不同的选择。

以上是拖延症中的几情种况,拖延没有绝对的好或坏,若是看到了拖延背后的原因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思考自己想不想去做那些喜欢的或讨厌的或困难的事情,让自己游刃有余地行走在为和不为之间而不茫然。


八戒来答

拖延是对所做的事有一定的压力、抵制,甚至有些难度,或者仅仅为情绪不好时,不能控制自己本应该做的事,拖延才会表现出来。而拖延者又习惯于用做其他的有乐趣的事或能马上得到及时奖励的事,去替代本应该做的事。

其心理本质就是,你不能控制自己。尤其在干扰、诱惑或者情绪下面


拖延几乎是无所不在的恶习。根据调查,95%的人承认有时会拖延,另外的5%也许就是时间管理做的比较好,或者自律的人群。

拖延的根本原因,是对所做的事有一定的压力、抵制,甚至有些难度,或者仅仅为情绪不好时,不能控制自己本应该做的事,拖延才会表现出来。而拖延者又习惯于用做其他的有乐趣的事或能马上得到及时奖励的事,去替代本应该做的事。


想一下这个情形,我今天要背20个单词,拿起了单词书,手机响了,先看一下手机,结果手机玩了半个小时。刚背了5个单词,碰到一个比较长的单词,心里想休息一下吧,已经背了3个了,翻翻旁边的一本小说吧.

拖延一般在三种情形下发生

1 被干扰,打断 不管是被手机邮件或者是其他的人

2被更有乐趣的事吸引 人本来就是更容易享受及时的乐趣,况且相对你本来要做的事,肯定看会电视,玩会游戏,刷个朋友圈这样的事更能让你得到马上的快乐。

3在不开心,烦恼情绪不佳的时候。我都这么难过了,谁还愿去做这样的事。这就是为什么失恋的人,会表现出颓废的样子,什么也不想做。

针对这些,一招制敌。要么做,要么什么都不做

如果不想做该做的任务,那不能游戏,不能看手机,看电视,看其他的书,不能想其他事情,什么都不能做,只能傻坐在办公桌或者书桌前。

背后的原理是:相对任务来讲,无聊最可怕,人最怕的是什么不能做,不能忍受无聊。这样会很容易把自己引回正道。

知道什么情况下,为什么会拖延,当然要给出解决的方法了:

要么做,要么什么都不做。

这句话是我觉得是对付拖延症的杀手锏。


与时间同行老张

什么是拖延症

拖延症(英文:Procrastination)指的是非必要、后果有害的推迟行为。这个词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心理学或医学术语,但严重或经常的拖延行为,常常是一些深层问题的表现。

为什么会产生拖延

1、被外界因素干扰

我们身处在一个容易制造欲望的时代,科技的发展、经济的繁荣、网络通讯的发达、信息的爆炸式传播,使我们能够接触到的越来越多。以前要写信和家人联系、走去大礼堂看电影、找座式电话回CALL机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现在我们点开手机,铺天盖地的各种资讯扑面而来,而智能手机的技术迭代,已经几乎可以替人办任何事了。随之而来的,也是对人们注意力的强干扰。

2、对压力的逃避

压力是个很奇妙的东西。当人们产生压力的时候,大脑往往会选择无视,并且把注意力集中在外界环境上,选择那些相对容易的事情,例如看电影、刷微博等等。但是当压力达到一定值的时候,反倒能够促使人们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当压力再大一些的时候,有的人会咬牙顶住,而大部分人会直接崩盘。

3、对失败的恐惧

有时候,人们不想做某件事,在完成过程中拖延,其实是对无法圆满完成任务的恐惧心理在作怪。人们容易陷入一种闭塞思维,下意识的自我怀疑、自我否定,不相信自己的观点和决策,同时又接受不来失败的可能,于是就无视房间里的粉红色大象,逃避症结,干脆不去做,就不用面对事情的结果。

那么,拖延症的你,还有救吗?

还是可以挽救的。

如何战胜拖延症

1、强化目标机制

进一步明确你的目标,完成一件事要达到的目的,取得的效果。用达到目标后的效果(社会效益、经济收益、个人成就感等)来激励自身,提高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内因决定外因,当你对达到目标后产生的效果有足够的渴望时,内心的力量会督促你远离拖延。短而言之,就是“下决心”,决心做好一件事,才能有开始的动力。

2、养成良好习惯

有一个21天理论,当一件事连续做21天后,人们就会习惯这件事,就不会对做这件事产生第1天时的抗拒心理。同样,在工作、生活中,把紧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做完一件事再进行下一项,无论过程中有什么吸引你的其他事情,也要保持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你手上正在做的事,要连续稳定的完成你要做的,久而久之,养成习惯,也就不容易被外界干扰。

3、巧用效率工具

3-1番茄钟工作法

番茄钟,是把任务分成若干个30分钟来完成,集中精力工作25分钟后休息5分钟,如此视作种一个"番茄"。哪怕工作没有完成,也要定时休息,然后再进入下一个番茄时间。收获4个"番茄"后,能休息15至30分钟。

番茄钟能够有效的克服对庞大任务的恐惧和抗拒,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能帮助人更好地集中精力、摆脱过去失败的阴影和对"万一任务完不成"的焦虑。

3-2 土豆工作法

土豆,就是“TO DO”,即做好“to do list”。把你要做的事情分解成若干小项,按照优先顺序,列在清单上,完成一项就划掉一个,这个办法会让人产生成就感,促使有信心去完成整个项目。

3-3 除此之外,还有系统的GTD方法、甘特图项目管理法、吃青蛙工作法等等,也有很多的APP可以下载使用,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去尝试,找出最适合自己的。

4、做好大小复盘

复盘是围棋中的一种学习方法,指的是在写完一盘棋之后,要重新摆一遍,看看哪里下得好,哪里下得不好,对下得好和不好的,都要进行分析和推演。

同样,复盘理论可以运用在很多方面,尤其是个人计划和项目推进上,在工作或者生活中,可以以时间为刻度进行周复盘、月复盘、季度复盘、年度复盘等;可以以进展为刻度进行项目筹备复盘、前期复盘、后期复盘、项目完成后的总复盘等。

复盘意义在于把成功的经验转化为能力,把失败的经验转化为阅历,让你未来的路更平坦,不会犯同样的错误,掉进同样的坑。复盘也有助于把握时间节点,根据整体的时间要求,及时调整计划,把握进展节奏。

5、提高“逆商”管理

“逆商”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在面对眼前的困难时,不要一味的自我否定、自我怀疑、自我贬低,要提高面对挫折时能够正视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焦虑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就是去完成让你焦虑的事情,问题摆在那里,只有把他解决掉,问题才能化解和消失。沉浸在自怨自艾的情绪中,并不能解决问题。要主动自我鼓励,自我促进,给自己打鸡血,万不可妄自菲薄,一蹶不振。

自律让人自由,懒散让人颓靡。希望小伙伴们早日摆脱拖延症,走向人生巅峰。


穆子苏

拖延症之所以被称为是一种病症,就因为它和疾病一样,会让人产生不良好的感觉,那么拖延这种行为,是如何产生的?作者告诉我们,这都是因为完美主义在作祟。人对完美的追求和对未知结果的恐惧,是拖延症产生的原因。


美国畅销书《病由心生》这么给完美主义者画像。“完美主义者表面上自负,内心深处却充满自卑。他们很少肯定自己,也很少肯定这个世界。”追求完美的人,总是在关注缺憾,导致主观上的消极,内心就容易产生对过程的恐惧和逃避,这让人迟迟无法迈出开始的第一步,从而把待办事项无限期地推迟。就像很多资深拖拉机,当他们要准备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总希望找到一个完美的方案之后再开工,所以将任务一而再再而三往后拖延,直到过了截止时间。


但事实上,很多拖延的人都没意识到自己是吹毛求疵的完美主义者,觉得自己拖拖拉拉,从来也没干过啥完美的事情。这是因为,他们的完美主义,仅仅停留在幻想层面,也就是在脑海里,一遍遍地幻想自己要把事做得惊艳无比。虽然有着追求完美主义的念头,却没有实现完美主义的执行力,这就引发了拖延。


举个例子,学生时代写毕业论文这个事情咱们都不陌生吧?谁都想写个完美的毕业论文,但同时又想,这个挑战亚历山大啊,奔着写篇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作的目的,要掌握大量的支撑材料,然后再反复的酝酿构思,太难了怎么办?拖拖吧。所以,大学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找工作、面试还有相亲,总有你不动手写论文的借口,直到截止日期之前的一周,才匆匆查阅文献查找资料,本着“再烂也没办法”的想法匆匆忙忙弄完。


我们常常听到的一句话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其实,追求好的开始就是一种完美主义的心理。要知道,开始再完美,过程再完美,没有完成,都是白搭。过于追求“完美”就可能陷入到难以“完成”的境地。

理性思维对完美主义的追求,让人对拖延症感觉很糟糕。理性思维的能力把人类与动物区分开来,所以看上去我们天生就应该是极其理智的。每件事都要深思熟虑,力求十全十美的观念,深深扎根在很多人的脑海中,当理性思维碰到了拖延症,所带来需要承担的痛苦、不安等不舒服的感受,这样的过程就会引发我们对自己无法完成结果的深深自责。


不雨

拖延症堪称当代人生活的绝症。

身在拖延中的人,会感到极度焦虑,时间越少,焦虑感越强。但越焦虑,就越是无法行动,于是陷入一次一次的死循环。


拖延症不是懒,不是时间管理问题,拖延症的根本原因就是恐惧。恐惧失败,恐惧自己的付出没有回报,恐惧事情达不到自己预想的状态。由于每个人家庭环境,个人性格,成长经历,文学环境不同,所以每个人的恐惧也不相同。

但无论如何,请正视内心的恐惧,因为他们是人性的一部分,也是拖延症的罪魁祸首。

为了应对恐惧,人会产生各种保护措施。而拖延,就是我们为了恐惧而对自己做的一种保护措施。

拖延症患者,就是不敢直面自己内心的恐惧,拖延,是不敢面对自己的失败。

拖延等于恐惧,恐惧等于拖延,不敢直面自己的恐惧,拖延症永远无法改变。


用户282755719

拖延的表现有很多种,有对重要任务的拖延,其中大部分的对重要任务的拖延其实都跟人类最原始的消极情绪--恐惧有关。这种原始的恐惧十分强大,也因此,拖延症也成了一个疑难杂症,难以根除。但其实更常见的是对生活中小事的拖延,明明只需要花很短的时间和很少的精力就能完成的事情,却迟迟不肯去完成,这种拖延的本质则是--注意力。让一些很小的事情一直处于未完成的状态,可以让我们把注意从我们生活中不得不接受而必须接受的事情上转移,而且是合理化的转移。这些没有完成的事会占据我们的注意力,这样我们就能说服自己的脑子不再去想那些真正重要却较难完成的任务了。你也能够说服自己,自己是在掌控着局面的,因为目前关注到的事情也是需要注意力的,而且,只需要一点点的付出就能够完成。

这种拖延行为带来的冲击是很复杂的。一方面,你的潜意识一直在提醒你:你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不能浪费时间在这些小事上。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一直一事无成的原因之一。因为把注意力浪费在无关紧要的小事上,而没有精力去思考真正重要的事情,因此,重要的事情一直没有进展,这种没有成就感的生活会让人进一步堕落,为了避免这种堕落,人们往往又会用其他的小任务作为生活的中心。而这些小的任务积累起来,会给我们一种错觉,自己的生活是忙碌的有价值的。这也是一本很有名的书名所言: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而本质上,一事无成。

如果觉得这个回答对你有所启发,请给我个赞,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