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度內向缺乏自信,不敢跟人交流,情商又低又不會為人處事怎麼辦?

恰恰好178478307

極度內向缺乏自信,不敢和人交流,這不是你的錯。是你的原生家庭和成長環境沉默、疏離、互動和碰撞極少,而且有可能伴隨否定指責和敵意,又或者被過度保護控制和圈養。

從本質上說,交往或獨處不是能力問題,而是習慣問題。如果從小生活在一個說說笑笑、打打鬧鬧、互動和碰撞多的成長環境,這樣的人自然善於交往,在公共空間表現活躍;如果從小生活在一個沉默、疏離、互動和碰撞極少的成長環境,這樣的人自然善於獨處,在個人空間舒服自在。

性格沒有好壞之分,公共空間活躍或者個人空間自在的人,都各有其天地的廣闊和拓展的可能性。

28歲,你已經在工作,待人處事可以悉心觀察從身邊的同事學習,學習他們怎樣與人相處。比如中午吃飯的事情,有同事請你給她帶飯,你可以給她幫忙,下次你也可以請她幫忙。比如有同事想請你給她換班,你也可以和她互幫互助。

還有重要的一點是,人不要和自己的短處較勁。有不少的人是不善於人際交往的,不善於表達就把工作做好,也是一個長處。從一點一滴的小事情做起做好,體驗這一點一滴的成就感。自信不是源自於宏大的目標,而是一點一滴的小事情的累積。

培養興趣愛好,比如瑜伽、樂器、舞蹈等等。腦子裡面想得很多,越想越混亂越不滿,缺乏的是行動,行動起來就不會想那麼多了,腦子裡就乾淨了。知行合一,讓行動走在思維的前面。從整理房間開始,讓自己有一個整潔有序的居住環境。



青音約

由於家庭關係,在大學畢業之前,我是一個極度缺乏安全感和自信的人,不擅與人交流,很少出席社交活動和聚會,喜歡宅在宿舍看書,說話直,老是得罪人,後來舍友在畢業時和我說,很喜歡看我寫的讀書筆記,我不應該自我否定。雖然很俗套,但是對於當時的我來說,這些話有著非凡的意義,後來我進入現在的公司,工作要求要不斷的與人打交道,環境所使,現在的我已經可以做到主動的去和人交談,和很多人都成為了好朋友。

所以說,每個人的性格都有自己的優勢,我們不應該總是自我否定。

首先,我們要正確的認識自己和內向的性格

如果連你自己都無法接納,那麼別人也會敬而遠之。內向性格的人只是不善與人交流,缺乏自信、情商低也並不是“不良性格”的表現。的確,交流障礙常常會感覺自己處於一種孤獨寂寞的狀態中,但是他們的內心又極度渴望被接納、尊重、肯定甚至是讚賞。當處於這種情景下時,我們更應該先肯定自己而不是自我否定。

然後,發掘自己的優勢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或者愛好,要學會找到那個點,不斷的放大,我是喜歡看書,所以在與人交流時,找到許多志同道合的好友。其實,你不是不敢與人交流,而是沒遇到打開你這把鎖的鑰匙。

最後,要試著突破自己,嘗試著邁出第一步

許多東西都是刻意練習的產物。你不逼自己永遠不知道自己可以做到什麼程度,情商低就看一些提高情商的書,多觀察,在大腦中模擬溝通場景,想象你在那種情況下怎麼樣回答會更好。

當你開始學會自我激勵時,自我塑造的過程也就隨即開始。


——END——

你對於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作為一個曾經同樣極度缺乏自信的人,我分享我改變自己的經歷給你。

1. 我時常會覺得很孤獨,那種好像別人無法理解的孤獨,後來我試著尋找原因,我發現自己是不懂得溝通,孤獨的原因就這麼簡單。一開始沒有朋友,就可以從網絡上找,將自己的心事,心情慢慢的傾訴出來,並且從網友中篩選能夠跟自己流暢溝通的人,認真聽取他的意見,交換想法,但是前提是都是積極正面的。


2. 我不懂得交際,也不懂的如何培養別人對自己的好感,所以沒有朋友。但是我明白,我要學會表達我的好感,那麼就要開始學會關心別人,給一些性格較好的人做一些小事,留心的幫一些忙,他們會逐漸開始對自己示好。


3. 一旦有人開始跟自己交流了,那麼就邁出了第一步,接下來就是傾聽和看,而不是表達。傾聽別人對一些事情的理解、對一些事情的做法和看法,他們的態度,他們如何開玩笑的,他們如何聚餐的如何出去逛街購物等。等自己看得多了,能明白他們為什麼這麼做的時候,先模仿他們較好的行為,救這麼簡單,然後再跟“朋友或周圍人”的交流中,慢慢表達自己的想法。



5.當你能夠開始跟身邊的人交流想法和意見,能夠幫別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的好事,能夠對某些事情有自己的想法,那麼你慢慢的就開始走出自卑的陰影了。現在你需要做的是跟朋友一起走出去,去玩,去景區,去遊樂園,去任何讓你開心的地方,讓朋友開心的地方,去學會放飛自己,去學會在旅遊中玩耍中處理你跟朋友的關係和事情,你就會變得開朗和自信起來,你會發現,你其實跟普通人一樣,你的一切都可以更美好,你不需要自卑。


6.當你能夠做到這些的時候,請你務必保持住,務必堅持下去,同時給你自己每天一小段獨處的時間,這個時候你傾聽自己內心的想法,梳理自己的情緒和態度,回顧這一天所作所為,你會有新的發現,你會判斷自己的行為的對錯和得失,你會慢慢成長起來。


想要走出自卑和自閉,首先是接納自己,慢慢邁出與人交流的第一步,先從失敗開始,失敗不可怕,真的,因為學習的過程都是從失敗開始的,慢慢的從失敗中,你會明白成功的模樣應該是怎樣的,你會成長很多。也許我的表達能力有問題,但希望你可以理解我的意思,最後希望你能改變自己,擁有自己想要的豐富的人生,祝你好運。


相信你自己,很多人正在跟你一樣,試著走出自卑的第一步,這不難,只要你有足夠的決心。


梧桐樹下的小金魚

你能這樣提出問題就說明你有改變的渴望,已經成功了一半。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功課,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如果你有改變的覺知和行動,這都不是問題。

我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我也是這樣的人。但現在的我把“極度內向、缺乏自信、不敢跟人交流、情商低、不會為人處世”,這些問題都一一克服、突破、基本解決了 ,所以我相信只要你有想改變的決心,你同樣可以做到。

極度內向和缺乏自信是一體的,內向的人都不愛說話,因為怕說錯話。

我以前上班時,除了特別投緣並且願意靠近我的人,我和其他人只限於見面的禮貌用語,可以幾個月不說話。

那個時候我把所有的空閒時間都用來看書,因為除了看書沒有其他事可以做。當然看的內容有很多是關於“如何說話受人歡迎”之類的,再有就是我會默默地觀察特別會說話的人是怎麼說話的,如果覺得哪一句說的特別好,我就記在心裡,想著出現類似情況時我也能夠應用。

儘管我們常常強調要有意志力,也難免在連續的打擊下對自己懷疑,變得沒有自信,甚至會失去了熱情和勇氣。

我始終認為沒有比打擊一個人的自信心更殘忍的事了。一個人是要靠著自信,才能快樂地生存下去的。

通常有兩種情形,最能打擊一個人的自信心:

一、“事實上”的

我們做某件事時,屢試屢敗,因而對自己的能力發生了懷疑。

二、“心理上”的

這種心理上的失去自信,多半是由於別人在有意無意之間給我們的打擊。

當你在熱心地做著某一件事情的時候,你旁邊的人不但不鼓勵反而嘲笑和諷刺,像是催眠術一樣地不斷地在耳邊說:

“你肯定做不好!”

“就憑你也想做這件事?太不自量力!”

這些話會使一個本來充滿自信的人,逐漸動搖,失去了它原來的信念。這種情況在我們的生活中是會經常遭遇到的。

因此,如果我們不知道隨時提醒自己,讓自己千萬努力,由這可怕的失敗的巫術中逃出來的話,我們就會陷於沉淪和萬劫不復的噩運。

如果我們能幸運的遇上能鼓勵我們,勸導我們,讓我們積極向上的朋友,那將會幫助我們加快成功的速度。

如果我們沒有遇到,也不要氣餒,更不要失去自信。你要明白,這種阻力是一定會存在的,是對我們意志堅強程度的一種考驗。我們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讓自己以最大的努力渡過這許多的關口。

這些關口就是我們成功與失敗的分界線,你如果能不失去自信而度過它們,你就是成功的。

而在這些難關背後會躲著一些幸災樂禍的人,看到你退縮了他們就會得意洋洋的嘲笑你。但如果你用大無畏的精神和勇氣挺過去了,他們就可能不會嘲笑你,卻反而來為你鼓掌助興。

究竟怎樣克服使我們突然失去自信的難關,唯一的辦法就是不要停止做你原來想做的事情,不理會那些使你認為你不能做成功的疑慮,勇往直前,拼著失敗也要去做做看。其結果往往並不會真的失敗。

這樣慢慢的自然會由成功的事實糾正你心理上的疑點,把你由恐懼,猶豫中解救出來。醫治沒有自信、懷疑、恐懼的對症之藥,只有三個字:“試試看!”

雖然世界上的人很多,但其實和我們常打交道的最多也就是六個人,你沒有必要和任何人都交流。而且語多言失,所謂沉默是金,話少會省去很多麻煩。

我是個智商高情商低的人,心理年齡不太成熟,常常得罪人了自己還不知道。不過只要下決心改變,情商低也是能彌補的。

在這方面我就是會多看看提高情商的文章,多觀察情商高的人如何為人處世。犯錯不可怕,每次都要反思自己哪裡錯了,應該怎樣改變。

學會微笑,學會關心和聆聽別人,不要過分自我。一篇文章裡就說過,所謂情商高就是說話做事讓別人覺得舒服,這是個需要慢慢琢磨認真學習的過程。

我有一個彌補情商低的方法,因為我的善良和真誠,每次我不小心犯錯後,朋友都會原諒我,因為沒有人比我更單純,知道我是無心之過,也就不見怪了。但是我是個知錯就改的人,這點很重要。

歸根結底,內向、不自信、情商低、不會為人處世,都是因為個人能力不夠所致,那麼當務之急還是要先利用一切時間提高自己。

自己的能力提高了,在某方面做得非常成功,自信心自然就有了,自信有了,自然就敢和別人交流了。

至於情商,就是做不到改變也沒關係,只要你埋頭做好到無可替代,情商低的事就是瑕不掩瑜了。最後說到為人處世,只要你是真誠善良的人,有好的人品,別人自會和你相處。

所以,只要做好自己,其他都不用擔心。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看到題主的描述,猶如看到過去的自己。


如今已經完全走出了過去的時候,如下經驗供你參考,希望能有所幫助。


一、向內發展


1、接納自己:


觀察自己,不敢跟人交流、情商又低又不會為人處事,這些其實都是外顯的表現形式,根本點都在於自己缺乏自信。


因為缺少自信,就會總覺得自己說話傻,說不到點子上,說出來就容易讓人恥笑。


於是就不敢和人交流。越是不敢和人交流,和人打交道少,越不熟悉套路,越難以和人產生共鳴。

然後就判斷自己情商低和不會處事,就會產生惡性循環,對自己評價更低。


既然所有的矛盾指向都是自己,那麼首先要做的就是接納自己。


偉大的哲學家黑格爾說“存在即合理”,所以我們的存在一定是有著非常強大的理由,只是我們現在還沒有發現。


2、挖掘自己:


找到自己最想做的事,不要管這件事是不是能帶來什麼樣的收益,去做就好了。


比如讀書、寫作,還是運動、化妝,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去盡最大可能地找到喜歡的事情,然後用盡全力去做。


要給自己時間去做,不要考慮收益。當你沉浸其中時,你會達到心流狀態,感受到久違的快樂,不會再去關注別人的眼光。


建議堅持一項運動,既能健身,又能在生理上得到單純的快樂,因為運動會產生快樂素,運動過後,人會達到輕鬆的狀態,不會再和自己較勁。


做完以上兩步後,你會覺得自己充實起來,而且因為充實了,也會有了湧出的慾望,想與外界交流。


一、向外


1、尋找榜樣:


在身邊尋找一個在某些方面是你想學習的榜樣。


比如待人接物方面,觀察他的言行,假設你在那樣的情境下會說什麼樣的話,然後留意他是怎麼做的。


我的一位年長的同事,經常修理我,但確實每次他說的都有道理,而且因為有道理而氣勢洶洶,我有時眼淚都差點下來,那是我30多歲的時候。


後來,我就努力鑽研自己這塊業務,漸漸地在他說我的時候我也能反駁幾句。

然後發現他的邏輯上也會有一些問題,我就也提出來,他就不再那麼聲色俱厲了。


我對他的懼怕慢慢就淡了。


2、尋找同儕:


去尋找一些和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這樣會有共同的話題,和別人交流看法,或者靜靜地傾聽,都會讓你感受到快樂。


這世上,遇見愛,遇見性,難得的是,遇見理解”。


主動去尋找,遇見了,身心舒展。也可以看一些輕鬆有趣的綜藝節目,讓自己開心。


這兩大方面最重要的還是接受自己,查理芒格說得好“我通常率性而為,如果有人看不慣我的作風,那就隨便咯,我又不需要每個人都喜歡我”!


但望對題主有用。


幸生

我是個性格比較內向的人,從小就不怎麼愛和人說話,家裡來客人了我都是打聲招呼就閃進房間,即便和他們聊天,也是很快就可能會陷入一問一答的尷尬境地。長大後找工作,發現很多公司招人的時候也喜歡加一條“性格外向,開朗活潑……”

我們的社會對於性格內向的人似乎不怎麼待見,外向的人往往被看作是有能力、有本事的,會混得開並且更容易成功,內向的人則很可能被認為是情商低、不擅長溝通與社交,不能成為領導者,也不容易獲得成功,以至於很多性格內向的人也有些替自己感到擔憂和焦急。

其實一般意義上的內向是不需要過於擔心的,我們這個社會對於性格內向的人有很多誤解:

常見的誤解包括:

誤解一:內向的人情商低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內向的人就是情商低,可實際,情商與內向還是外向並沒有多大的關聯。

其實在前面我們就講過,情商指的是我們對於自身和別人情緒的瞭解、洞察、掌控和應對,包括自我意識、自我管理、同理心、換位思考、鼓舞、激勵、領導,等等。具體來說,情商的範疇包含了理解、信心、忍耐、抗挫力、毅力、恆心、合作性等,見下圖:

這些因素有哪一種是和內向或是外向有必然聯繫的嗎?

答案是沒有!

所以,並不是性格內向就意味著情商低。

誤解二:內向的人不擅長溝通

其實內向的人並不是不擅長溝通,而是不喜歡溝通,確切地說是需要和對的人溝通對的事,遇到不合胃口的,或者無所事事閒聊瞎扯的,就閉口不言或是乾脆遠離。或許也正是因為這一緣故,才給人一種“情商低”、“不擅長溝通”的印象乃至錯覺吧。

內向的人本就是專注於內心世界,更多地偏向於通過思考信息、概念或觀點來進行提升並獲得滿足感,而不是通過與他人相處,或者團隊合作來獲得成就感。並不是他們不擅長溝通,而是他們不喜歡那種無意義、無價值(在他們看來如是)的溝通。

實際上,有些人可能外向,但他並不擅長溝通。

溝通的本質是信息和情感的雙向交流與傳遞,高質量的溝通離不開有效表達和主動傾聽,有效表達的關鍵是思想和語言的組織,主動傾聽的秘訣則是真誠、同理心和接納。

這些與性格是內向還是外向同樣沒有必然的關係。

事實上,如果一個人溝通能力不行,更多地是因為他的思考分析能力欠缺(無法清楚表達),以及性格特質方面可能缺乏耐心、同理心(不能主動傾聽)等,這使得他沒法取得別人的信賴,贏得別人的認同。

誤解三:內向的人不擅長社交

這得看是什麼樣的社交,如果是喝酒吃肉、K歌麻將……內向的人的確可能不太擅長,一來他們不喜歡這樣的場合,二來即便是在這樣的場合裡,估計也多半是一聲不吭,甚至顯得與周圍環境和氛圍有些格格不入。

但社交和人脈有不同的類型與層次啊。

內向的人也並不一定是不擅長社交,而是有選擇性地社交,也許他們人脈的數量會相對更少,但他們人脈的質量往往更高,也更牢靠。

是否擅長社交和內外向有一定的關聯,但也還是有區別的。

人際關係的建立和維護更多地是與一個人的主動、真誠、信任、坦誠、回饋(利他)等特質更為相關,這其實更多地涉及到我們前面講的“大五人格”中的“宜人性”。

內外向性更多地指“你是否喜歡與他人在一起”,“與他人在一起的時間和頻率如何”,“宜人性”則是“你和別人相處時,能否讓別人喜歡和你相處”。

當然,如果內向到快要自我封閉的程度了,還是會影響到社交的。

誤解四:內向的人不能成為領導者/不容易獲得成功

可能是因為很多領導者或者成功人士在公眾面前呈現的形象都是談笑風生、侃侃而談,幾乎都是外向的,所以,就給人一種錯覺,那些領導者或者成功人士都是外向的。

有很多領導者或者成功人士確實是外向的,典型的比如馬雲和王健林,但同樣有很多領導者或成功人士是內向的,只不過恰恰因為他們性格內向,更為低調和內斂,不喜歡拋頭露面,所以才不被我們瞭解或熟悉。

就如同前面的溝通和社交一樣,能否成為領導者、獲得成功,與性格內向還是外向也沒有什麼必然的聯繫。

能否成為領導者主要是和一個人的動機、權力慾、視野、戰略思維與洞察等相關,至於成功,涉及因素就更是錯綜複雜了,除了自身能力和素質外,其實還包括運氣、家庭和關係,有些甚至是我們無法控制或改變的。但不管如何,能否成為領導者或取得成功,都與我們的性格是內向還是外向並沒有必然的關係。

內向的人怎麼辦呢?

一、充分發揮內向者的優勢

內向的人更注重深度,更容易把事情想得透徹並作出明智的抉擇。而且,人在單獨工作的時候其實往往更有成效,所以內向者可以充分利用這方面的優勢,更好地進行獨立思考、自我探索及提升。

二、選擇那些內向者有競爭優勢的職業或領域

什麼樣的職業或領域內向者會更有優勢呢?

答案是那些需要專注思考、獨立思考與抽象思考的領域,比如IT、設計、諮詢、工程、投資等知識或技術密集型職業。

三、用“另類”的方式擴展人脈和社交

內向的人並不一定是不擅長社交,只不過他們喜歡少而精的高質量、穩定的社交人脈與關係。

只要你有意願,並且有意識地引導和要求自己,正常的社交和人脈,是完全不會受性格內外向影響的。如果受影響了,那可能說明你不是內向,你是自閉,這是病,得治。

擴展人脈和社交的方式有很多,吃飯喝酒和應酬只是其中一種而已。

如果你性格內向,不喜歡這些無聊的應酬,其實也沒必要強迫自己去適應或改變,完全可以通過“另類”的方式去擴展人脈和社交。

比如,在社交網絡或問答社區通過不斷輸出和寫作積累粉絲和人氣,而後“以文會友”,尋找志趣相投、三觀相符的人做朋友,而後又可以由點到線、到面認識更多的優秀的朋友。

四、展現內向性格特質的領導力

性格內向的人不但可以成為領導者,而且可以成為優秀的領導者。

很多人把領導和領導力看得太複雜,其實並沒有那麼神秘,無非是帶領團隊完成任務、實現目標而已。成為一個領導者的條件有很多,譬如,相對較高的智力、領導意願和權力動機、堅忍不拔的意志、較為開闊的心胸,以及對人性和人心的把握,等等。但是,這麼多的條件中,並沒有哪一條要求性格必須是外向的。

五、尋找性格互補的事業搭檔

除了自我的修煉和提升,以及性格的揚長避短之外,還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尋找性格互補的事業搭檔。

比如,一個內向、不善交際,“不夠圓滑”的領導者,可以去尋找一個性格外向、處事靈活甚至是八面玲瓏、左右逢源的事業搭檔。


所以,如果只是一般意義上的內向,問題不大,不用特別擔心,具體可以參照前文說的方法和步驟進行自我提升和突破。

其他的情況,都可以通過練習和反饋來自我提升和改進。


有其他補充或不同看法的,歡迎評論區交流。



馮起升

從28歲的女生口中提出這樣的問題,我有如下判斷。



第一,你是完美主義者,不滿足於自己渾渾噩噩,追求自己最優秀的一面。

第二,從你提出的問題看,你謙虛自卑,有“雞蛋裡挑骨頭”的精神,善於自我剖析自己的內心世界。

第三,希望不斷改進自己,不斷進步,不希望停滯不前。

第四,並不太封閉自己,自己敞開心扉,邁出了改變自己的第一步。

只是對你提供的信息太少,不知道你是否結婚?文化程度如何?目前從事什麼工作?是在家裡閒賦還是一直在工作崗位?因而不能對症下藥與你深入交談,只能泛泛一般談點參考意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過度內向的性格影響到你不能正常工作生活和學習了,那麼我希望你的家人一起去找心理諮詢師當面諮詢效果會更好。不過我在這裡是感覺你不像你描述的那樣嚴重,所以才與你交流。下面五個方面的問題,咱們探討探討。


第一,極度內向問題。

性格就是分兩大類,一類屬於內向,一類屬於外向。不論內向與外向,沒有好壞之分。只是都應該有一個“度”,超過了限度,就是危害,就給自己帶來“災難性”後果。

性格一旦形成,一般不可改變。經過28年的風雨洗禮,你內向的性格傾向已經形成。俗話說,江山易改稟性難移。所以我們不能奢望把內向的性格改變成外向。心理學有一個統計,成功人士70~80%都是性格內向的,20~30%性格是外向的。其實,從為人處世的角度接受自己性格內向的現實,學會不張揚安靜的豐富,那麼自己一定會思考人生,思考問題,從而達到解決問題。

第二,缺乏自信問題。

為什麼不自信?是自我帖的標籤,還是屢次實踐得到的結論。是自己因為讀書多實踐少,還是其他原因?不過我在這裡告訴你的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許多人就是因為孤陋寡聞,見識不多,感覺自身儘管歲數大了,但是與平時的為人處世上,還比較“幼稚”。也許缺乏生活的常識才是自己缺乏自信、不敢跟人交流的關鍵。

人們說“知識改變命運”,知識分四類,一類是生活的常識,一類是決斷的膽識,一類是見識,一類是學識(專業知識技能,從事養家餬口工作的本事)。我估計缺乏生活為人處世的常識,可能是彌補自己缺陷的重點。

第三,接受自己不完美。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無缺的。所以自身有些問題不可改變,哪就坦然接受這些,形成自己獨特的一面。如果一味希望展現出來的自己必須是完美無缺的,反而擔驚受怕,怕出醜,因而自己就不願意與人交流溝通,就在有意無意之間,收縮自己,顯得內向或者過分內向。

第四,與家人敞開心扉是感情溫和的潤滑劑。

與家人敞開心扉,不斷交流就可以潤滑感情。如果自身不與家人溝通交流,那麼也就沒有溫馨的感覺,自己高冷,人際關係冷漠。

第五,與同事交往多釋放自己善意。

釋放惡意必然誘發人們惡意,釋放善意必然誘發人們善意。不願意與同事交往,往往是因為自己抱怨太多,自己指責別人太多,遇到了反彈。要知道當發展別人都逆向行駛時候,往往是自己走錯了道。如果陷入惡性循環中,自己往往不能自拔。

所以多釋放自己善意,與人為善,是增強自身自信,構建良性循環的不二法門。一旦形成良性循環,獲得良性回報多了,自己就會以更大的熱情與人交流。


錦繡中華一捧土

其實內向沒有什麼的。人的性格天生有不同,有些人好動,比較活潑,有些人天生比較內向,不大喜歡交流,其實內向的人,更適合進行研究,因為更耐得住寂寞。

我從小到達基本也是內向型的。即使到現在,我的交際能力也不強。你說情商吧,我也不高。可我不覺得這是什麼缺陷。有幾個聊的來的朋友就夠了。只要自己對人真誠,不圖別人什麼,情商低有如何?

我改變我自己,是因為我通過自學英語,現在天天教英語。有一技之長,能夠解決生活問題。自信就來了。努力到現在12萬粉絲,日常生活我依然還是相對沉默寡言的我。只有在教英語時,我才滔滔不絕。人的性格就是這樣,有天生活潑,天生安靜型的。所以我建議內向的夥伴,去學一個自己感興趣的技能,同時這個技能又能掙錢。長期從事這個領域,你就是這個領域的專家。缺乏自信,不敢交流,這些小問題,都會逐步得到解決。看什麼心理書,都不如有個立身的技能,更能讓人增強自信。


海濤英語

作為一個曾經自卑到患上自閉症和產生輕生念頭的人來說,這個問題筆者的確有資格回答。

首先,我們先去了解一下題主的情況直接分析並且給以對症下藥的解決辦法:

一、極度內向;

有想法但是不表達,任何事情都藏在心裡,心理活動很豐富,嘴巴卻不表達。對在外或者新鮮事物拒絕發表意見甚至拒絕瞭解,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解決的心理上的自我保護意識,因為拒絕往往是為了防止受到傷害,所以要敢於接納一切,包括好的和壞的;做好心理準備,最好結果的準備和最壞結果的準備,當結果已經被預測就不會再有未知的恐懼,因為一切都在你的預料之中,難道不是嗎?

心理問題如果解決了,接下來就是敢於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了。由於成長過程中不善於或者缺乏演講機會,很多人不敢開口,怕說錯話引來嘲笑怕自己的形象糗事被人知道,害怕很多很多尷尬的場景。但是沒有關係,既然不敢直接公開表達演講,咱們就私下鍛鍊,買一塊鏡子對著自己眼睛說話,練習讚美的詞句,將某件事作為討論題目發表自己的看法寫下來後讀出來都是可以的。慢慢你會發現自己表達能力越來越強,玩一些發言遊戲也對錶達有幫助,比如《狼人殺》之類的邏輯燒腦遊戲。


二、欠缺自信;

自信的理解可以有多方面的,簡單的理解可以認為是對某件事的熟悉程度影響到把握程度再影響到自信程度。舉個簡單的例子,歌星上臺有自信,因為他們對所唱的歌有把握讓聽眾滿意;有把握是因為他們對歌曲很熟練;熟練是因為他們付出了時間和精力練習。

公式:練習→熟練→把握→自信

這個公式理論上符合絕大多數情況,如果對相貌缺乏自信,可以練習化妝、衣服搭配,對身材缺乏自信就練習瑜伽、健身,對知識談吐缺乏自信就練習演講、名句名言。

只要你思想上下決心做出改變並且身體上付出行動,你會發現一切所謂的困難在你堅持不懈的努力下都是紙老虎。


三、社交恐懼;

社交恐懼其實都是自信缺乏而引發出來的,如若內心強大自信,優秀的人怎麼會害怕社交。如果想大方得體,一些社交的基本禮儀要懂得,這裡建議上網搜一下就可以的。比如,飯桌、酒桌、公開場合、公眾場合的注意事項、禮貌用語等。


四、情商低,

情商的綜合代表有三方面:

1.自我情緒的掌控能力

換句話說就是非常興奮的狀態下,不要得意忘形大聲歡笑;非常傷心大受打擊的狀態下不要輕易放聲大哭;非常氣憤的狀態下不要破口大罵;怎麼做?微笑從容以不變應萬變,實在忍受不了轉身離開。切記,離開並不是你認輸而是他們不配與你交流。

2.猜測對方的感受和心思

這個有點難度,察言:聲音尖沉、分貝高低,語速快慢;觀色:面部表情,眼神聚焦,額頭汗流,喉嚨滑動,耳朵紅否,手指動向,小腿動作,肩膀頻率都可以反應內心活動。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換位思考,多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你就能明白對方的內心活動了了。

3.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

這一點就是最能反應情商高低的地方,處理好與人的關係,讓別人接納你,認同你,認為你是他的朋友,願意跟你分享。你需要根據每個人需求不同而顯示自己,有些人喜歡傾述,那你就要當一個聆聽者,並且保守秘密,絕不透露;有些人需要幫助,在不損害你自身利益的情況下給以幫助,關心;有些人需要指導,那就勇敢分享自己的一些經歷和經驗。


每個人在世間旅行遇到的情況也許不同,但是大家的終點都是一樣的,讓旅途愉快有意義也是一種快樂,不要輕易放棄,改變自己讓自己越來越好就是一種成功,希望我的分享能給到你一點啟發和幫助。

最後送一句話給你:心存希望才能看到陽光,心存陽光到哪裡都是風景。

2017.6.25


風吹殘淚孤影長

我曾經也極度內向自卑,情商低,根本不知道該如何和他人建立連接和關係。而且覺得自己跟個刺蝟一樣,一旦和別人建立了關係,就總會不小心傷害別人。當然很多時候傷害別人,讓別人不舒服都是無意識的行為,接著對方往往就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我,讓我不舒服。

我就以為這個世界上並沒有真正好的關係。接著就就孤獨,排斥人際關係,離群索居。

後來,自己學心理學不斷的自救,也嘗試著跟他人建立關係,包括做銷售,不斷的去犯錯,反思,犯錯,反思,學習,慢慢的,也會跟人建立關係了,也做了自己熱愛的事業。但,還是再不斷學習,反思,成長。

其中學心理學,然後多跟人暴露自己,接納自己,覺察自己,多去傾訴。大概就是這麼一個過程,認識自己,但通過他人來認識自己,通過去做事情來認識自己,然後不斷的學習,反思,完善自己。

這個過程我用了7,8年,說實話,我已經成長了很多了,但是,還是有很多不足,依然是需要去完善。

不過,即使如此,我非常瞭解跟我相似的人的情況,所以我也能夠去幫到他麼,給他們做心理上的輔導。

所以我建議,你可以去找心理諮詢師,也可以選擇自己去學習成長。

但我個人覺得,還是找心理諮詢師的效果會更好。

自己學習成長,這條路說實話,非常艱苦,有一個人能夠接納你陪伴你會好一些,所以我建議找心理諮詢師,如果實在沒錢,可以去找一個信得過的朋友,去多交流,讓他給你提建議。

一般這個過程,是需要你不斷打破你的認知,去承受痛苦,恐懼,去做事情,還可能不斷的迷茫,這是需要時間的,也是需要你的努力的,更是需要一定的智慧的。我個人覺,可以先找一些親密關係,得到他們的支持,不要找那種會挑你刺的,要找能夠完全接納你的那種。

祝願你早日獲得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